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九個月的整改后,大公資信的從業人員結構得到優化,從業三年以上的分析師占比從21%上升到了45%。
去年遭遇兩部門嚴重警告處分的大公資信,正在借新的戰略重組以求新生。
4月18日,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國新)在京宣布戰略重組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公資信,此前業內亦簡稱為大公國際)。中國國新有關負責人表示,戰略重組大公資信后,將在監管部門的指導下推動大公資信苦練“內功”,重塑品牌,以建設“世界一流”評級企業為目標,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確保大公資信的獨立性;加大研發投入力度,提高評級專業能力;加強內控體系建設,提升合規管理水平。
上述負責人還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國新收購了大公資信58%的股份,經過九個月的整改后,大公資信的從業人員結構在實質上得到了優化,其中從業三年以上的分析師從46人增長到71人,占全體分析師比例從21%上升到了45%;獲得證券從業資格的人員占分析師比例從84%提高到了89%;獲得證券執業資格的人員占分析師比例從17%提高到了23%。“大公資信將會持續審視國際市場中的機會,適時穩妥地推進國際化發展之路。”
大公資信成立于1994年3月,是國內知名的專業信用評級機構。作為中國最早成立的信用評級企業之一,大公資信擁有政府監管部門認定的全部評級資質。
中國國新作為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確定的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的兩家中央企業之一,聚焦試點目標和功能定位,積極探索市場化、專業化資本運營模式,目前基本形成了“5+1”業務格局,即基金投資、金融服務、資產管理、股權運作和境外投資5大板塊,以及央企專職外部董事服務保障1個平臺。
兩家公司走到一起頗令外界意外,機緣源于一場危機。去年8月,因直接向受評企業提供大額咨詢服務,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和證監會雙雙給予大公資信嚴重警告處分,并作出暫停債務融資工具市場相關業務一年、以及暫停大公國際證券評級業務一年的處罰。
另據有關知情人士透露,大公資信正在研究是否改名的事宜。
在大公資信遭遇處罰的同時,國際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標普于今年年初正式獲準入華開展信用評級業務。今年1月,中國央行發布公告,對美國標普全球公司在北京設立的全資子公司——標普信用評級(中國)有限公司予以備案。同日,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亦公告接受標普信用評級(中國)有限公司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開展債券評級業務的注冊。央行指出,國際評級機構的進入將有利于促進中國評級行業評級質量改善。目前,除標普外、穆迪、惠譽全球信用評級機構也已在積極籌劃在華獨資經營事宜。
外資評級機構的入場競爭,無疑將加劇大公資信的市場競爭,中國國新究竟為何要收購大公資信,又準備如何整改和重塑大公?對大公的未來有何規劃與安排?中國國新有關負責人對此進行了詳細的解釋。
21世紀:大公資信之前因為違規被處罰,行業信譽嚴重喪失,中國國新作為一家央企,為什么還要去收購大公資信?
中國國新:中國國新十分關注并長期看好評級行業的發展。大公資信之前所發生問題的根源在于公司的管理問題,而直接原因是沒有處理好評級業務和非評級業務的隔離關系,以及評級公司和關聯公司之前的隔離關系。嚴厲的處罰也展現了監管部門科學監管、營造良好行業環境的決心,這進一步增強了中國國新進入評級行業的信心。作為中國最早成立的信用評級企業之一,大公資信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形成了領先的評級思想和方法論,而在當前落實防范化解重大風險要求的大背景下,信用評級在風險揭示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收購大公資信有利于進一步完善中國國新運營國有資本的功能,履行央企責任。中國國新也有能力通過制定科學合理的運營模式,引領大公資信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
中國國新戰略重組大公資信后,將在監管部門的指導下推動大公資信苦練“內功”,重塑品牌,以建設“世界一流”評級企業為目標,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確保大公資信的獨立性;加大研發投入力度,提高評級專業能力;加強內控體系建設,提升合規管理水平;建立長效激勵約束機制,激發骨干員工的積極性,努力為市場客戶提供與國際接軌的更加優質、專業的評級服務,為我國評級行業的發展和進步做出應有的貢獻。
21世紀:有報道稱,大公資信受處罰后人員流失嚴重,業務全面停擺。中國國新是否只是收購了一個“殼公司”?
