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投資家
作者 |?梁梁
來源?|?華商韜略(ID:hstl8888)
12月17日,#保時捷中國裁員#相關話題沖上熱搜,引發熱議。
多家媒體曝出,保時捷中國正在啟動比例或將高達30%的裁員計劃,盡管公司隨即緊急回應稱“相關信息不屬實”,但保時捷在華銷量暴跌、利潤下滑早已不是秘密。
01
風光不再
“前兩年,卡宴(Cayenne)和梅肯(Macan)根本不愁賣,展車都賣空了。”北京一家保時捷4S店銷售經理李先生回憶道。但現在,他正為賣不動的庫存發愁:
“兩個月了,這輛帕納梅拉(Panamera)才被看過三次。”
李先生的苦惱,也是整個保時捷中國市場遇冷的縮影。
有消息稱,保時捷在北京最大的4S店,巔峰期單月能賣出近百輛新車,如今已“腰斬”。
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保時捷全球銷量下降7%,交付22.6萬輛汽車,其中最大的下降就來自中國市場。期間,保時捷在中國累計交付4.33萬輛汽車,較去年同期的6.1萬輛暴跌了29%。甚至有網友戲稱,抄了保時捷的山寨保時捷(小米),干倒了保時捷。
銷量暴跌背后,保時捷的銷售體系也搖搖欲墜。
今年5月,保時捷中國被曝出經銷商集體“逼宮”。據知情人士透露,事情的導火線是保時捷中國為完成銷售任務向經銷商壓庫,但虧本賣車的經銷商已不愿承擔巨大的資金壓力。
一位經銷商透露,賣車的利潤越來越薄,可運營成本居高不下,每個月都在虧錢。
一些經銷商于是以停止提車“逼宮”保時捷總部,要求給予補貼并且更換高管。
這場風波最終以高層換帥告一段落。
今年9月,曾擔任保時捷加拿大和英國首席執行官,擁有豐富全球市場管理經驗,并曾服務于保時捷戰略部門的潘勵馳(Alexander Pollich)接任保時捷中國總裁及首席執行官,試圖力挽狂瀾。然而,上任不到百天,保時捷再次陷入裁員風波。
盡管保時捷中國官方否認了裁員傳聞,但也強調,公司正對內部組織架構進行優化重組。
而有內部員工透露,裁員早在12月初就開始了,正式員工的裁撤已接近尾聲,整體裁員比例接近30%。
裁員之外,保時捷還計劃為經銷商網絡“瘦身”。過去兩年,保時捷曾寄希望于擴大經銷網絡來緩解銷量下滑的壓力,將經銷商數量從2022年初的136家增至如今的150多家,策略失效之后,保時捷開始調轉船頭,據最新規劃,到2026年底,這一數字將縮減至100家。
保時捷“斷臂求生”,也是外資豪華品牌車企在華遇冷的普遍困境。
全國乘聯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瑪莎拉蒂、阿斯頓馬丁等超豪華品牌累計銷量僅4762輛,同比大幅下滑60%,多數品牌月銷只有兩位數。
曾經被打工人仰望的BBA也難掩頹勢。公開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寶馬、奔馳、奧迪中國銷量分別同比下滑13.1%、10.2%、8.5%。
02
一車難求
“當年,想買輛卡宴可不是有錢就能開回家的事。”杭州的王先生回憶起自己2015年買卡宴的經歷,仍然感慨不已。
他記得,當時和妻子去4S店試駕,銷售忙得顧不上招呼,只丟下一句:“現在買保時捷至少等一年才能提車,加價選配能優先排產。”
“一車難求”也是很多中國車主對保時捷最深刻的記憶。
2001年,保時捷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彼時,這個以跑車聞名的德國品牌僅提供911和Boxster兩款車型,售價動輒百萬元以上,主要面向頂級富裕階層。
對大多數人來說,保時捷不僅是一輛車,更是身份和財富的象征。
911作為保時捷的靈魂車型,自1964年誕生以來,便憑借其經典的蛙眼大燈和流線型車身,成為跑車愛好者心中的圖騰。進入中國后,911迅速贏得富豪和車迷的青睞。
“開911的人,談的是品位和生活方式。”北京一位經常參與超跑俱樂部活動的張先生回憶,“每次車隊集結,一般都是911站C位。”
由于需求旺盛,911常年加價銷售。即便價格高達200萬元以上,車主們也愿意等上一年半載,只為體驗那句——唯保時捷才能勝保時捷。
911讓保時捷在中國市場賺足名聲,而卡宴的登場則令其真正在中國市場站穩腳跟。
作為保時捷推出的第一款SUV,卡宴一度被認為是“背叛跑車精神”的產品。但它以強悍的動力性能和豪華的舒適體驗,在全球市場迅速走紅,尤其在中國受到歡迎。
以2018年為例,保時捷在中國總共售出了79011輛汽車,其中卡宴就占據了29634輛,占比高達37%。
卡宴的熱銷,不僅拯救了因跑車銷量低迷面臨經營困境的保時捷,也幫助保時捷找到了中國市場的掘金密碼。
