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泓德基金秦毅:新能源車發展動力不是電動化而是智能化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轉型不易,但秦毅似乎是例外。
北大物理學博士畢業后轉做金融,服務機構從險資、專戶再到公募,研究領域從電子拓展到全行業的成長型公司。每次他交出的成績也都不錯,在校期間就通過了CFA考試,在牛熊轉換的時點開始了投資工作,擔任基金經理四年多的時間,已是泓德基金研究部總監,入選投委會。
在產品業績上,秦毅的成績不可忽視。秦毅從2017年6月開始擔任公募基金經理,海通證券(行情600837,診股)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秦毅在管代表產品泓德泓華混合近一年凈值增長78.37 %,同類排名前3%( 41/1710),近兩年凈值增長187.21 %,同類排名前3%( 48/1611)。同時,憑借優秀的中長期業績表現,秦毅在管產品泓德泓業混合與泓德戰略轉型股票雙雙榮獲海通證券三年期五星評價。(注:泓德泓華混合最近一年、最近兩年產品數據與排名數據來源《海通證券-基金業績排行榜(2021-07-03)》,成立以來產品收益率來自基金定期報告,同期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來自Wind;數據統計時間截至2021630。評級數據來源《海通證券-基金業績排行榜(2021-07-03)》,數據統計時間截至20210630。)
每次角色轉換的成功,跟秦毅完善的思考框架相關。在他看來,學物理學的過程很好的訓練了思維,通過第一性的原理研究行業,逐點深挖,再按照不同的邏輯和重要程度由點進而形成“點線面體”的結構,這種思維方式,使得秦毅在研究公司的時候,能夠整理出清晰的框架。
這樣的思維方式,讓他有能力在全市場挖掘成長性的機會。梳理秦毅的持倉,可以發現,新能源、消費、金融、制造業、倉儲郵政等多種行業均有涉獵。在剛剛披露的二季度持倉中,秦毅在管的6只基金中,多數基金重倉了寧德時代(行情300750,診股)、隆基股份(行情601012,診股)、恒立液壓(行情601100,診股)、立訊精密(行情002475,診股)、匯川技術(行情300124,診股)、中國平安(行情601318,診股)、邁瑞醫療(行情300760,診股)、水井坊(行情600779,診股)等。
秦毅在管的6只基金中,持倉并不集中。除了泓德戰略轉型股票的前十大持倉占比達53.46%,其余5只基金的前十大持倉占比均在50%左右。這與其均衡偏成長的投資風格有關。秦毅表示,雖然在前十大持倉中看到的醫藥和食品飲料等行業的股票較少,但實際上每個行業均有多家企業在細分領域具備成長性,他會選擇均衡地去配置資金。雖然這些股票在前十大持倉中較難看見,但整體行業的占比不低。
未來,他將會如何發掘全行業的成長性機會?以下是雪球和秦毅的對話:
一,談投資理念
問題:最近幾個季度的調倉不大,您的持倉原則是?
秦毅:在具體做投資的過程中,我基本上遵循兩個原則,第一個原則是一定要找出最優秀的那批公司,通過特別深入的研究去把全A股乃至是全中國,甚至是全球最優秀的一批公司找出來。
第二個原則就是找出來最優秀的公司之后,如果它們目前的估值我可以接受,我就去投資他們,并且通過比較長時間的持股去賺取公司業績增長的回報。因為在持有過程中估值是一直波動的,時間一拉長,估值的波動基本上都被平均掉了,我們最后能夠賺取到的就是業績增長的這一部分的收益。
有這兩個原則存在,你也可以看到不管是去年四季報,還是一季報、二季報,我重倉持股的變化并不是太多,因為這些公司都是我長期比較看好的公司。當然在這個過程當中,也并不意味著我完全不去做調整,比如在春節之后,整個市場在經歷了大幅下跌的過程當中,如果我看好某一個行業,我肯定把持倉更加向我看好的龍頭標的去集中,所以那個階段我可能就減了一些沒有那么看好的一些標的。正常的市場環境里,優秀的公司是很難得會回撤那么多,所以也是非理性的市場下給我們帶來的投資的機會。
二季度還做了一個操作,在6月底7月初的時候,新能源其實漲了非常多,所以我把新能源車、光伏,投資比例適度進行了降低,加在了一些股價處在底部,甚至還在不斷下跌的偏傳統行業的優秀公司上面。
問題:您認為高新技術是否存在高壁壘?
