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盤和林
信息時代讓我們可以用個人信息來完成許多任務,而這也給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據媒體報道,在某些網絡交易平臺上,只要花2元錢就能買到上千張人臉照片(5000多張人臉照片標價還不到10元)。瀏覽商家的素材庫,里面全都是真人生活照、自拍照等充滿個人隱私內容的照片,而這些照片若落入不法分子手中,照片主人除了有可能遭遇精準詐騙,還有可能因人臉信息被用于洗錢、涉黑等而卷入刑事訴訟。
信息時代讓我們可以用個人信息來完成許多任務,而這也給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今年年初,浙江衢州破獲了一起盜用公民個人信息案,犯罪嫌疑人使用盜取的信息注冊某金融平臺賬號,非法獲利數萬元。
大數據發展的目的是為了充分分析用戶的偏好等信息,提供更適合的服務,進而提升用戶的體驗,然而,一旦這些信息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對消費者的信息安全構成威脅。
2元錢就能買到上千張人臉照片是一個警醒,強化數據安全性保護迫在眉睫。
首先,要從信息獲取的源頭進行治理,落實“三性”原則。早在2012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關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決定就提到了互聯網信息的三大原則,分別是合法性、正當性和必要性。其中,“必要性”指的就是應用和商家在收集用戶信息時必須是提供服務所必要的信息,同時應當對用戶提前告知。只有落實“必要性”,才能讓消費者深刻感知到自身所擁有的數據產權,避免數據的無意泄露。
其次,信息企業要從技術上提升數據安全保護能力。如果說其他傳統服務的衡量標準是服務質量和用戶體驗,那么信息企業的服務標準則必須增加用戶信息保護條目。企業需要在收集用戶的必要信息之后,對用戶信息進行妥當的保管,遵從“正當性”原則,重視對用戶的信息保護,包括采用分層授權、分布式存儲的數據脫敏方式和加密方式等等提高信息安全保護水平。
同時,規范數據信息交易市場至關重要。之所以數據“黑市”如此盛行,不僅僅是因為信息安全保護不到位,還與數據交易市場不規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數字經濟時代,數據將會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之一,那么數據交易市場也應當和資本市場、土地市場一樣納入規范監管的范疇,強調數據合法性和交易公開透明性。
健全相關立法,強化監管部門職能是對數據信息“合法性”的重要保障。科技的快速進步和互聯網業態的不斷發展,讓相關監管有所滯后,目前我國對于信息安全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還有待進一步完善。雖然出臺了《網絡安全法》,然而相關監管部門的執法能力和強度都還有待提升,未來可以加強與科技企業的合作,借助區塊鏈、大數據等技術幫助提升監管和執法能力。
最后,消費者自身也需要加強個人隱私保護意識,注重對個人信息安全的保護。消費者要樹立自身數據信息的產權意識,對需要提供信息的服務提高警惕性,不輕易對應用授權信息獲取等等。
本文原發于新京報
(本文作者介紹:現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產業升級與區域金融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著名財經作家、著名財經評論員。《5G新產業》《5G大數據》《宅經濟》《新基建》作者。)
責任編輯:潘翹楚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