嘗到SUV的甜頭后,保時捷于2014年推出更小型的SUV——梅肯,這款車從外觀到內飾都像極了卡宴,但價格更加親民,甚至被認為是給中國消費者量身打造。
借助于當時中國市場追求高大上的熱火,梅肯進入中國市場后,迅速走紅,價格從57.8萬元起跳,加上個性化選配,最終成交價輕松突破70萬元,也依然供不應求。
卡宴和梅肯的雙重熱銷,推動保時捷中國銷量一路狂飆。
2015年,中國市場成為保時捷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銷量首次突破5萬輛,此后連續七年保持這一地位。
2021年,保時捷全球銷量達到創紀錄的30萬輛,而中國市場貢獻了近10萬輛。
2022年,保時捷在中國市場的銷售神話開始松動。
這一年,其在華銷量下降2.5%,2023年進一步擴大至15%,而到2024年前三季度,已是暴跌29%。
“每一個決策都非常難做。”作為“救火隊長”的潘勵馳毫不掩飾自己的焦慮,“保時捷已經感受到,來自中國的這股凜冽的寒風,它已經吹到了我們臉上。”
03
贏回中國
在大多數人看來,保時捷銷量的下滑主要是兩個原因:
一是中國新能源和智能化汽車浪潮洶涌,讓保時捷的技術優勢、豪華體驗甚至品牌價值被削弱,國產車在“致敬”保時捷的同時,也以更低價格和更高配置搶走了保時捷的飯碗。
一是經濟預期不如從前,有錢人也開始過緊日子了。
但在保時捷中國新任掌門潘勵馳看來,導致保時捷走低的最大原因還是經濟大環境。
履新后,潘勵馳馬不停蹄地走訪了保時捷在中國的所有門店,足跡遍布數十座城市,快速了解和融入中國市場。經過這場密集的實地考察,他堅定地認為,保時捷在中國仍不乏機會。
其信心源自兩個方面:其一,在中國高端車市場,歐美燃油車廠商仍然占有六成左右的市場份額;其二,60萬以上的市場,歐美燃油車是絕對主流,新能源滲透率只有10%左右,而且保時捷的純電車銷量能排到前三。
總結起來也就是,保時捷并不認為中國本土車企已是其對手。
但對新能源和智能化浪潮,潘勵馳是感同身受的。“目前中國的新能源市場滲透率相當高,對保時捷也好,其他豪華品牌也好,都帶來了非常大的影響和挑戰。”他說。
為此,除進行從內到外的體系改革以解燃眉之急,潘勵馳還在推進一項名為“贏回中國”的中長期業務調整戰略,并且將智能化和電動化作為核心策略之一。
保時捷預計,公司將在2025年底前陸續推出新款Taycan、全新純電動Macan,以及新款911、911 GT3等產品,覆蓋內燃機、插電式混動、純電動等多種動力選擇,并在智能化方面提升。
為更進一步推動電動化和智能化,保時捷也在加強本土化研發和落地。
潘勵馳說:“董事會給予了我們非常大的賦權,甚至給我們一路開綠燈,讓我們在中國開設研發中心,近期還新設了技術部門,希望借助本土研發將更新的聲音傳遞給魏斯阿赫。所以現在這樣的計劃正在快速落地,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滿足他們對豪華的期待。”
據悉,前奔馳高管李楠將出任保時捷中國技術部副總裁一職,直接向潘勵馳匯報。
保時捷創始人費利·保時捷先生曾說:
“獨立自主是保時捷的態度,不是去做別人期望的車,而是做我們覺得對味的車。保時捷必須小而獨立,否則只會造出沒有靈魂、缺乏鮮明特質的車。”
積極求變的同時,潘勵馳也貫徹保時捷的這些風格,采取包括拒絕價格戰在內的舉措,堅守核心品牌價值。
在他看來,保時捷的DNA在賽道、在賽車、在車輛機械數值、在駕駛者的體驗上。如果丟掉這些東西只談數字化,只談科技化,就會失去品牌本身的差異性特征。
但在國產新能源車迅猛崛起的背景下,消費者對汽車的價值要求也正在發生變化,保時捷的這些特性價值本身也在被稀釋。不管保時捷承不承認,越來越多的豪華車用戶正在拋棄所謂的機械性能,向配置更高、智能化更強、價格更親民的國產高端新能源車型傾斜。
以問界M9為例,這款車上市10個月累計大定超16萬輛,連續6個月位居50萬元以上豪華車型銷量第一,其單月銷量超過寶馬X5、奧迪Q6、奔馳EQE等。
“現在的客戶最關心的是車機系統是不是鴻蒙,能不能自動泊車,根本沒人問發動機參數和排量。”北京負責豪車銷售的趙女士就因此感嘆道,“還有車主吐槽保時捷好像聽不懂中國話,語音導航搜不到目的地。”
2025年,國產品牌將迎來新一代產品和技術集中爆發,并更大力度沖擊高端市場,對于保時捷乃至BBA等高端豪華品牌來說,重啟增長依然有可能,但曾經獨霸市場的輝煌恐怕是永遠也不會再有了。
參考資料
[1]《保時捷,斷腕求生?外資豪華車,躺著賺錢的時代結束了!》證券時報
[2]《保時捷的困境和BBA不太一樣》汽車產經
[3]《保時捷被迫拯救在華業務》界面新聞
[4]《保時捷中國CEO潘勵馳:不會“以價換量” 將重啟“進擊模式”》中國經營報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