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中國金融雜志
編者按: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關系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新中國成立75年來,我國金融業始終堅持金融為民的初心和使命,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取得了歷史性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金融系統砥礪前行、銳意進取,堅定不移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了有力支撐。在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本刊特別策劃“新中國的金融事業”專題,約請業內人士和專家從不同維度回顧金融業發展歷程、展現金融業發展成效、講述金融業發展故事,以期生動呈現新中國金融事業發展概貌。
作者|王穩? 周依晴「王穩系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周依晴單位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文章|《中國金融》2024年第19期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回顧過去的發展歷程,我國在經濟社會諸多領域和方面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國已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經濟總量占世界比重達到18.5%,國家實力實現歷史性躍升。出口信用保險作為世界貿易組織認可的促進對外貿易和投資的政策性工具,不僅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和完善的重要內容,更是開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和保障,是助力我國穩外貿穩經濟、高質量服務共建“一帶一路”和助力發展普惠金融、綠色金融的有效手段,對于推動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增強國際競爭力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都具有重要作用。
出口信用保險的起源與發展
在全球政治風險保險和結構性融資市場上,出口信用保險或出口信貸機構作為供給方,大多數都由政府或官方設立和運營,主要為滿足出口或海外投資企業全面管理海外經營風險的需求,而提供一系列的政治風險管理和結構性融資工具。1839年,意大利人桑吉內蒂首次提出信用保險概念,并在其著作中對信用保險給出定義。隨著國際貿易的迅速擴展,英國、法國等國家為保障收匯安全,逐漸開始通過銀行或保險公司承保信用風險。1919年,英國政府設立全球首個官方出口信用保險機構——出口信用擔保局(Export Credits Guarantee Department,ECGD),標志著現代出口信用保險體系的初步形成。隨后,部分歐洲國家和美國相繼建立官方出口信用保險機構或制度,以應對國際競爭和經濟復蘇的需要。1934年,為防范惡性競爭,規范出口信用保險和出口信貸等政策性工具的使用,英國、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四國的出口信用機構發起成立國際信用和投資保險人協會(The International Union of Credit & Investment Insurers),又稱伯爾尼協會。目前,該協會共有84名成員,是全球出口信用保險最主要的供給方。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隨著全球經濟和貿易的融合發展,出口信用保險在促進對外貿易和拉動經濟增長方面的作用不斷凸顯,建立出口信用保險機構或制度的國家從發達國家擴展到發展中國家,從歐美地區擴展到亞非地區,呈現全球化發展趨勢。目前已有8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出口信用保險機構或制度,逐步形成完善的全球政治風險保險和結構性融資市場。
我國的出口信用保險始于20世紀80年代,在近40年的發展歷程中先后經歷了試辦、兩家主體承辦、獨家專業經營和現階段多主體經營四個階段。1988年,為支持擴大機電產品出口,我國正式決定建立出口信用保險制度,中國人民保險公司設立出口信用保險部,開始試辦出口信用保險業務。1994年,為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加快出口創匯,充分利用出口信用保險和出口信貸手段支持重點產品的出口,國家設立中國進出口銀行,開始與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共同承辦出口信用保險。此階段中國進出口銀行主要承擔與機電產品出口信貸有關的外國政府貸款、出口信貸的轉貸、經辦出口信用保險以及擔保業務。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則逐漸開始建立和完善中長期出口信用保險市場,陸續開辦出口買方信貸保險、出口賣方信貸保險與海外投資保險,完善出口信用保險的產品和服務體系。
