新浪財經訊 “北京大學中國財富管理論壇暨中國式財富管理研究院成立儀式”于11月10日在北京舉行。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曉鵬出席本次論壇。
李曉鵬表示,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金融領域,機構、個人財富保值增值的意愿日趨強烈,對金融機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順應這種趨勢,金融機構需要樹立正確的財富管理理念、培育財富管理能力,為即將到來的財富管理3.0時代做好準備。
以下為李曉鵬發言實錄:
轉變觀念、培養能力,迎接財富管理3.0時代
——在北京大學中國財富管理論壇上的講話
中國光大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李曉鵬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金融領域,機構、個人財富保值增值的意愿日趨強烈,對金融機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順應這種趨勢,金融機構需要樹立正確的財富管理理念、培育財富管理能力,為即將到來的財富管理3.0時代做好準備。圍繞這一主題,我想重點談三個觀點。
- 金融環境變化呼喚財富管理新理念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國民經濟蓬勃發展,我國家庭、企業和政府等部門積累了巨大財富。據波士頓咨詢公司的研究報告,2017年中國財富管理市場規模接近6.2萬億美元,僅次于美國的9.3萬億美元。《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報告(2017)》顯示,截至2017年底,銀行理財規模達到29.54萬億元,其中66.99%為個人投資者持有、33.01%為各類機構持有。隨著財富的增加,客戶的金融需求已經不止于以往簡單的存、貸、匯等基礎金融業務,對資產保值增值、風險對沖、財務規劃等諸多財富管理業務的需求日益強烈。
在供給端,財富管理業務同樣充滿活力與希望。金融改革開放與金融深化的過程中,金融工具日益豐富、產品創新層出不窮。金融市場日益完善,已經可以提供涵蓋固定收益類、權益類、衍生品類等多種類型的金融產品,逐漸可以滿足多元化的資產配置需求。對金融機構而言,財富管理業務具有輕資產、收入穩、協同強、估值高的特點,為了占領這一業務的制高點,各家機構都在不遺余力的提高財富管理能力、為客戶提供多種多樣的財富管理服務。
雖然財富管理業務供需兩旺、前景光明,但是必須承認在過去的實踐過程中,我們的財富管理業務還有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甚至在某些方面走了一些彎路。主要體現在:對財富管理的理解過于狹隘,將財富管理等同于賣理財產品。這一點在銀行體現的較為明顯,甚至一些私人銀行也變成了賣理財的部門,主要功能異化為簡單的產品代理和渠道收費。過分強調產品收益率因素。評判財富管理能力存在收益率至上的傾向,錯誤的認為理財產品收益率越高,財富管理能力越強。金融機構之間相互攀比理財收益率、打價格戰,扭曲了金融產品的風險-收益結構。部分財富管理產品存在隱形剛兌、監管套利的現象。負債端以剛性兌付的“行規”迷惑投資人,給人表外理財同存款一樣安全的錯誤印象;資產端通過一些通道將表內存貸款業務包裝成同業業務,逃避對表內業務的各項監管,進行監管套利。
受上述種種錯誤觀念與做法的誤導,國內財富管理機構整體業務同質化嚴重、核心競爭力不強。我國有很多金融機構躋身世界500強,理財產品發行規模也很大;但是論能力、論聲譽,在國際上我們還沒有形成一個“國之重器”的中國財富管理品牌。即使在國內,也幾乎沒有市場高度認可的財富管理品牌。更為嚴重的是,某些錯誤做法還造成了影子銀行系統膨脹、資金空轉套利、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弱化、金融系統性風險增大等一系列負面問題。針對這種情況,監管部門及時出臺了“資管新規”,規范資產管理業務的發展,資金池、隱形剛兌、監管套利等財富管理的“潛規則”將難以為繼。
