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3日,以“靜水流深”為主題的第十七屆中國保險文化與品牌創新論壇暨第七屆中國保險康養產業創新論壇在江蘇無錫隆重舉行。保險康養產業聯盟執行會長何志光發布了2024年度中國保險康養產業研究報告。
報告的主要內容包括:政策端,銀發經濟和養老金融是行業東風;消費側,未來國人養老或許面臨巨大挑戰;供給側,機構養老資本云集,居家養老方興未艾;支付側,聚焦最具確定性的保險+養老模式。
以下是何志光的發言全文:
重新評估保險業對社會經濟的貢獻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
大家好。今天我要講的第一個內容是重新評估保險業對社會經濟的貢獻。從評估方式看,我們以往把保險作為金融業的一個組成部分,參與評價的指標完完全全是按照銀行業等其他金融行業的資產方式去評估。比如說總資產、投入、對股市的貢獻、投資價值,然后對賠款等進行評估。但實際上單單以賠款是不能完全體現保險行業對于社會經濟責任的貢獻的。所以我建議要在國家層面對整個保險業進行重新評估,以保險保障金額作為評估標準。
今年夏季,海南遭遇臺風災害,從公布的消息看,在海口市登陸的臺風高達17級左右,這在歷史上是沒有過的,據我在海口的前同事說,80%以上的大樹全倒了。當時公布的數據是海口市損失了800億左右。而據了解,實際上損失可能超過了2000億。而據公布的保險公司確認的賠付金額是36億。這說明了幾個問題,第一,有些風險是現在的保險沒有覆蓋的。第二,有些東西我們是不賠的。第三,保險還遠遠沒有達到完全覆蓋整個風險。
從中可以看出,如果僅從賠付的金額和所收的保費去看,那么保險對于整個社會的影響是很小的。僅從資產來看,整個金融業總資產大概是480萬億左右,而保險資產算下來數額很小,大概36萬億。而換另外一個角度看,假如重新評估一下保險對海口臺風事件的支持和貢獻在什么地方,從保險保障的金額來看,隨便怎么算,我們都遠遠大于金融業總資產這個數據。金融業總資產400多萬億,去貸款全貸完也就是500萬億左右。而以保險保障人和物的千分之、萬分之費率算,乘上1000、乘上1萬,哪怕僅乘上100,實際上保險業所承擔的社會經濟責任比整個金融業、GDP、社會總資產覆蓋的都要廣得多。
如果國家從這個角度去考慮,去安排經濟責任,安排國家的計劃,那么保險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作用就會更加充分地體現出來。比如說一個地方的災備部門、計劃部門在安排經濟和計劃時,需要考慮所有的可能碰到的災害損失,那么有些事情就不敢去安排資金投入。而如果從保險保障的角度來考慮,那就可以從容地去安排資金投入,從容地去安排計劃。從這個角度來講,保險業的貢獻就充分體現出來了。
因此我建議,每家保險公司都去提議,并且研究和完善整個保障體系,推動從國家層面、從政策層面,把保險的風險保障作為一個經濟指標來考慮,那么保險業在經濟社會中的重要性就能充分體現,對于國家的計劃安排也會有更強的支撐作用。這件事這個時候可以做了,因為現在的技術數據統計已經很完善,足以支撐去完成。所以希望呼吁推動這個事情,對于保險業,要從國家層面,從經濟發展的層面去評估貢獻價值,從保險保障金額去看,那我們會超過萬萬億。
2024年度中國保險康養產業研究報告
一年一度的中國保險康養產業研究發展報告,每年都會針對一個側重點去研究。今年主要有以下幾個內容:
第一,從政策端看,銀發經濟和養老金融是行業東風。現在無論是新國十條,還是國家政策,都把養老產業、養老金融、康養配套等國計民生的事情放到了一個很重要的位置。從政策角度來說,對于保險參與支持和促進銀發經濟的發展有了很多政策上的支持,從中央到國務院,到金融監管總局,再到各個地方政府,都對這個事情高度重視,下發的相關文件也有很具體的推動措施,以及要求和支持。所有的金融機構和國企相關的機構對銀發經濟也都有很大的投入和支持。
上個月舉辦的金融論壇,大部分內容也都在談養老。國家已經出臺了各種政策去全力推動和支持銀發經濟,未來銀發經濟也將取代地產行業,成為整個中國最大的產業。未來這個市場誰走在前面,誰很好地進入,并且很好地形成閉環,誰就會在這個領域有更大的發展。
同樣,國家對養老金融也給與了政策支持,提出了具體要求,以及試點方案,包括稅延養老的具體方案,國家也給了很多支持,在很多城市進行了試點,使得養老產業在融資和產業融合方面會有更大的促進。無論是從投資端還是支付端,國家在政策層面和具體的試點支持方面都有很多的政策支持。
第二,從消費側看,未來國人養老或許面臨巨大挑戰。前面魏主席也說了,我們國家現在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很快,上海已經超過了25%的紅線,達到了30%。我們的鄰居日本老齡化也非常嚴重,李會長在日本買了個溫泉酒店,有一個80歲的雇員幫李總推薦了一個90歲的廚師。在日本,80 歲上班很正常, 90歲來競聘廚師也很正常。所以可以看出,日本已經完完全全進入老齡化。
在人口老齡化之下,如果整個銀發經濟的支撐沒有完全適應,就會出現很多狀況,更別說我們國家大部分農村人口還沒有富就已經就進入老齡化了。很多鄉村都是老年人在家里帶小孩,年輕人出去打工,這實際上是個很大的問題。從消費端來說,大家的財富積累還沒有達到一定程度,怎樣去解決未富先老這個問題?國家給了政策,給了支持,那么在執行過程中最主要的主體保險行業,怎么樣去做?這是我們面臨的挑戰。
對于解決養老問題,年輕時就要做好規劃,這就需要整個社會層面都要認識這個問題。那么保險從業者怎樣去推動大家認可在年輕時去安排和積累未來的養老資金?怎樣去滿足人們的養老需求,解決養老問題?
