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嘉年華# 2022金麒麟基金大V評選投票火熱進行中!羅元裳、財經林妹妹、望京博格、許文臣、寧瑤Lois、二馬等130位基金博主PK,誰是你心中最具魅力意見領袖?【快來投票】
近日,證監會官網發布《關于加快推進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支持公募行業差異化發展,壯大公募基金管理人隊伍,提高中長期資金占比等,16項事關公募基金行業長遠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的詳細舉措,為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擘畫了藍圖。
《意見》發布后,多家公募總經理和董事長積極解讀政策和響應政策號召,易方達基金總經理劉曉艷,匯添富基金董事長李文,廣發基金總經理王凡,南方基金總經理楊小松,中歐基金總經理劉建平,銀華基金總經理王立新,大成基金總經理譚曉岡,海富通基金總經理任志強等公募“掌舵人”解讀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之道。
一項針對公募基金行業影響深遠的監管舉措,將重塑公募基金行業新發展格局,并將行業高質量發展推向新高度。
大成基金譚曉岡:差異化發展將是未來公募基金行業發展的主旋律,公募基金公司需要找準自己的戰略定位,聚焦自己的資源稟賦,發揮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中國基金報記者:《意見》指出,支持基金管理公司在做優做強公募基金主業的基礎上實現差異化發展,促進形成綜合性大型財富管理機構與特色化專業資產管理機構協同發展、良性競爭的行業生態。在當前公募基金行業中,差異化發展對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有怎樣的長遠影響?
譚曉岡:在《意見》提出的16條改革措施,“差異化發展”居于首位,可見其重要程度。客觀地說,之所以如此強調差異化,主要是因為當前公募行業的同質化競爭日趨激烈,尤其是產品布局日趨同質化,產品發行數量越來越多,上萬只基金產品給投資者選擇造成較大困擾。在此模式下,行業已經形成較強的馬太效應,中小基金公司彎道超車變得越來越難,不利于行業整體發展。
從海外成熟資管行業的發展來看,資管機構根據細分行業、目標客群及產品特征,聚焦自身專業優勢,打造特色的產品和服務體系,在差異化經營中建立起自己的競爭壁壘。我們判斷,差異化發展將是未來公募基金行業發展的主旋律,公募基金公司需要找準自己的戰略定位,聚焦自己的資源稟賦,發揮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最后,就公募市場未來的競爭格局,我想談一下自己的看法。參考國外的發展經驗,從客戶資源、牌照優勢、資源投入、專業基礎等角度看,未來我國公募基金行業將呈現少數全能型服務商和大量特色型服務商共同繁榮成長的競爭格局。資源仍然將會逐漸向頭部機構聚集,提早布局的大型資管機構將會獲得競爭優勢。
與此同時,由于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的深度、廣度和復雜度,大量提供資產配置、養老服務、管理咨詢、技術服務、股權投資等差異化、特色化的行業機構也將繁榮成長,它們是“小而美”的代表。
總結而言,差異化競爭將會突破行業零和博弈的桎梏,推動公募行業形成既激烈競爭又合作共贏的良好發展態勢。
中國基金報記者:《意見》要求壯大公募基金管理人隊伍。提出積極推進商業銀行、保險機構、證券公司等優質金融機構依法設立基金管理公司。調整優化公募基金牌照制度,壯大基金管理人隊伍,一方面會壯大行業力量,一方面也會加劇行業內卷,你如何看待競爭對行業發展的作用?
