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中國金融雜志
作者|《中國金融》記者 植鳳寅
文章|《中國金融》2024年第24期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積極發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加強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薄弱環節的優質金融服務。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做好“五篇大文章”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也是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日前,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的國務院關于金融工作情況的報告顯示,我國將加大金融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力度。
2024年是中國建設銀行成立70周年。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建設銀行始終胸懷“國之大者”,踐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堅定不移推進內涵式發展,探索形成了差異化、特色化的發展路徑。根據中國建設銀行2024年第三季度經營業績報告,截至2024年9月末,其人民幣貸款余額近20.0萬億元,較上年末增加2.1萬億元,同比多增近5200億元。
聚焦主責主業,踐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
“從開始經營小本生意,到成立公司并擴大生產經營,這條路,我走了20多年。”經營著陜西金盛食品有限公司的楊西明靠著銀行的支持不僅把企業做出了規模,也讓瓊鍋糖的傳統手藝得以傳承,“一路走來,建設銀行也是我最想感謝的朋友之一。建設銀行的幾位客戶經理已經成為我身邊的金融專家。”2018年,楊西明被建設銀行客戶經理邀請體驗“建行惠懂你”App,從此與“建行惠懂你”結下了不解之緣。以“普百業惠萬企”為宗旨的“建行惠懂你”,解決了企業資金周轉難的問題,也為企業后來的擴張鋪平了道路。截至2024年6月末,“建行惠懂你”平臺訪問量超3.5億次,服務個人用戶超2300萬戶、服務企業用戶超1300萬戶,貸款余額近2萬億元。
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是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和維護金融穩定的壓艙石。建設銀行聚焦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加大信貸投放,做到金融服務靠前、精準發力。首先,拓展普惠金融廣度和深度,切實履行社會責任。聚焦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科創企業、涉農客戶、供應鏈上下游客戶等客群的特點和需求,深化普惠金融服務。截至2024年9月末,全行普惠金融貸款余額3.29萬億元,較上年末增加2484.61億元;普惠金融貸款客戶337萬戶,較上年末增加19.50萬戶;涉農貸款余額3.35萬億元,較上年末增加2678.61億元。“裕農通”是建設銀行以互聯網思維、輕資產新模式快速延伸縣域鄉村地區服務觸角,提升建設銀行縣域鄉村服務能力而搭建的縣域普惠金融共享服務平臺。截至2024年9月末,建行“裕農通”App注冊用戶已達1833萬戶,較上年末增加467萬戶;“裕農貸款”余額2920.64億元,較上年末增加965.08億元,“裕農通”業務在取得較好經濟價值的同時形成了良好社會反響。其次,推進養老金融服務體系建設,助力發展“銀發經濟”。建設銀行自2022年開始全面布局、建設“1314”養老金融服務體系。例如,持續推進社保卡業務拓展;擴大年金制度覆蓋范圍,建信養老金二支柱資產管理規模破6000億元;提升個人養老金賬戶全渠道“秒級”順暢開戶體驗;將養老產業納入優先支持行業管理,提供差別化支持政策,落實國家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政策,引導信貸資源向養老產業傾斜;創新推出安心系列薪酬遞延、員工持股、慈善信托等企業養老新產品,優化線上渠道養老服務專區。2024年10月11日,適逢重陽節,建設銀行在浙江省杭州市舉辦“歲歲重陽”首屆“健養安”養老金融產品服務推介會,集中推介養老金融相關產品服務,以實際行動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助力做好養老金融大文章。再次,積極落實房地產金融支持政策,踐行金融為民的初心。2024年1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聯合下發《關于建立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的通知》。對此,建設銀行高度重視、積極落實,在總行、一級分行和建立協調機制的城市行分別成立了專門的工作小組,積極與各地方政府和金融監管局溝通,與名單內房地產項目做好對接;2月7日,召開落實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推進會,部署推進相關工作;制定印發《關于落實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的通知》,進一步優化業務流程,提升業務辦理效率。目前,建設銀行已完成批量存量房貸利率調整,對接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初見成效。