秦毅:我覺得任何的投資框架和結論,都是需要動態調整的。
比如說白酒行業的品牌是最高的壁壘,但是其實白酒行業在過去20年間,關于誰是老大,也是變動過2-3次,所以即便壁壘再高,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隨著整個管理層對于企業的管理變化發生改變。
同樣成長型行業的壁壘也是在變化的,只不過它們的變化可能會比消費品的變化更加的迅速。所以投資過程中,對于壁壘的判斷,對于技術趨勢的判斷,我們一定要做到能夠準確地判斷出未來一年的行業和技術發展趨勢,大概率判斷出未來三年的趨勢,模糊判斷出未來5年的趨勢。
當我們做出這樣的判斷,依然覺得我們所研究的公司有很高的壁壘的話,那就是一個可以去投資的標的。但在這個過程中,并不意味著我們研究就結束了,而是一定要通過不斷的跟蹤,不斷的更新相關的信息,來去驗證我們之前的判斷到底對不對。
如果說到了某個時間點,我們發現一個新的技術已經起來,并商業化應用,而且很有可能成為未來的大趨勢時,我們一定要對結論做出修正。
問題:投資企業中您一直很重視強管理,為什么?
秦毅:我去看公司管理層的時候,我比較關注的兩方面,第一方面是管理層的性格和人品。因為來自不同行業的公司,需要管理層具備的性格是不一樣的,有些行業需要管理層具備狼性,有些行業需要管理層具備非常的耐心和長期理念,所以性格其實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管理層的人品雖然聽上去比較虛,但確實基金經理作為中小股東,其實對于公司的經營控制能力是非常弱的,整個公司的經營控制能力最強的還是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或者說這家公司的老板,所以他的人品直接決定了我們作為中小股東,到底能從公司發展的過程中有多大程度的受益。
如果我們在跟蹤研究的過程中,管理層曾經在歷史上表現出來重大的人品方面的瑕疵,我們會非常慎重的去回避,這是第一個我們重點關注的方向。
第二個重點關注的方向就是這家管理層的能力,包括戰略規劃能力,戰略落地執行能力,人才的吸引和培養的能力,激勵能力,研發的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甚至于管理層自己的一個自學能力等等,共同構成了這家公司管理層的企業文化。我們再去研究這家公司管理層的時候,往往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會在企業文化方面,這是管理層能力和內心真實想法的反應和落地。
問題:“茅指數”的概念未來會逐漸失效嗎?
秦毅:分析這個問題,應該分成兩方面。第一方面,什么叫“茅指數”?所謂的“茅指數”就是應該站在某一個時間點,去把市場上已經公認的中國的最優秀的一批企業選出來,構筑成一個指數,從而形成了“茅指數”,這是第一個層面的含義。
第二個層面,其實這一批企業的長期表現非常好,但是短期因為各種各樣的市場因素的影響,會有比較大的不確定性。所以其實我們可以看到,如果去復盤“茅指數”過去20年的表現,它并不是說在每一個階段,都會有很好的表現。但一旦時間拉長,至少拉到三年的維度,它的表現一定是非常出色的,所以我覺得去投資“茅指數”的理念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當然這個過程并不是意味著未來的投資都會同質化,大家都去投“茅指數”。大家要意識到一個問題,就是所謂的“茅指數”是一個后視鏡效應,它有很嚴重的幸存者偏差。大家站在當前的時間點,看到的是過去已經被證明了很成功的企業未來能不能繼續成功,其實是需要不斷進行跟蹤和研究的。以及我們能不能找出來現在還沒有被大家意識到,但是未來兩三年會成長為新的“茅”的企業。
所以投資過程中,最關心的一個問題就是去鑒別“真茅”和“假茅”,不斷從已有的組合當中新加還沒有被市場認識到的一些“真茅”,同時把一些失去了成長性,變成“假茅”的曾經的“真茅”給剔除掉。
問題:怎么看金融板塊未來投資價值?
秦毅:銀行這個行業我覺得基本上沒有太大的成長性。但是在銀行里面,我還是能夠找到一些非常優秀的公司,同時它們和其他行業做對比,估值很低。在我們的投資概念里,不管它的市值多大,不管出于什么行業,只要是最優秀的公司,只要估值是我們可以接受,并且我們能夠算出來未來會有不錯的投資收益、投資回報,都是我們投資的選擇。
二,談新能源
問題:新能源車的行情走到現在,你后續會采取什么樣的投資策略?