2001年,我國出口信用保險進入獨家專營階段。2001年12月,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信保)正式成立并開始營業,成為我國唯一的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全面承接原由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和中國進出口銀行承辦的出口信用保險業務。2013年以后,我國出口信用保險進入多主體經營階段,短期險市場向商業保險公司開放,中國人保財險、中國平安財險、中國太平洋財險和中國大地財險相繼獲批開展短期險業務。目前,中國信保是我國出口信用保險市場最主要最大的供給方,并且業務總規模自2013年開始連續在全球官方出口信用保險機構中保持第一。2023年,中國信保實現全業務承保金額9286.1億美元,同比增長3.2%,對出口的滲透率達到23.1%,遠高于國際平均水平。
出口信用保險的功能與作用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隨著英法等國殖民地獨立運動的蓬勃興起,全球地緣格局加速演變,而對外貿易與投資對一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性與日俱增,國際市場日益顯著地影響著一國宏觀經濟增長、微觀企業發展和國際收支平衡,英國隨之將原東印度公司等海外殖民拓展機構改造為官方的出口信用保險機構。因此,1934年成立的伯爾尼協會是早于聯合國、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機構的重要國際治理機構。
從宏觀層面分析,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進程的不斷發展,以及逐步融入全球化國際經濟體系,我國企業出口和海外投資獲得了長足發展。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7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24.83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2%。目前,我國已經發展成為全球第一貨物貿易大國、第二服務貿易大國及第二對外直接投資大國。而同時國際貿易市場上存在信息不對稱、道德風險以及逆向選擇等問題,對于走出去企業來說,東道國政府和進口商對其國內政治經濟環境和自身財務狀況具有絕對的信息優勢,使得我國開放經濟發展面臨巨大的政治風險和商業風險。官方出口信用保險機構,多由國家財政支持,不以盈利為目的,是政府干預市場、解決出口市場失靈問題的有效政策工具。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測算,2023年,中國信保的出口信用保險業務直接和間接帶動我國出口金額近8300億美元,占我國同期出口總額的24.5%,占GDP的4.6%;促進和保障超過1500萬個與出口相關的就業崗位,在促進經濟增長、擴大就業、國際收支平衡和增強國際競爭力方面發揮了穩定的支撐作用。
從制度和傳導機理層面分析,出口信用保險的功能與作用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出口信用保險是我國開放經濟發展的護航者。風險保障和損失補償是出口信用保險最基本的功能,出口信用保險能夠將可能導致出口商損失的商業風險和政治風險轉移給出口信用保險機構,防范和化解企業和銀行的海外經營風險,并且在企業出口收匯遭受損失時及時進行經濟補償以保障企業可持續經營。截至2023年末,中國信保累計支持的國內外貿易和投資規模超過7.98萬億美元,為超過31萬家企業提供了信用保險及相關服務,累計向出口企業支付賠款216.9億美元。
第二,出口信用保險是我國開放經濟發展的倍增器。東道國政府違約風險和進口商支付風險,一直是阻礙企業開拓海外市場、擴大業務規模的重要因素。同時,對于走出去的中小微企業來說,其長期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導致有單不敢接、有單無力接。出口信用保險機構不僅可以為企業面臨的政治風險提供保障,而且還可以通過搭建結構性融資工具,通過承保出口企業相關業務,使得銀行更愿意提供融資服務,甚至提供更加優惠的貸款利率,同時為海外投資企業提供出口買方信貸保險等,確保企業便利融資、降低融資成本和提高融資效率。截至2023年末,中國信保累計帶動近300家銀行為出口企業提供保單融資支持超過4.8萬億元人民幣。
第三,出口信用保險是我國開放經濟發展的助推器。作為官方出口信用保險機構,其一般具有國家主權信用評級,可以為走出去企業提供擔保與授信服務。在實踐中,中國信保通過承保或結構性融資業務,能夠將企業的商業信用上升為國家信用,為企業提供融資擔保和非融資擔保,有效促進企業走出去,同時推動社會信用體系的改革和完善。目前,中國信保通過提供融資擔保及投標保函、履約保函、預付款保函等非融資擔保支持,為企業提供信用增級的“一站式”服務。2023年,中國信保擔保業務責任余額318.7億元人民幣,增長9.8%;新增擔保責任金額104.4億元人民幣,其中綠色業務占比達到24%。
