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廖群
綠色經濟,是以和諧、健康和可持續為目標的新經濟結構、增長模式和社會形態,或簡稱為新發展模式。
綠色經濟對于人類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長遠意義是顯而易見的。經濟與社會發展本來的目的是增進人民的福祉,但福祉有短期和長期之分,局部和全局之別,持續和不可持續之差。傳統經濟以犧牲生態平衡,消耗大量資源和損害人體健康為代價取得短期經濟發展和人民福祉,是一種損耗式經濟。與此相反,綠色經濟以維護生態系統,合理保護資源和有益于人體健康為前提實現長期經濟發展和人民福祉,是一種平衡式經濟。因此,綠色經濟是生態友好型的,資源節約型的,以人為本型的,從而是可持續發展的。
上述長遠的正面意義不難理解。那中短期的影響如何呢?卻是正、負兩面都有。
作為一種新的發展模式,必然對舊的或傳統的發展模式,進而相關的行業和企業造成負面影響。綠色經濟尤其如此。鑒于其目的就是遏制損耗式經濟的發展,其替代性,即替代舊的或傳統的發展模式的性質特別明顯,進而對舊的或傳統的發展模式相關的行業和企業負面影響特別地大。不難理解,隨著綠色經濟的發展,傳統能源,包括一次能源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氣和二次能源的火力發電等必然減產,而高耗能、高污染、高物耗、高排放行業及企業的生產勢將受到各種限制。難怪市場上不時出現對綠色經濟的怨言和部分行業及企業對其所帶來的各種限制的抵觸甚至陽奉陰違。這必然制約部分傳統行業及企業的生產,進而整個經濟的增長速度,對經濟增長形成負貢獻。
既然如此,是否綠色經濟長遠的正面意義就是以中短期的負面影響為代價的呢?在局部意義上或從部分行業及企業的角度來看的確是這樣。那從全局來看呢?如果也是這樣,當然也可以說為長遠的正面意義付出中短期代價是值得的。
但實際上,值得不僅是長遠的,即使從中短期來看,在付出代價的同時也將產生不可低估的經濟效益,也是值得的。
應該認識到,綠色經濟將催生或加速一系列新興產業的發展;這些新興產業的崛起或加速發展將形成中短期經濟的一個新且強勁的增長引擎,對中短期經濟增長的正貢獻最終將超過前述對經濟增長的負貢獻。
市場往往對綠色經濟的長遠正面意義和中短期負面意義有充分的估計,而對此中短期的正面意義,即中短期經濟增長的引擎功能估計不足。但此意義不可低估,從綠色經濟在我國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地位就可見一斑。
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即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及數字創意產業,是今后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所謂“戰略性”,意味著“全局性”、“長遠性”和“導向性”;“全局性”指不僅自身增長潛力巨大,而且對經濟中的其他行業具有強大的引領和帶動作用,“長遠性”指在市場、產品、技術、就業和效率等方面具有長期與可持續的增長潛力,“導向性”指具有信號作用,是引導資金投放、人才聚集、技術開發、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據。具此“戰略性”,對于國民經濟的增長就有決定性的貢獻,而能在其中占有一席的產業必然就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增長引擎。
如前所述,綠色經濟是生態友好型的,這首先要求加速我國林業的發展。林業是綠色經濟的基礎,是綠色經濟生態系統的主體,是維護生態平衡的核心,也是綠色經濟的”綠“之來源。我國林業近年來發展加快,使得我國廣褒的國土比以前已綠色了很多。但綠色經濟所要求的林業發展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發展,而是大發展、快發展、跨越式發展和全面發展。我國的大農業(農林牧副漁)一直沒有找到新的增長點,林業的如此發展前景將為其,進而為整個國民經濟造就一個新增長點。
更為重要的是,綠色經濟必將加速環保產業的發展。環保產業,即環境保護產業,窄義而言是為環境污染控制與減排、污染清理以及廢棄物處理等提供設備和服務的產業,廣義來說則為以防止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保護自然資源為目的所進行的技術開發、產品生產、商業流通、資源利用、信息服務、工程承包、自然保護等一系列活動的總稱。窄義環保產業的處理對象包括水處理,即生活污水、城市污水和工業污水的處理,大氣處理,即脫硫、脫硝和除塵,固廢處理,即生活垃圾和工業固廢的處理,以及噪音與振動控制等。廣義環保產業則涵蓋一條長粗的產業鏈,中游是核心,包括環保設備的研發和制造、環保工程建設和環保基礎設施運營等;上游為環保設備制造的原材料供應商,如鋼鐵、機械、化工廠等;下游為環保相關的服務行業及其各個收益行業。這一產業鏈的加速發展無疑將推動整個經濟更快增長,這就是環保產業列為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的節能環保產業之一半的原因。這就是說,環保產業在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占0.5席,占比6.25%。
同時,綠色經濟又是資源節約型的。這正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而人類對于經濟增長進而資源的需求是無限的,因而可持續發展不得不提上關鍵議程:人類在在努力滿足當代人的需求時,不能剝奪后代人生存所必需的自然資源。在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下,大量占有和利用自然資源,最大化地促進經濟增長是基本特征。與此相反,綠色經濟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盡可能地節約資源。應該認識到,這不僅長遠而言促使經濟可持續發展,中短期而言在限制資源利用的同時也催生或加速一系列資源節約產業的發展。而現代經濟中能源是最重要的自然資源,所以,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節能環保的另一半是節能,即節約能源,也占了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0.5個,占比6.25%。
不僅如此,能源又是主要的環境污染源,新能源產業在替代傳統能源和降低能源的環境污染兩種動力下應運而生并成為綠色經濟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新能源,包括核能、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水能和海洋能的發展,首要目的在于應對傳統能源的短缺和枯竭問題,屬于節能的范疇,第二意在提供清潔能源,降低能源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又屬于環保產業。如此的新能源產業對于人類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長遠意義不言而喻,而對中短期經濟增長的引擎作用則從其在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占有一席,且作為其子產業的新能源汽車也占了一席,兩者共占2席,占比25%便顯而易見。
加總起來,綠色經濟,包括節能環保、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產業(有時統稱為綠色低碳產業)在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共占3席,占比37.5%, 不可謂不可觀,凸顯了綠色經濟在今后經濟發展中的戰略地位和重要性,無論是長遠的還是中短期的。
除此之外,資源節約還包括礦物、土地、木材等自然資源的節約,也將催生相應的產業。資源節約是一個全社會的使命,經濟中的各個行業和環節都必須節約資源,為此除了提高人們節約資源的自覺性外還需要機器設備的改造和相應的技術支撐,即各種機器設備都應向節約資源方向進行改造,如更低耗電量、耗油量、耗材量的機器設備。各個行業都有節約資源的空間,從而需要相應的資源節約型的機器設備及技術。如為節約土地須建高樓,則催生建筑高樓的一系列機器設備及技術。這些資源節約型的機器設備及技術也將創造一條產業鏈,上游為原材料,中游為研發、制造和建設,下游為服務和收益行業,都將為經濟增長提供新動力。
總之,綠色經濟中短期經濟增長的引擎功能,與其長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意義一樣,也是不可低估的。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
責任編輯:陳嘉輝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