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剛公使在2024年中歐商業高峰論壇上的主旨演講

彭剛公使在2024年中歐商業高峰論壇上的主旨演講
2024年06月17日 16:44 媒體滾動

下載新浪財經APP,了解全球實時匯率

(2024年6月14日, 中文譯文)

尊敬的各位來賓,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大家下午好!

在布魯塞爾涼爽的夏日里,我們共同迎來了歐盟中國商會中歐商業高峰論壇的召開。非常高興有機會與各位新老企業家朋友們齊聚一堂,就促進中歐經貿務實合作、防范化解合作風險進行交流。在此,我謹代表中國駐歐盟使團,向本次高峰論壇的順利召開表示熱烈祝賀!

本次論壇的主題是“中歐兩大市場:深度互嵌,高度依存”,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當今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全球經濟復蘇面臨諸多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中歐同為世界主要的經濟體,雙方合作對國際社會穩定、世界經濟繁榮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示范效應。

中歐經貿務實合作的本質是互利共贏,雙方早已形成經濟共生關系。2023年中歐貨物貿易高達7830億美元,平均每分鐘貿易往來接近150萬美元。雙方貿易往來不斷深化,提高了雙方民眾福祉和生活水平,促進了各自社會經濟發展。中歐雙向投資優勢互補且規模不斷擴大,中歐企業持續看好對方市場。歐洲對華投資促進了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并從中受益。中國對歐新能源、電子等領域的貿易與投資加快了歐洲的綠色和數字雙轉型。目前中歐雙向投資存量超過2500億美元,2023年歐盟對華投資106億美元,增長5.5%,連續兩年超過100億美元。中國歐盟商會調查顯示,超過90%的受訪歐企計劃將中國作為投資目的地。歐盟中國商會報告顯示,超過八成受訪中企計劃擴大在歐投資。

但一段時間以來,歐盟打造了去風險、貿易不平衡、中國新能源“產能過剩”、補貼和“不公平競爭”等一批錯誤敘事,并以此為由歧視性地運用貿易救濟、外國補貼條例、國際采購工具等政策工具,密集對中國電動汽車、鐵路機車、光伏、風電、安檢、醫療設備等發起調查。如此頻密的對華貿易保護主義措施使中歐經貿摩擦風險陡然升高,令人擔憂,引發了中歐雙方甚至全球業界廣泛關注。

大家應該都已經注意到,就在前天,歐委會發布初裁披露,擬對自華進口電動汽車征收臨時反補貼稅。部分歐盟成員國,奔馳、寶馬、大眾、斯特蘭蒂斯等一大批歐洲汽車制造企業均對此明確表示反對。中國產業界對此深感失望、堅決反對。中方已表達嚴正立場,我們對此高度關切、強烈不滿。我們同時也注意到,歐方表示愿意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處理雙方關切。我們期待著歐方盡快回到與中方對話交流、協商解決雙方關切的正確軌道上來。

作為中國駐歐盟使團經貿事務負責人,我愿與在座的各位就當前幾個經貿熱點問題分享一些我的看法。

第一,中歐經貿務實合作是機遇不是風險。中歐經濟具有高度互補性,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和歐洲4.5億人口的統一大市場,是彼此經濟發展的巨大機遇。當前,一些政客推崇的“去風險”成為歐盟對華經貿政策的重點。我們理解各方都有自己的安全關切,重要的是如何合理地界定和防范風險。將經濟問題政治化、意識形態化、泛安全化,無限擴大安全問題的定義和外延,把正常的經貿合作當做風險,把中方當成“風險”來源,不利于中歐雙邊互利合作,不利于歐洲自身經濟發展,也不利于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健康,會使“去風險”最終變成“去機遇”“去合作”和“去發展”。

一段時間以來,一大批歐洲企業均發聲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希望同中國保持并擴大經貿合作。廣大歐洲企業之所以對中國抱有如此高的熱情,究其原因是看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市場發展潛力,認為對華經貿合作為其帶來的更多的是機遇,而非風險。我們認為,即便歐盟要防范風險,也應該將主動權交還給企業,不要讓“政治決策”替代“商業決策”。世界經濟已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合作才是最大的風險,不發展才是最大的不安全。

第二,應客觀理性看待中歐貿易不平衡。貿易差額是宏觀經濟環境、國際貿易條件、雙方市場產業結構和客觀需求等共同作用的結果,不存在任何一方強加另一方,不能簡單地將貿易不平衡的責任推給某一方。近年來,中國制造的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質優價惠的中國產品有效滿足了歐洲等世界各國市場需求,也助力了歐洲的綠色發展,這是雙方企業正常市場運作和國際分工合作的客觀結果,也是各國消費者做出的自主選擇,不應人為限制和過多干預。中國從不刻意追求貿易順差,將進口更多適銷對路的歐盟產品,希望歐企通過更多積極參與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渠道拓展中國市場,也希望歐盟放寬高技術產品對華出口限制,推動雙方貿易更加平衡發展。