第四,出口信用保險是我國開放經濟發展的信息港。從國際經驗看,出口信用保險為政府和企業提供有效服務的前提和基礎,有賴于能夠提供全球國家風險、行業風險、海外買方風險和海外項目風險等及時準確的評級和信息服務。目前,中國信保已經成立國別風險研究中心和中國信保資信有限公司。借助大數據平臺,中國信保搭建了我國最大、動態更新的全球國家風險數據庫,自主研發了具有中國視角的國家風險評級技術體系,多維度地刻畫全球社會穩定圖譜、國際合作和國際沖突事件圖譜,為全球220個國家和地區以及數億家買方企業精準畫像,并且已連續20年發布《國家風險分析報告》。截至2023年末,中國信保建立了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區域、共計483家渠道的資信數據渠道網絡,累計提供海內外企業資信報告87萬份。
出口信用保險高質量發展的重大變革與創新
自1988年我國初步建立出口信用保險制度,到目前形成多家市場主體參與競爭的較為完善的政治風險保險和結構性融資市場;從中國信保成立之初的數億美元的業務規模到連續多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官方出口信用保險機構,業務規模接近萬億美元;從全球出口信貸體系和規則的參與者和跟隨者,到目前國際治理體系和規則變革和創新的重要推動者,我國的出口信用保險逐步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
第一,不斷推動出口信用保險治理機制的改革。中國信保成立之初,國家就明確定位其政策性保險機構的職責,強化內部治理機制的改革,確保“國家利益高于一切,國家任務重于泰山”的經營理念始終貫徹在業務工作中。一是不斷充實資本金,提升出口信用保險的承保能力;二是借鑒國際經驗,構建和完善由出資人和政府相關部門共同組成的董事會,確保中國信保的經營活動符合政府指導、市場化運作的基本要求,提升公司治理效率;三是不斷推動公司內部機構的改革和完善,不斷優化承保和理賠業務條線,加大風險控制能力建設,重視研發和產品創新,努力提升公司自身的管理效率和政策履職能力。中國信保在助力我國企業深耕美國、歐盟傳統市場的同時,積極支持企業開拓多元化國際市場,今年上半年中國信保承保對RCEP其他成員國出口453.3億美元,增長18.8%,高于對美歐等發達經濟體的增長速度。
第二,積極推動數字化變革和轉型。隨著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和生物技術等的突破性進展,第四次產業革命風起云涌,以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為代表的金融科技發展對金融保險行業帶來巨大沖擊,數字化轉型成為出口信用保險改革和發展的迫切要求。2019年以來,中國信保大力推進數字化轉型和變革,持續夯實企業級業務架構“新基建”,在大數據方面,加強數據的集聚和整合,建立覆蓋全球4.2億家企業銀行的數據庫;在算法方面,實現戰略能力的全面解析,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優化企業級業務和組織架構,統籌推進業務架構和IT架構設計,持續深化國家風險理論和保險業務高級建模;在算力方面,持續推進企業數據平臺建設,快速實現數據業務賦能。目前累計向22萬家客戶提供集成數字化服務,自研動態風險監測體系2023年推送預警通知45.8萬人次,有效幫助企業提高了智能化風險管理能力。
第三,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和韌性。近年來,美國等西方國家出于全球地緣政治經濟博弈的需要,不斷推動所謂的“脫鉤斷鏈”“去風險”,遏制我國開放經濟的發展,嚴重損害全球經濟的穩定增長和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中國信保為助力我國企業應對全球風險的變化,結合外貿特點和業務實際,重點圍繞電子信息、家電、整車工程機械、生物醫藥、新能源、紡織服裝、現代農業等11條產業鏈開展鏈式承保,積極推動延鏈拓鏈。2023年出口貿易險項下11條產業鏈承保金額合計超過3800億美元,占出口貿易險保額比重超過50%。中國信保強化產品與服務創新,助力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發展,2016年創新實施“跨境電商+外綜服平臺”承保模式。2023年,中國信保推出跨境電商出口政治風險保險、平臺支付風險保險和海外倉銷售風險保險等三款跨境電商新產品,支持服務跨境電商企業83家,投保金額超14.8億美元。