另一方面,傳統財富管理也面臨更加多元的競爭壓力。利率市場化快速推進,結構型存款、大額存單利率上升的很快,直逼理財產品收益率;金融開放進程加快,眾多國際級競爭對手正在加快進入國內財富管理市場;互聯網金融公司也正在用科技手段、以場景金融的新模式,讓財富管理變得隨時、隨地、無處不在。
當前情況下,傳統財富管理業務正面臨著“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階段性挑戰,舊有的業務模式又很難以做大做強,財富管理發展的老路已經不可持續。究其原因,過去對財富管理觀念的錯誤認識、片面理解,是造成當前困境的重要原因。將來,唯有在思想上轉變觀念、在行動上主動轉型,才能突出重圍、走出困境。
- 樹立財富管理新理念需要把握三個內涵
傳統財富管理的概念,起源于19世紀歐洲,興盛于美國。經過100多年的發展,現已成為歐美等國金融業十分重要的業務領域。目前國際上通常所指的財富管理業務,是為高凈值個人和家庭提供的金融服務。
財富管理業態的演進,學界、業界普遍認同其經歷了三個階段。財富管理1.0時代,主要業務是理財、信托、基金等金融產品的銷售,屬于產品導向型階段;財富管理2.0時代,主要是從事資產配置,側重從客戶角度出發,以組合投資的方式,定制化、個性化的實現客戶需求與金融產品在收益-風險方面的匹配。這兩個階段的劃分,大家的認識較為一致。
對財富管理3.0的認識,大家有不同的側重。例如,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金李教授,從歐美私人銀行的發展過程中總結出:財富管理3.0時代的主要特征是,客戶基于對財富管理機構的信任,全權委托金融機構進行財富管理。業界也有人認為:財富管理3.0是2.0的進一步深化,仍以客戶實際需求出發,但服務更細致。全生命周期、全球資產配置,全面權衡安全性、流動性、增值保值等是這一階段的突出特點。
立足我國金融業的現狀,展望金融科技的發展趨勢,我認為除了上述特點之外,中國財富管理3.0時代還應該特別強調“大”、“真”、“新”的三大特征,需要賦予財富管理理念更加全面、更為真實、更有前瞻性的內涵。
“大”,是指財富管理的客戶更加廣泛、產品更加多元。傳統財富管理主要服務于中高凈值個人客戶。而大財富管理時代的客戶,不僅包括傳統的個人客戶,也包括公司客戶、機構客戶、政府客戶,這與國際上通行的高凈值客戶的定位是有所區別的,主要基于三方面原因:一是隨著金融改革的逐步推進,不僅個人客戶,機構客戶、公司客戶、政府客戶都有財富保值增值和風險對沖的需求。在大財富管理時代,財富管理已經不再是個人客戶享受的奢侈品,而是所有的機構、企業、政府客戶的共同需求。二是隨著企業走出去、人民幣國際化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各類企業、機構客戶紛紛加快了國際化步伐。在推進國際化的過程中,客戶對財富管理過程中的跨境資產配置、風險對沖管理等有強烈的需求。三是從金融機構發展的歷史進程看,服務功能是最古老、最本質的功能之一,而服務的客戶則是隨時代不斷變遷。英國著名歷史學家尼爾·弗格森所著的《貨幣崛起》一書,詳細闡述了貨幣發展歷史。從中可以看到,金融機構服務的主要客戶從最初的政府客戶(國王),到后來的工商企業客戶,直至發展到個人客戶,客戶類別十分廣泛。“大財富管理”是對金融機構服務功能演化的概括和總結。