服務新質生產力,科技金融服務支撐體系不斷完善
在2024年進博會上,建設銀行虹橋會展支行的綜合導覽屏、數字一體化展示平臺讓人眼前一亮,借助科技賦能,該行重點推出“科技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支付便利化”等多個核心智能模塊,展示了建設銀行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實踐成果和支付便利化工作成效。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將科技金融作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首進行部署,為科技金融工作指明了發展方向。近年來,建設銀行科技金融服務支撐體系不斷完善,截至2024年9月末,其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余額2.74萬億元、科技型企業貸款余額1.82萬億元,均實現較快增長。
針對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中存在的痛點難點問題,出臺了科技金融業務推進實施方案,建立起全周期陪伴、全鏈條覆蓋、全集團協同、全維度支持、全生態賦能的科技金融“五全”服務體系和構建數字化支持、差別化政策、專業化保障的科技金融“三化”支撐體系,為科技型企業提供多元化、接力式、全方位的綜合金融服務。
具體來說,一是做好科技型企業全周期陪伴,創新“科企融資鏈”“開業(入園)進階貸”“善科貸”“科技易貸”等產品,提供資金歸集、科創票據、全流程并購等服務,傾力支持企業不同階段差異化融資需求。二是實現科技型企業全鏈條覆蓋,以產業鏈關鍵環節的科技型企業為切入點,通過供應鏈金融服務,沿鏈加大鏈上企業支持力度,創新產業集群服務模式,印發新能源汽車與新材料產業集群營銷服務指引,打造“智鏈工程”集成產業鏈服務體系,助力重點產業強鏈補鏈。三是推進金融供給全集團協同,不斷豐富投行、資管、基金、保險、信托、理財、養老保障等多元化金融服務供給,以“股貸債保”綜合金融服務,積極滿足科技型企業長期限耐心資本需求。四是聚力重點方向全維度支持,持續加大對國家科技創新重點領域及各類科技型企業的金融資源投入力度,推動科技創新補短板、強弱項、增動能。五是共建科技創新全生態賦能,通過與政府部門、產業園區、證券交易所、國家重點實驗室等機構合作,為科技型企業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和賦能服務;創新“科技金融專區”“創業者港灣”等模式,拓展科技金融服務內涵與外延。
為做好科技型企業“五全”服務,建設銀行持續加強“三化”支撐體系建設。建立數字化支持體系,構建“技術流”“星光STAR”“投資流”等各類科技創新評價體系,積極推進科技部科技成果評價改革試點工作,全力破解“看不懂、不敢貸”難題;健全差別化政策體系,加大對科技型企業在信貸需求、戰略性費用、KPI考核、授信審批、不良容忍等方面的傾斜力度,激發服務科技型企業內生動力;完善專業化保障體系,在總行層面成立科技金融領導小組,在分行層面推進科技金融特色機構體系建設,授予部分一級分行“總行級科技金融創新中心”稱號,配套差別化審批與產品創新政策,探索科技金融服務新模式,開展科技金融服務能力專項提升行動,全面提升科技金融服務水平。
堅持“綠”的底色,全力推進內涵式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建設銀行不斷深化綠色金融創新實踐,在堅持“綠”的底色前提下,全力推進內涵式高質量發展,截至2024年9月末,該行綠色貸款余額達4.58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7.95%。
為做好綠色金融大文章,建設銀行進行了積極探索。首先,充分發揮集團多牌照優勢,不斷豐富綠色產品體系。例如,在廣東,攜手南沙區政府創新推出“綠色氣候貸”,不僅為相關企業提供充足的綠色貸款規模,還開辟了快速審批通道,提供優惠的貸款利率;在浙江,充分運用對公客戶ESG評級工具,對金融工具與企業可持續發展目標相掛鉤的模式開展探索,創新推出全行系統首個“ESG可持續發展貸”,截至2024年6月底,建設銀行湖州市分行已累計投放ESG可持續發展貸29戶、合計23億元;在湖北,為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發放了國內首筆綠色電力證書收益權質押貸款5000萬元,打破傳統融資擔保思路,有效盤活了新能源項目的“環境權益”價值,降低了企業融資成本。其次,堅持“綠色”與“科技”相結合,持續強化綠色科技創新領域的高質量金融供給。獨家承銷全國首單“綠色+用途類科創”永續中票,助力企業年均減排二氧化碳20萬噸;作為牽頭主承銷商承銷全市場首單“科創+綠色”雙貼標類REITs,帶動某央企在滬能源科技公司年均減排二氧化碳超37萬噸。最后,加強綠色金融多方協作。在2024年金融街論壇期間,建設銀行與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共同發布《中國綠色資本市場發展綠皮書2023—2024)》,為我國綠色金融的發展提供深度解析與前瞻性建議;在2024年進博會期間,建設銀行還舉行了“‘遇建進博 綠動全球’2024建行全球撮合節”并正式發布綠色金融綜合服務方案。
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秉持“致力成為全球領先的可持續發展銀行”ESG愿景,建設銀行正聚焦“雙碳”重點領域,為境內外企業的可持續項目建設和綠色轉型升級打造便捷、高效、安全的多元化綠色金融服務體系,將綠色理念融入經營管理、戰略發展和企業文化,持續深化金融擔當、接軌國際ESG標準體系,加強多邊合作和對話機制建設,助力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