譚曉岡:其實公募牌照一直都是開放的,2016年至今,有37家基金公司先后獲批成立,成立的背景囊括了外資、券商、期貨、私募、個人等多元類型,為公募基金行業注入了新的競爭力量。再加上近年來,帶有明顯公募性質的銀行理財子紛紛成立,部分券商資管對資管產品實施公募化改造,公募基金行業的競爭愈發激烈。
伴隨著諸多新生力量的入局,我們發現,它們雖然加劇了行業競爭,但也壯大了行業力量,提升了行業治理水平,推動了行業整體的快速發展。在這么多競爭者加入的背景下,公募基金行業沒有陷入內卷消耗,而是攜手推動了行業整體的做大做強。
所以,我認為行業發展還遠沒到存量競爭的階段,當前及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仍將處于增量發展階段。隨著經濟高速發展,居民的財富管理需求日益增長,養老金市場前景廣闊,中國資管行業的潛力是巨大的,未來的市場容納量是不可想象的。
在這種背景下,行業競爭者不斷增加,會激勵從業機構不斷提升投資管理能力和客戶服務能力,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帶動整個行業蛋糕越做越大,讓廣大投資者最終受益,也讓整個行業最終受益。
首先,差異化發展有利于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與資本市場的長遠建設。公募基金作為整個大資管行業中占據最大份額的細分領域之一,在構建強大資產管理行業,推動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方面承擔著重要的時代使命。通過實現差異化發展,支持頭部機構做大做強,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基金公司,形成綜合性大型財富管理機構與特色化專業資產管理機構協同發展,有利于進一步提升行業的整體高質量發展水平,更好地服務于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發展,增強國家金融實力。
其次,差異化發展有利于行業內部有序競爭與發展。公募行業經過24年的發展,在行業規模和機構數量上實現飛速增長,機構類型較為完備,頭部效應較為明顯,部分中小及次新機構也逐漸精耕細分領域,實現錯位發展。在此格局下,鼓勵各機構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實現差異化發展,能夠進一步促進協同發展、良性競爭,推動構建優勝劣汰、進退有序的行業生態。
最后,差異化發展也有利于滿足投資者多元化的投資需求,投資者必將成為行業差異化競爭的最終受益者。鼓勵不同機構實現差異化發展,有利于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形成百花齊放的行業格局,探索機構特色化發展路徑,培育多樣化的產品和服務,從而有效提升行業整體的投資管理、客戶服務、產品創新等能力,滿足廣大投資者日益增長的差異化、個性化、專業化服務需求,有效解決客戶痛點,提升客戶投資體驗,提高投資者的獲得感,讓投資者真正分享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發展的紅利。
中國基金報記者:《意見》要求壯大公募基金管理人隊伍。提出積極推進商業銀行、保險機構、證券公司等優質金融機構依法設立基金管理公司。調整優化公募基金牌照制度,壯大基金管理人隊伍,一方面會壯大行業力量,一方面也會加劇行業內卷,你如何看待競爭對行業發展的作用?
譚曉岡:其實公募牌照一直都是開放的,2016年至今,有37家基金公司先后獲批成立,成立的背景囊括了外資、券商、期貨、私募、個人等多元類型,為公募基金行業注入了新的競爭力量。再加上近年來,帶有明顯公募性質的銀行理財子紛紛成立,部分券商資管對資管產品實施公募化改造,公募基金行業的競爭愈發激烈。
伴隨著諸多新生力量的入局,我們發現,它們雖然加劇了行業競爭,但也壯大了行業力量,提升了行業治理水平,推動了行業整體的快速發展。在這么多競爭者加入的背景下,公募基金行業沒有陷入內卷消耗,而是攜手推動了行業整體的做大做強。
所以,我認為行業發展還遠沒到存量競爭的階段,當前及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仍將處于增量發展階段。隨著經濟高速發展,居民的財富管理需求日益增長,養老金市場前景廣闊,中國資管行業的潛力是巨大的,未來的市場容納量是不可想象的。
在這種背景下,行業競爭者不斷增加,會激勵從業機構不斷提升投資管理能力和客戶服務能力,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帶動整個行業蛋糕越做越大,讓廣大投資者最終受益,也讓整個行業最終受益。
中國基金報記者:在對外開放方面,《意見》鼓勵“走出去”和“引進來”,支持符合條件的基金管理公司“走出去”,支持優質境外金融機構設立基金管理公司或擴大持股比例。公募等專業資管機構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對提升基金業高質量發展有哪些積極作用?
