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常佩琦
在內源性補充能力不足和外源性渠道狹窄的雙重壓力下,多家中小銀行正多管齊下,積極“補血”。
據上海證券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今年已有60余家中小銀行獲準通過增資擴股和定向募股的方式進行資本補充。其中,泰安銀行、四川天府銀行等11家銀行的增資擴股方案已取得監管批復。此外,有關監管部門也陸續核準了寧夏黃河農村商業銀行等近50家銀行的定向募股方案。
一段時間以來,中小銀行普遍面臨著資本補充壓力。金融監管總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二季度末,中小銀行的資本充足率顯著低于大型商業銀行。大型商業銀行、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的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8.31%、13.61%、12.71%和13.08%。
當前,我國商業銀行的資本補充渠道分為內源性和外源性兩種。內源性補充主要通過利潤轉增的方式實現,外源性補充渠道主要有IPO、配股、定向增發、可轉債、專項債注資等方式。
“受利率市場化改革、市場競爭加劇、持續讓利實體經濟等多重因素影響,中小銀行經營壓力增加,內源性資本補充存在不足。”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
在此背景下,中小銀行多管齊下,通過外源性渠道“補血”的情況明顯增多。以定向募股為例,郵儲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表示,這不僅增加了中小銀行的資本金,提升其風險承受能力,還有利于銀行拓展業務、改善資產質量和提升盈利能力。
“除了利潤轉增的內源性渠道外,定向增發或是最為迅速的補充資本方式。”山西證券固收分析師王冠軍稱,定向增發的籌資成本較低,發行條件相對寬松,審批程序較為便捷。在定向增發的過程中,銀行通常會引入部分管理優秀、資金雄厚的投資人。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中小銀行通過定增補充資本的同時,也在嘗試通過搭售不良資產的方式來改善資產質量,認購方一般為國企或地方龍頭企業。
盡管中小銀行正在積極拓展“補血”渠道,但還是面臨不少約束,融資規模相對有限。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分析稱:一方面,中小銀行公司治理監管制度日益完善,原有不合格股東的股權面臨清退,新引入股東的準入門檻進一步提高,中小銀行通過引入外部投資者來增資擴股、補充核心資本的渠道受到了更嚴格的管理。另一方面,中小銀行市場化融資渠道尚不通暢,多數機構難以達到準入門檻。例如,在公開上市方面,排隊期待IPO的中小銀行數量很多,能夠達到上市要求的中小銀行數量很少。此外,永續債和優先股的發行門檻也較高。
事實上,政策層面一直鼓勵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4年第三季度例會指出,引導大型銀行發揮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主力軍作用,推動中小銀行聚焦主責主業,支持銀行補充資本,共同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發展。
未來,中小銀行應如何進一步提高資本補充能力,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從中長期視角看,中小銀行的治本之策還是要提升經營水平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推動銀行轉型發展。”周茂華認為,中小銀行發展與區域經濟和產業發展息息相關,同時銀行高質量發展也會助推區域經濟發展。部分區域法人中小銀行可充分發掘區位優勢、深耕區域經濟,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責任編輯:江鈺涵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