第三,所謂中國新能源產能過剩論,完全是美歐一些政客編造的一個偽命題。“產能過剩”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應從供求關系、全球市場和未來發展三個維度來看。首先,從供求關系來看,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了959萬輛和950萬輛,產銷基本平衡,其中國內銷量占87.4%,對外出口量僅占12.6%;中國的產能利用率也一直維持在80%左右,與其他主要工業國家的水平相當。

其次,從市場角度看,生產和消費都是全球性的,美歐日等發達國家長期向世界出口大量商品,德國生產的汽車超80%,日本的汽車超50%、美國的超25%均銷往國際市場,美國生產的芯片80%以上出口,波音、空客長期占據全球市場絕大部分份額。中國僅12.6%的新能源汽車出口就被貼上“過剩”標簽,那歐美這些產能的過剩程度豈不是很高?

再次,從未來發展來看,目前全球新能源領域的產能還遠遠不夠,根本談不上“過剩”。根據國際能源署測算,為實現全球碳中和目標,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售量到2030年需要達到4500萬輛,是2022年的4.5倍。多家國際機構發布報告認為,無論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還是歐盟綠色轉型,都需要更多的新能源產能,更多高質量的新能源產品。

第四,中國產業補貼政策合理合規。以產業補貼政策引導產業發展、調整產業結構,是世界各國普遍采用的通行做法,關鍵是要符合世貿組織規則,堅持公平、透明、非歧視。中國的產業補貼政策主要是引導性的,嚴格遵守世貿組織規則,適用于各類市場主體,所有企業均可平等享受。而且相關補貼政策已及時全面向世貿組織通報,不存在世貿組織所規定的禁止性補貼。反觀美歐,近年來補貼力度顯著加大,在許多共有的補貼領域,美歐的補貼規模都比中國的大得多,且帶有大量排他性、歧視性做法。比如,美國的《通脹削減法》,就明顯規定了歧視性的補貼政策,將他國企業生產的電動汽車、電池和關鍵礦物排除在享受補貼范圍之外,這明顯違反世貿組織規則,是典型的保護主義做法;歐盟同樣也批準了大量補貼計劃。

第五,關于競爭與競爭力問題。我認為,只有公平、良好和有效的競爭,才能提高企業和市場的競爭力。當前,對于包括外資企業在內的所有企業而言,中國早已由單純獲取利潤的“市場”,轉變為比拼實力,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賽場”。中國歐盟商會前主席伍德克曾說,中國市場是歐洲企業的“健身房”,歐洲企業通過深耕中國市場學到很多東西,對企業的發展十分有益,我覺得他的說法很有道理。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天然屬性,中國改革開放進程和全球經濟發展的經驗已充分表明,過分保護是保護不出市場和企業競爭力的。中國企業、中國制造的競爭力,是建立在一代又一代中國企業家的奮斗精神、創新精神和競爭意識上,是通過不斷技術創新和艱苦付出,在長期的市場競爭中逐步積累起來的。換個角度來看,中國產品和企業來到歐洲,更會給歐洲帶來良性競爭,從而提高歐洲企業的競爭力,促進歐洲科技發展、企業實力和民眾福祉。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就在上個月,習近平主席在巴黎同法國總統馬克龍、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舉行中法歐領導人三方會晤時指出,中國始終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看待中歐關系,將歐洲作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重要方向和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伙伴,推動中歐關系穩定健康發展。

面向未來,我們愿和歐方共同推動中歐互利經貿合作。中國將繼續發揮創新能力強、市場廣闊、基礎設施完善、產業鏈完整以及人力資源豐富且質量高等優勢,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強外商投資服務保障,打造“投資中國”品牌,提升外籍人員來華工作、學習、旅游便利度,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敞開大門歡迎更多優秀的歐洲企業來華投資興業!

在這里,我衷心希望在座的各位朋友們充分利用好高峰論壇這一交流平臺,在接下來的環節暢所欲言、深入探討,群策群力、獻計獻策,共同深入發掘中歐各領域合作潛力,共同推動中歐務實合作取得更好發展,為雙方人民帶來更多福祉。

最后,預祝本次論壇取得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7X24小時

  • 06-26 鍵邦股份 603285 --
  • 06-24 安乃達 603350 --
  • 06-17 愛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1 中侖新材 301565 11.88
  •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