秦毅:新能源車我依然覺得還是一個非常值得投資的行業,在我的持倉里一直有2-3只的行業標的。
但是行情走到現在,我覺得在整個新能源車行業,我可能就只能找到1-2只的標的是值得投資的,剩下的標的目前的估值都是我無法忍受的。再優秀的公司如果估值超出了我的接受范圍之外,我也是不太會去做投資的。
大家在我的前10大持倉里可能看不到,或者只能看到很少的醫藥和食品飲料的標的,原因就是在這些行業里邊有好幾個公司,他們在各自的子領域里邊都是做到了非常優秀。一個行業我可能有4-5只標的可供選擇,當我在整個行業里,沒有配置特別多的時候,每一個標的我可能都會均衡去配一下,它們可能進不到我的前十大,但這個行業的總體占比在我的持倉占比里也已經不低了。
問題:新能源車現在還適合投資嗎?
秦毅:我覺得新能源車行業是一個未來10年非常難得的全球性成長性的行業,真的是一個非常好的行業,但是不同的階段投資的機會其實可能是不太一樣的,起碼從現在開始到未來的3-5年里,整個新能源車產業鏈的偏硬件的配套,可能會是一個非常好的投資機會,但行情走到現在這個位置,我覺得里邊絕大部分的公司已經沒有太大的投資價值。
往后看,要綜合研究整個的股價走勢,業績的增長能不能超出預期,才能看得出這些領域是不是好的投資機會。
同時,我們需要看得的是新能源車的發展的推動力并不是電動化,而是智能化。隨著整個智能手機的成熟,智能手機帶動的智能產業鏈相關的軟硬件的成熟,這些東西都在改變汽車這個行業。汽車行業的智能化是未來的最大的方向,只不過智能化的過程當中,電動是最好的智能化的載體,所以才有了電動化。
如果我們能夠看清這樣的一個趨勢,我們也能夠下一個結論,就是未來10年之內,更多的是偏智能化方向的投資浪潮。隨著整個電動車的普及,隨著整個汽車的智能化的提升,和智能化相關的很多偏軟件方面的投資的機會會浮現出來。
問題:新能源車行業未來的成長趨勢?我國相關產業鏈在全球競爭下優勢在哪里?
秦毅:首先關于電池的產業鏈,我覺得有一個最大的優勢,人才優勢。為什么蘋果和特斯拉誕生在美國?因為蘋果和特斯拉有一個最大的特點,他們的硬件,就是芯片的能力,以及軟件層面,也就是系統算法的能力是最強的。因為這些能力全部都是起源于美國的硅谷,美國在最近幾十年里,通過比較特殊的人才引進計劃,通過整個國家創業的氛圍,其實源源不斷吸納了全球的人才匯集到硅谷。
但是為什么特斯拉、蘋果,沒有在電池領域做到最好,因為該領域的人才全部都集中在東亞,中國、日本和韓國。在消費電池時代,我們中國的企業已經證明了,我們中國人是可以打造出來全球最領先的消費電池電芯和相關的產業鏈。
所以這樣的能力自然而然地延伸到了動力電池領域。我們擁有全球最頂尖的人才,同時我們還有非常強的工程師紅利,同樣都是投10個億的研發費用,我們的效率是遠遠高于日韓這些企業。所以在整個動力電池領域,我覺得人才、研發能力方面是我們中國最大的優勢,這個優勢在過去的四五年時間里表現得是非常明顯的。到了2021年,我們中國的動力電池領域的龍頭企業已經是當之無愧的全球龍頭,這一點不僅僅體現在出貨量上,包括研發的能力、生產的成本、產能規模,對于產業鏈的把控,都已經成為了全球當之無愧的龍頭。
在整車領域,我覺得很大概率上未來在整車行業會復制在智能機行業的路線。因為現在放眼全球來看,可能在新能源車領域最好的是特斯拉,但是在除了中國之外,我們再也找不到第二家企業是新勢力,并且實現量產車型的推出。
未來四五年時間內,我們會看到全球陸續有一大批的車企會推出非常有競爭力的車型,里面包括特斯拉和蘋果,但更多的企業都將會出現在中國。
問題:傳統車企的命運將會如何?