中國國新:從處罰至今的九個月的整改期內,大公資信的工作重心為嚴格依照監管部門的要求逐項進行整改,人員和業務均受到了較大的影響。不過,從目前的人員和業務情況來看,大公資信仍然是一家正常經營的評級機構。
從人員情況看,相比處罰之前,目前大公資信的總人數略有減少,這是和受處罰后公司的業務規模相適應的。同時,在經過了九個月的整改后,大公資信的從業人員結構在實質上得到了優化,其中,從業三年以上的分析師從46人增長到71人,占全體分析師比例從21%上升到了45%;獲得證券從業資格的人員占分析師比例從84%提高到了89%;獲得證券執業資格的人員占分析師比例從17%提高到了23%。
從業務上看,北京證監局和交易商協會的處罰,并非是停止大公資信全部業務,而是一年內不得承接新的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相關業務和證券評級業務。一方面,大公資信仍然對900多個主體的約2000多個債項承擔跟蹤評級義務,這方面的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開展。另一方面,在新業務承攬方面,其他不在監管處罰范圍內的評級業務均正常開展,包括主體評級、處罰之前已經在證監會和交易商協會完成注冊并在注冊額度內的續發項目、金融機構發行的各種金融債、二級資本債(資本補充債)、混合資本債、優先股等、其他國家機關監管發行的債務工具項目、儲架發行的證券化項目的后續發行、信托計劃、債權投資計劃、信貸市場的各類評級業務等。從監管處罰至今,大公資信總共出具評級報告550多份,發布各類研究報告220多篇。
21世紀:債券市場違約頻發,信用評級機構監管趨嚴。大公資信在合規方面有哪些舉措,能否介紹一下公司整改的情況?
中國國新:從歷史上看,大公資信的技術水平在行業中一直處于領先地位。
從具體的整改進度來看,在過去九個月,公司正在有條不紊地推進各項整改工作:完善了公司領導管理架構,改組了董事會,重新任命了高管團隊;調整組織結構,保障了評級機構的獨立運營;嚴格按照監管要求終止了部分評級業務;完善了各項業務隔離制度規定;完成人員資質梳理,目前高管團隊、評委團隊、評級團隊人員資質均符合監管要求;優化了評級業務與內控制度,根據監管規則新增制度,并對原有制度根據最新組織架構進行修訂;加強內部控制力度,規范評級作業流程;優化評級信息系統,改進用印審批流程,加強對存檔資料的審核和管理;加大監測力度和結果檢驗,持續改進評級方法;加強合規隊伍建設,提升全員合規意識;確立了大公資信合規檢查機制,開展定期及專項合規檢查;建立了科學有效的培訓體系,對員工進行專業素質及合規意識的培訓;建立投資者服務團隊,讓評級指導思想回歸投資者服務本源。
21世紀:中國國新控股大公資信后如何保證大公資信評級的獨立性?
中國國新:中國國新此次控股大公資信,實現了大公資信從單一股東到混合所有制的轉變,改善了公司的股權治理結構。公司治理結構的改善,是大公資信踐行評級機構獨立性原則的有力保障。
一方面,大公資信將會嚴格按照監管要求和行業規范獨立開展業務,在評級業務開展過程中和股東之間實現有效的人員隔離、系統隔離、業務隔離、辦公地點隔離。作為負責任的央企,中國國新將會通過建立科學的公司治理架構規范行使股東權利,確保大公資信評級業務開展的獨立性,成為行業內支持其控股的信用評級機構獨立開展業務的典范。
另一方面,在大公資信內部,一切評級決策均由信用評審委員會根據評審流程、規則和標準做出,其獨立性得到制度性保障。
21世紀:三大外資評級機構將會陸續進入中國市場,大公資信準備如何應對“三大”的挑戰?