譚曉岡:境內機構“走出去”正當其時。在大資管行業中,公募基金公司是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先行者。基于市場開放程度、監管模式及文化差異等多方面因素考慮,香港成為內地公司開拓國際市場的首選地。早在2005、2006年,證監會即允許內資機構到香港展業。境內機構“走出去”,有利于其參與多元化的全球市場,拓展資產配置范圍,提升資產配置能力,為境內投資者提供了多樣化的投資選擇。與此同時,在更加國際化、專業化的舞臺參與競爭,也有助于境內機構拓展視野,吸收借鑒先進經驗,更新迭代自身的管理理念和體系。
境外機構“引進來”作用積極。2020年8月,全球知名資管機構貝萊德拿下公募牌照,富達和路博邁等海外巨頭的公募資格也先后獲批,另有多家外資巨頭正在積極籌備進入中國公募市場,再加上數十家基金公司的中外合資背景,境外機構已成為公募行業一股不可忽視的競爭力量。境外機構紛紛“引進來”,在帶來更多競爭壓力的同時,也帶來了海外市場成熟的理念、系統和體系,推動境內機構進一步提升投研能力和服務水平,進而推動行業整體水平的提升。與此同時,其海外投資經驗也為國內投資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產品,豐富了投資者的投資選擇。
值得注意的是,在境內機構積極走出去,深度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過程中,需要充分吸取過往經驗教訓,格外重視投資風險和挑戰。要苦練內功,不斷加強團隊建設,持續鍛造投研能力,大力開拓投資視野,高度重視風險管理,這樣才能在更高水平的國際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
中國基金報記者:《意見》要求加大產品和業務創新力度,切實提高公募基金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積極推動公募REITs、養老投資產品、管理人合理讓利型產品等創新產品發展。開展產品創新和支持實體經濟,是滿足投資者需求、回歸資管服務實體經濟本源的本質要求,你對這一要求如何解讀?
譚曉岡:公募基金產品進入門檻低、申購渠道多元、運作透明,已成為滿足投資者需求、實踐普惠金融最重要的載體之一,與此同時,公募基金還是服務實體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為上市公司發展提供了重要的資金支持。新產品、新業務、新模式對服務實體經濟具有積極意義,著力推進產品和業務創新,能夠有效引導金融資源流向實體經濟,流向更具備增長潛力的創新企業,如服務中小創新企業的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主題基金,拓寬社會資本投資渠道的公募REITs,致力于央企結構調整的區域性ETF產品,改善客戶投資體驗的公募投顧業務等,都是服務實體經濟和投資者需求的典型代表。
展望未來,在大資管時代的背景下,公募基金在服務實體經濟仍然大有可為,應當回歸行業初心,堅守資管本源,強化擔當作為,從供給端出發,大力推動資源優化配置,積極服務于國有資本管理、區域協調發展、中小企業融資、創新企業發展等實體經濟重點領域。
中國基金報記者:《意見》要求提高中長期資金占比,推動基金管理人加大人力、資本、研究等資源投入,加強多資產配置和投研能力建設,切實提高中長期資金服務水平。針對如何提升中長期資金,讓資金進的來,留得住,貴司有哪些好的想法和舉措?
譚曉岡:中長期資金是公募基金行業發展的助推器和壓艙石,對于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中長期資金不足是制約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提升中長期資金占比,需要從“進得來”和“留得住”兩個方面同時入手,雙管齊下。
一是擴展長期資金來源。這主要解決“進得來”問題。從海外經驗來看,養老金是最重要的長錢來源,而第二支柱企業年金和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又是最主要的養老金來源。未來,公募基金行業應搶抓發展機遇,勇擔時代責任,在服務國家養老事業上實現更大作為。
二是著力將短期資金轉化為長期資金。這主要解決“留得住”問題。未來,公募基金可以從投資研究、產品設計、投資者教育、客戶陪伴等多個方面同時發力,引導投資者理性投資和長期投資,將短期資金轉化為長期資金。
三是持續提升投資管理能力,這也是解決“留得住”問題。未來,公募基金行業應繼續發揮投研優勢,實現長期資金的保值增值,這是解決“留得住”問題的核心要義。
在公募基金行業層面之上,拓展中長期資金來源還需要監管部門的持續發力。加強監管協同,統一頂層設計,穩定市場預期,持續推進市場改革。這其中,資本市場改革至關重要。一方面要建立以注冊制為核心、高度市場化的市場定價和準入體系,另一方面要健全投資者保護機制,嚴厲打擊財務造假等違法違規行為,著力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努力構建長期資金愿意來、留得住的市場環境。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責任編輯:常靖蕾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