秦毅:5年以后我們再去看,就會發現很多的傳統車企,如果它們現在不放下身段,不認清現實,很多傳統車企,包括歐美的很多傳統車企,可能在5年后面臨非常大的困境。
所以這是整車領域的很大的投資機遇。但我們不得不面對的事實是什么?整車作為企業的商業模式,它的產品周期是非常明顯的,拿智能機舉例,在2010年、2013年、2015年、2017年、2019年這幾個不同的年份,分別讓大家列出來最看好的智能機品牌,我相信結果可能都是不一樣的。我覺得未來的整車的競爭會變得非常激烈,尤其是隨著像華為這樣的企業入場以后,它能夠給傳統車企去做很強的賦能,很難講清楚未來到底哪一家整車企業一定會勝出。我覺得在這個過程當中變數是非常多,競爭也是非常激烈的,所以在做投資的過程中,你也可以看到我的持倉里邊其實是沒有太去關注該環節的投資機會。
問題:造車的壁壘到底高不高?
秦毅:我們可以看一下前提,如果說壁壘很高,那么壁壘高在什么地方?對于傳統的汽車來說,它的壁壘主要有兩大塊,第一大塊是核心的零部件,比如說發動機、變速箱、底盤,最傳統的三大件牢牢掌握在以西方為代表的傳統車企手里的。
而到了新能源車時代,這三大件里面,底盤有了非常大的變化,發動機、變速箱全都沒有了,新出來的就是電機、電控和電池,所有的電機、電控和電池在市面上都可以買到現成的,不再是整車廠的專利。所以這是傳統車企競爭優勢瓦解的一個最重要的因素。
第二個壁壘是車的品牌。盡管這些年國產品牌的燃油車進步非常快,但是大家在買車的時候,品牌的作用在大家的心里會起到非常大的影響,主要是現在汽車的功能差別還不夠大。
在新能源車時代的壁壘是什么?未來整車廠替代傳統的三大件成為最新的三大件的,應該分別是芯片、系統和算法,這是新能源車最核心的壁壘。但我們目前看到的傳統燃油車型里,對于新的壁壘,起碼到目前為止基本上都是無能為力的,只能借助于像華為這類的第三方企業去做。
三,談個人轉型
問題:是什么讓你決定從物理學系的高材生轉型做基金經理?
秦毅:在我讀物理學博士期間,對于整個科研的過程有了深入了解之后,發現自己的興趣點不完全在這里。再加上當時也選修了經濟學的課程,我對經濟學挺感興趣的,所以在讀博期間最后的兩三年里就做了轉型的準備工作,包括參加CFA的考試等,再通過找一些社會時間,找工作的時候就完成了這樣的一個轉型。最開始也是從行業研究員開始做起,過程中逐步拓寬自己研究覆蓋的范圍,然后逐步開始接觸到投資,開始做基金經理。
接受物理學這段經歷對我最大的好處,是給我的思維有了非常好的訓練,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當我們去研究任何東西的時候,都會通過第一性的原理去不斷深挖每一個點背后的原因,使得我們不管是做科研,還是在做行業研究,在每一個點上都能夠扎得非常深,研究得非常透。第二點是在研究了很多點之后,按照不同的邏輯和重要程度把這些點串成邏輯線,從而形成了“點線面體”的很清晰的結構,我再去研究公司的時候,能夠整理出來非常清晰的投資的邏輯和框架。
問題:是否會影響你投資的偏好?
秦毅:確實會有一些偏向性,最開始的時候,因為物理的背景,我研究的是電子行業,后來拓展到TMT包括互聯網行業,所以在我的研究和投資里,對于成長類型的板塊,我投的相對來說是比較多的。同時,有些行業我即便是花很多時間,也很難研究清楚的,我就不會去投資,最典型的例子是軍工行業,只要去深度研究,可能都會涉及到很多的內幕信息,所以這個行業很難去做深度的研究。
問題:你的投資風格是什么樣?
秦毅:我覺得是均衡偏成長的投資風格。通過偏均衡、適度分散的投資,幫助我去減少組合凈值的波動,從而使得我的整個組合凈值表現平穩一些。當發生回撤的時候,也盡量小一些,給我的投資者帶來一個比較好的持有基金的體驗。
在我們國家做投資的一個好處就是,放眼全球真的是很難找到像我們中國一樣有這么多新興的產業和優秀的公司。所以在這樣一個大的經濟體當中,我們再去做投資的時候,如果不去研究,不去投資這些新興產業和這些優秀的公司,我覺得是非常浪費的事情。所以在我的組合中是在均衡的基礎之上,更偏向于成長。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投資依據。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