中國國新:大公資信立志成為有國際影響力的世界一流評級機構,我們樂見在我國金融市場進一步開放的背景下,美國“三大”評級機構進入中國市場。我們認為他們的進入雖然短期內會加劇行業競爭,但中長期來看,可以進一步提升我國金融市場的對外開放水平,并充分激發國內評級企業的活力和潛力,推動國內評級企業不斷提升評級專業能力、市場拓展能力和國際化水平。
在新的市場環境下,大公資信將繼續苦練內功,充分發揮大公資信25年來積累的技術水平和數據資源,結合自身國際化的經驗,和“三大”評級機構以及其他國內機構共同推動我國評級行業良性健康發展,服務于國家戰略和投資者需要。
21世紀:大公資信怎么看待主權評級業務?
中國國新:主權信用研究是信用風險研究中的組成部分,對一個國家的主權評級的評定是判斷該國境內發行人信用風險的重要基礎。自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大公資信系統的開展了主權評級研究,積累了大量技術和數據基礎,對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過主權評級,具有一定的市場影響力。今后,大公資信將會根據發展需要和市場需求有重點地開展主權評級的研究工作,尤其關注全球主要經濟體,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信用風險研究,以期促進資金融通,服務經濟發展。
21世紀:中國國新控股后,大公資信是否有計劃在海外設立評級機構?
中國國新:中國國新會堅定地將大公資信打造成為有國際影響力的世界一流評級機構。大公資信下一步的國際化發展會以契合國家戰略、服務于我國金融市場的進一步開放、服務于全球投資者的需要、服務于“一帶一路”資金融通的市場需求為立足點。大公資信將會持續審視國際市場中的機會,適時穩妥地推進國際化發展之路。
21世紀:同類的發行人,包括大公資信在內的國內評級機構給出的AAA或者高級別,只能對應美國三大給出的A-甚至更低的級別。大公資信是怎么看待這種現象的?
中國國新:從信用評級專業上而言,具體級別的評定是在一定范圍內的排序,排序范圍不同,排名自然不同。一般而言,國內評級機構給出的是通常是國內刻度評級,而美國“三大”在國際市場上給出的是國際刻度評級,因此,不能簡單地將兩種級別符號進行比對。大公資信是我國最早系統性開展國際刻度評級的評級機構,包括大公資信出具的主權評級結果,大公資信香港、大公資信歐洲出具的評級結果,其實都屬于國際刻度評級,這就是為什么大公資信出具的中國主權的本幣信用級別是AA+(國際刻度),而大公資信評定的我國企業可以達到AAA(國內刻度)。在國際上,“三大”評級機構其實也有其區域或者國別的評級刻度,和國際刻度不能等同。毫不諱言的是,目前我國國內刻度評級的區分度的確不及國際刻度評級,而提高評級的區分度是當前市場和投資者的共同需要。下一步,大公資信會繼續發揮自身積累的國際刻度評級技術優勢,在監管部門的指導下,在提升評級區分度上有所突破。
21世紀:中國國新控股大公資信后,準備怎樣恢復大公資信原有的市場地位?
中國國新:從評級的覆蓋面來看,大公資信對30個省市自治區、70多個行業的萬余家企業進行信用評級,有領先的技術和數據累積。部分業務的暫停,對大公資信評級的區域、行業和客戶覆蓋范圍沒有產生顛覆性的影響。從評級結果來看,大公資信評級的客戶違約率在行業內一直保持較低水平,在利差分析上在行業內也有優勢。中國國新控股后,將致力于進一步提升大公資信的管理水平,不斷加強并充分保障大公資信業務開展的合規性,支持大公資信以專業、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提升評級質量,加大投資者服務和客戶服務力度,精耕細作,立足長遠,不斷提高市場美譽度,以信譽贏回市場,努力打造成為國際一流的、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評級企業。
21世紀:中國國新的控股是否意味著評級行業中的“國進民退”?
中國國新:中國國新控股大公資信,使得大公資信的股權結構實現了從單一集中股東到混合所有制的轉變,這并非簡單的“國有化”。中央企業高度重視合規管理的優良傳統有助于從根本上增強大公資信的合規意識和合規能力,民企股東的持續參與則有助于大公資信建立健全市場化的體制機制,并形成有效的制衡體系。因此,多種所有制成分的共同參與,有利于切實提升大公資信的經營管理水平,也有利于大公資信更加獨立地開展評級業務,從而用更高質量的評級產品和研究成果服務于我國金融市場下一階段的發展需要。(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李鐵民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