第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金融發展的本質要求和出發點是服務實體經濟的發展,當前我國金融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中國信保堅決貫徹落實“兩個毫不動搖”的要求,努力做好“五篇大文章”,大力發展數字金融,持續提升普惠金融、綠色金融服務水平。在普惠金融方面,中國信保與地方政府部門加強合作,聯合遼寧、黑龍江、廣東等省份出臺政策文件數十份,推動出口信用保險納入地方政府支持小微企業政策體系。2023年,中國信保服務支持小微企業17.8萬家,同比增長17.6%;支持小微外貿企業出口1665億美元,同比增長18.4%。在數字金融服務方面,中國信保持續升級鏈式數字化服務產品,有序推進互聯網保險方案設計,打造數字生態圈,不斷提升投保、理賠、融資和風險咨詢等服務效率。截至2023年底,14.3萬家小微企業與中國信保實現EDI數據直連,“信步天下”App普惠專版注冊用戶數超22萬,總點擊量突破120萬次。在綠色金融方面,中國信保不斷優化業務政策,積極引導更多資源傾向綠色低碳領域,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的承保。2023年,支持綠色貿易和項目規模超590億美元,同比增長26.3%。其中,支持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節能環保、污染防治等綠色項目規模約199億美元;支持綠色貿易規模約392億美元,為全球可持續發展和綠色低碳轉型作出了積極貢獻。2023年,中國信保承保沙特阿爾舒巴赫2.6吉瓦光伏電站項目,這是全球最大的在建光伏電站項目,承保金額約2.2億美元。
第五,高質量服務共建“一帶一路”。中國信保堅持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在持續推動重大項目建設的同時,不斷加大對“小而美”項目的支持力度,加強綠色、廉潔“絲綢之路”建設,強化“一帶一路”境外項目風險保障。2023年,中國信保服務支持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出口和投資2524億美元,支付賠款16.7億美元,并且已累計支持向非洲國家(地區)出口和投資近4200億美元,覆蓋埃及、安哥拉、南非、尼日利亞等61個非洲國家和地區。2023年,中國信保承保菲律賓電信項目、烏茲別克斯坦亞青會奧林匹克城項目、阿曼光伏發電項目等一批標志性工程;推動支持5G、新能源、醫療衛生、城市治理等“小而美”項目落地,全年累計承保“小而美”項目320個,保額92.9億美元。
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信用保險發展之路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擘畫了未來我國改革開放新藍圖,對出口信用保險事業的未來改革和發展作出多項安排和部署,這為努力探索有中國特色的信用保險改革和發展之路指明了方向。中國信保要牢記政策性使命,砥礪奮進,不斷探索出口信用保險發展的客觀規律,為我國開放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第一,繼續加大出口信用保險體制機制改革。隨著我國開放經濟的深入發展,我國海外利益的規模不斷擴大,全球貿易和經濟政治格局深刻變化,我國企業走出去和開放經濟發展面臨日益復雜的外部環境和挑戰,國務院辦公廳近日發布的《關于以高水平開放推動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強調,要加大出口信用保險支持力度,擴大服務貿易領域覆蓋面。中國信保要從經濟、外交大局出發,推動建立和完善全面國家風險管理體制機制,建立和完善全球、區域、國別、行業、企業、項目多層次的風險預警和監測體系,持續提升對全球國家風險的預判和應對能力,確保我國企業在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和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穩定健康發展。
第二,加快推動出口信用保險立法。從國際經驗看,美國、英國、日本、韓國等主要發達國家均為本國出口信用保險制定了專門的法律法規以規范戰略發展、公司治理和業務運營。建議積極推動出口信用保險立法,為出口信用保險行業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法律保障,這不僅有助于規范市場行為,提升行業透明度,增強國際競爭力,也有助于積極開展與國際同行的交流合作,推動國際治理體系的改革,確保出口信用保險在百年變局的新形勢下能夠更加有效地發揮作用。
第三,持續推進基礎理論、數字化轉型和人才培養的機制化改革。出口信用保險的改革和發展,無論是基礎理論和知識體系還是業務運營和管理體系都具有明顯的復雜結構性特征,跨越國際金融、國際保險、國際貿易、國際關系等多個學科知識體系,業務運營和管理更是涉及企業海外經營乃至地緣政治經濟多個領域。中國信保要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深入推進國別研究和自主評級機構的建設和改革,打造一流的信用保險理論研究和智庫平臺,為政府部門和企業提供高質量的國別風險評估和信息服務,確保我國的經濟和海外利益安全,提升我國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和話語權。同時,要建立和完善與出口信用保險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人才結構,形成高效率、專業化、創新性的人才隊伍,為出口信用保險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生生不息的原動力。■
(責任編輯 馬杰)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