與更加豐富的客戶群體相對應,財富管理產品也會日趨多元,既包括零售業務產品,也包括公司業務、金融市場業務、資產管理業務產品;既包括傳統意義上的理財產品,也包括現金管理、年金、資產證券化、投資、融資、租賃、代理等新興金融服務;既包括線下產品,也包括線上互聯網金融產品;既包括境內產品,也包括境外機構產品。目前,我國財富管理產品的種類、數量相對較少,財富管理的服務鏈條短、內容還顯單一,這意味著未來這方面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真”,是指回歸財富管理的本源。今年4月,“資管新規”正式發布,針對之前財富管理的種種亂象,正本清源、撥亂反正,引導和規范財富管理回歸本源,督促金融機構圍繞真正的財富管理開展服務。那么,何為財富管理的本源?核心是做到三個“真”。一是產品創設發行要真實。財富管理機構必須持牌經營,不能是非持牌、不受金融監管的機構;產品銷售要對應真實的財富管理需求,與投資者的風險識別、風險承擔能力相匹配。二是投資管理要真實。為客戶實現財富保值增值,根本上考驗的是金融機構優化配置金融資源的能力。隨著“穿透式”監管日益成熟,通過層層嵌套逃避監管、違規投資博取高收益的做法將被市場摒棄;專注于資產配置、憑實力服務客戶的機構才能“笑到最后”。三是風險收益要真實。理財產品的收益與風險要真實匹配,只有真正實現“賣者盡責、買者自負”,才能回歸到財富管理的本源。從這個意義上講,不打破剛性兌付、糾正對風險定價的扭曲,就無法實現“真”財富管理。財富管理機構,要做到“盡責”,盡到真實揭示風險之責、客觀披露信息之責、規范經營管理之責。
“新”,是指適應金融科技的發展趨勢,財富管理進入高科技、智能化新時代。當前金融與科技深度融合,開啟了金融科技時代。縱觀金融史,技術變革一直是金融發展的動力,技術跨越成就了金融行業的大變革與大發展。
金融科技必將大大提高財富管理服務的覆蓋率。使用網上銀行、手機銀行、開放銀行等數字手段獲取理財服務,使客戶擺脫了對理財中心、私人銀行、大戶室等物理場所的依賴。無論是普通客戶、VIP客戶還是“長尾客戶”,拿出手機就可以隨時隨地、非常方便的辦理財富管理業務。金融科技還將大大提高理財產品的使用率。大數據和智能投顧可以根據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和理財目標,為投資者提供有針對性的產品和服務,使得財富管理變得個性化、定制化。
金融科技正在重塑財富管理的業務流程。大數據、云計算以及人工智能等科技應用,加快了財富管理銷售、運營、投研、風控、清算等流程的重構。用戶畫像、場景金融、人工智能客服、智能投顧等高科技概念,正在逐步介入財富管理流程的方方面面。新財富管理時代,科技與金融的結合,使得財富管理具有了新的特征、新的品質和新的流程,可以說,這是一場財富管理的“革命”。
- 進入財富管理0時代需要培養五種能力
為了適應發展潮流、做好財富管理業務,金融機構需要著力培養以下五種能力:
一是持續的價值創造能力。財富管理的過程是價值創造的過程。隨著業務轉型的深入推進,在去通道、凈值化、去資金池、打破剛兌的大趨勢下,一些財富管理業務必將面臨越來越嚴峻的挑戰。能否持續為客戶貢獻價值,成為在激烈競爭的財富管理市場中勝出的砝碼和關鍵。這就需要金融機構有一支有競爭力的投資團隊,能夠對經濟形勢、市場趨勢進行準確判斷,科學進行資產配置,合理實現投資組合管理。從這個角度上講,財富管理的競爭,就是價值創造能力的競爭和投資能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團隊和人的競爭。
二是強大的產品創新能力。客戶需求需要通過多元化、全方位的產品對接,如果產品在種類、收益和便利性上沒有競爭力,客戶數量和業務規模增長將會受到很大制約。在服務不同類型客戶的過程中,既要有標準化、流程化的產品,也要針對客戶需求變化,不斷進行產品創新,通過差異化的產品提高財富管理的覆蓋率、使用率和滲透率,進而滿足客戶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是領先的金融科技能力。金融機構唯有推動數字化轉型,利用數字技術全面提升服務效率和水平,才能提供更好的財富管理服務。其中的突破口有:依托數據篩選和處理,實現公私客戶分層和精準營銷,在滿足普惠服務的基礎上提高差異化服務能力;依托智能投顧,解放財富管理行業的生產力,提升投資顧問服務質量,提高投資管理能力;依托敏捷開發和持續交付等新興的科技運營模式,支撐產品結構和服務模式快速轉變,提升市場反應和客戶響應速度。
