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周期因子將淡出使用。10月27日晚間,外匯交易中心公告稱:“今年以來,我國外匯市場運行平穩,國際收支趨于平衡,人民幣匯率以市場供求為基礎雙向浮動、彈性增強。據了解,近期部分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價行基于自身對經濟基本面和市場情況的判斷,陸續主動將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價模型中的‘逆周期因子’淡出使用。調整后的報價模型有利于提升報價行中間價報價的透明度、基準性和有效性,也是外匯市場自律機制中市場主體發揮作用的體現。”
當天,第一財經記者從部分中資、外資銀行相關人士處獲悉,近期的確有相關報價行接到關于取消逆周期因子的消息。“但這更多只是象征性的意義,畢竟下半年來逆周期因子的使用程度已經很小。”一位外匯交易員對記者表示。
從市場反應來看,離岸人民幣短線對美元走貶,10月27日下午從14:00的6.6899一度跌至17:45的全天最弱點位6.7204,貶值幅度近314點。不過,此后人民幣收窄跌幅,截至19:12報6.7020。
逆周期調節因子將淡出
第一財經10月26日報道稱,IMF中國部負責人兼亞太部助理主任海格·伯杰爾(Helge Berger)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希望中國不要使用逆周期因子,并繼續強化人民幣匯率的彈性,我們也樂見今年在這方面出現的積極進展。”
事實上,今年以來,逆周期因子已很少高調露面。高盛曾在8月末提及,即使是在人民幣較大幅升值的背景下,與歷史上升值的時期相比,5月以來逆周期因子的調節幅度仍很小(即中間價并未因人民幣漲勢較大而被調弱)。
也有觀點認為,逆周期因子在人民幣貶值時似乎對市場預期的引導效應更強,但下半年來人民幣主要以升值為主,這可能也是為何近期逆周期因子很少被使用的原因。早在人民幣“破7”后的貶值預期較強時期,幾乎所有交易員都盯著中間價中逆周期因子起到的作用,當時在因子調節幅度較大(緩解貶值的意圖)時,交易員并不會選擇與央行的信號逆勢而為。
此前,部分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機構人士認為,“逆周期因子或許沒必要官宣取消,因為央行可將因子中采取的系數從100%降到1%,這相當于不納入調節因子。但不宣布取消,就意味著還能有靈活性,在未來需要時還可調高系數。”不過,目前逆周期因子淡出使用被明確公告,交易員認為,在人民幣快速升值背景下,央行似乎旨在進一步釋放信號。
人民幣從單邊快速升值轉為區間波動
市場更為關注的則是,逆周期因子淡出使用對人民幣意味著什么?
首先需要認清逆周期因子為何要淡出使用。事實上,早在10月10日晚間,央行就公告稱,自2020年10月12日起,將遠期售匯業務(下稱“遠購”)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20%下調為0。5月以來至今,人民幣上漲了近5000點。“之所以調節遠購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央行更多是希望平等反映市場供求狀況,因為遠期結匯并不收取準備金。匯率政策方向一直是市場化的,偶爾出現市場失靈則要做逆周期調節,但這些調節要盡量避免針對性,并適時退出,風云變幻時也可以再用。”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同理,如今逆周期因子淡出使用也因此而起。當年央行啟用逆周期因子是為了緩解人民幣單邊貶值預期下的羊群效應,但如今已經沒有必要。
各界判斷,人民幣大概率將從此前的快速單邊升值進入雙邊區間波動階段。不過,人民幣維持強勢的基礎并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
疫情發生后,中國經濟強勁復蘇是人民幣升值的重要原因。“一季度增長-6.8%,二季度即轉正達3.2%,三季度進一步上升到4.9%,四季度預計會在6%以上,明年一季度更高。反觀世界上其他主要經濟體疫情尚未控制住,經濟活動沒有恢復正常,美歐等主要經濟體的經濟增速普遍大幅負增長,且沒有好轉跡象。”中航信托宏觀策略總監吳照銀告訴記者。
同時,不斷增長的貿易順差是人民幣堅挺的基石。就今年而言,雖然全球經濟尚未恢復到正常狀態,但二季度以后中國的貿易順差已經出現大幅增長,5月和7月當月順差都超過了600億美元,其中5月貿易順差達630億美元,創單月歷史新高,前9個月貿易順差累計達3260億美元,同比增長48.6%,遠高于進出口增速以及其他一些宏觀指標。
此外,中美利差大幅上升助推人民幣升值。過去較長時間里,中美兩國利差大約在80~150BP之間,但是今年3月美國連續降息,并且無限量向市場注入流動性,導致美國的10年期國債收益率大幅下降到0.5%,隨后一直維持在0.7%上下。中國今年的貨幣政策相對穩健,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快速下降后迅速回升,最低下探2.5%,然后又回升到3%以上。二季度后,中美利差一直在200BP以上,大大高于過去長期的正常水平。中國利率高企吸引了大量國際資本,中美利差上升推動人民幣升值。
“人民幣年度升值3%~5%是合適的,但若升值幅度超過5%就會引起各方面的反應,從而降低升值動力。盡管基于中國經濟的長期走勢及中國貿易、金融發展趨勢,人民幣匯率長期保持穩健是大概率事件,但在年度內影響匯率的各種因素不斷變化,會造成匯率波動。如果將短期的波動因素放大,進而對匯率的長期走勢做出錯誤的預期,那就會在投資決策、資產配置等方面犯錯。”吳照銀告訴記者。
此前,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之前一段時間,人民幣短期升值幅度太大,需引起關注。三季度末至四季度,美元指數走弱這一主推動因素大概率不再存在,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的動力相應減弱。年底之前,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可能在6.6~6.9區間小幅雙向波動。”他認為,下一階段,應積極理性地應對匯率波動和資本流動,也要充分認清人民幣快速過度升值的不利之處。同時,鑒于當前人民幣波幅尚不及每日限制的2%,當前和未來一個時期,也并非人民幣匯率實現完全自由浮動的最佳時機,應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逐步擴大匯率彈性。
責任編輯:唐婧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