當下居家養老是主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是輔助,三者是養老狀態的并列關系。機構養老和居家養老不沖突,是時間先后關系和漏斗關系,80歲以上患認知癥的概率是40%,90歲以上50%,高齡認知癥老人的歸宿是機構養老,機構養老是居家養老的終點。
未來高端人群養老方式將從“9073”過渡到“8020”,而且還會持續提升,中產階級更是機構養老的增量藍海市場,招商銀行《2023中國私人財富報告》數據顯示,中國保險行業養老社區高客已突破60萬人,中國超過1000萬可投資資產人群的數量達316萬人。
在推動養老產業發展的過程中,保險可以起到很大作用。比如平安做了居家養老試點,泰康是以養老社區建設為主,這些模式也可以逐步通過機構養老的專業服務方式去實現,現在上海一些社區就已經派人到家里去做服務,包括現在所有的監控都已經做到很完善。
上次有個臺灣人來找我,希望我去投資一家護理公司,我說這在以前是不行的,現在是可以做到的。以前成立護理公司,糾紛比較多,只要有一個或者兩個客人打官司,公司就要倒閉了。但現在有很完善的AI支撐體系,護理人員上門服務時,可以帶好攝像機,就像警察現在辦案公開所有視頻一樣。
第三,從供給側看,機構養老資本云集,居家養老方興未艾。目前,多元化主體資本進軍機構養老賽道,不同的經營主體和模式百花齊放,蓬勃發展,客戶應按需選擇。從保險公司來說,更多的是支撐機構養老,推動居家養老。機構養老產業發展處于政策、需求、資本的交匯處。國家連續3個五年計劃,均對機構養老的數量、服務能力、經營主體、資金來源等進行明確要求。旅游休閑+養老機構,涵蓋了當下65%的老年群體可選消費。
第四,從支付側看,聚焦最具確定性的保險+養老模式。所有的產業發展最終都要面臨支付問題,而保險是所有支付模式的最終匯聚點。那怎樣去打通這個渠道?目前已有很多模式,正在不斷完善和推動。但現在對于產品同質化、服務差異化和營銷差異化的挑戰還有很多,要怎么樣去突破,各家公司也都在不斷地探索。
目前,保險+養老社區模式已成為我國保險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破局方案。最早的保險+養老社區的模式,目前正處在不斷升級、不斷完善的過程中,從以往單一的一家公司到共享社區,到現在由比如大雁養老等第三方機構提供服務,對接平臺去支撐整個保險行業去做養老服務。日本是通過法令強制參與養老保險和長期護理險,而我們國家目前還沒有對養老保險和長期護理保險做強制,但未來肯定也會有這一天。沒有強制時,養老保險和長期護理保險的覆蓋率較少,但如果強制以后,就如車險的第三者責任險一樣,對于整個社會的養老會有很大的保障。
保險公司在做保險加養老戰略選擇時,大的公司可選擇重資產自建或者平臺型自建,中小公司適合平臺型合作。實際上大公司也可以通過第三方服務平臺,比如說我們聯盟的大雁養老公司,其互聯網平臺簽約了1000多家的養老社區。這樣就可以把無形的保險資產、保險合同變成有形的養老具體服務,對于營銷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促進。保險加康養服務的差異化最終會成為營銷差異化,從而推動整個業務的發展。
責任編輯:曹睿潼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