四是高效的協同聯動能力。財富管理的性質和特點,決定了財富管理需要多條線、多部門協同。從客戶系統到產品線再到分銷端,都要通過相應的機制和機構安排,實現全流程的無縫銜接和一體化的作業模式。各業務板塊都要以為客戶實現資產保值增值為目標,圍繞一個核心價值、共建一套品牌體系、共有產品和客戶、共享技術與創新。這就需要培育協同文化、構建協同戰略、形成協同效應。
五是嚴密的風險管控能力。與業務發展同等重要的是風險防控,這是財富管理的基礎和底線。財富增值的前提是財富能夠保本、財富不被侵蝕虧損。許多財富管理業務有跨境、跨產品、跨市場特征,風險的隱蔽性、傳染性和復雜性較強,在業務發展過程中要時刻牢記并守住風險底線。堅持全面、全程、全員風險管理理念,構建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在創新與風險中尋求平衡,不以冒險和激進來換取一時的高速發展。
“非知之難,行之惟難”。以上五種能力是財富管理能力的基本功,我們不能只是停留在認識中,而應當在實踐中,一步一個腳印,提升我們的能力。這樣財富管理3.0才能從理念變為現實,才能促進金融高質量發展。
最后,借此機會,我還想與各位分享光大集團財富管理的一些具體實踐,希望對財富管理的討論研究有所幫助。
光大集團是大型金控集團,擁有金融業全牌照,還有眾多實業企業,具有產融結合、陸港聯動的優勢,可以為客戶提供全方位、多元化、定制化的財富管理服務。光大銀行是國內第一家發行人民幣理財產品銀行、第一家將“理財”的理念引入國內的銀行。多年來一直著力打造的“陽光理財”品牌受到了客戶以及業界的諸多好評,在財富管理領域有一定的積累。
基于這些優勢和基礎,光大集團在新一版的發展戰略中,把財富管理作為重點業務發展方向,并希望用5到10年的時間把光大銀行打造成一流的財富管理銀行。為實現這一愿景,我們正在做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以集團戰略轉型帶動財富管理業務發展。為將光大集團打造成世界一流的金控集團,我們正在推進向敏捷型、科技型、生態型企業戰略轉型。“三大轉型”將為做優、做強財富管理業務打牢基礎、創造條件。二是構建財富E-SBU生態圈。光大集團是一家產融結合的多元化金融控股集團,在實施生態圈戰略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目前集團正在探索“戰略單元+生態圈”的E-SBU發展機制,在戰略單元SBU的概念上引入三個E(Ecosphere 立體生態、Electronic 科技賦能、Everbright 光大特色),形成具有光大特色的生態圈戰略體系。在這個過程中,財富管理生態圈是我們的主戰場,是我們的戰略重點。三是打造“陽光財富品牌”。按照產品精致、獲客精準、服務精益、管理精良的要求,推進“三名”(名品、名店、名星)建設,建立覆蓋全業務線、全產品線的品牌體系,帶動陽光品牌的塑造和推廣。四是全面培養財富管理人才。加大對復合型人才培養力度,讓員工跨條線鍛煉,培養一支懂技術、懂產品、懂客戶、懂風險的財富管理專業人才隊伍。我們正在建設光大大學,其中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要培養一批高層次的財富管理人才。五是建立完善考核激勵機制。確立以AUM為基礎的業務管理體系,明確涵蓋機構、條線和個人的考核辦法,制定鼓勵業務協同與交叉銷售的激勵措施。六是強化信息科技驅動。加快財富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提升智能投顧系統功能,完善數據治理。
大勢將至,未來已來。我們將堅持不懈,努力探索做好財富管理、服務大眾,為財富管理理論與實踐貢獻自己的力量。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張譯文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