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貸轉經營貸陷阱多

房貸轉經營貸陷阱多
2022年12月27日 07:45 市場資訊

  來源:經濟日報

  把個人住房貸款轉換成個人經營性貸款,這一操作已引起監管部門的高度重視。中國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日前發布2022年第8期風險提示,提醒廣大消費者認清轉貸操作的不良后果和風險隱患,增強風險防范意識,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看似能省錢,這是人們把房貸轉成經營貸的動力。目前,房貸利率普遍高于經營貸利率,二者之間存在價差,有價差就有置換、獲利的空間。因此,部分中介機構動起了歪腦筋,向消費者畫了這樣一張餅:我先借給你一筆過橋資金,你用這筆錢把房貸還清,然后我再幫你向銀行申請一筆經營貸,等貸款批下來,你再用它還清我的過橋資金,這樣一來,你只需要每月償還較低的經營貸利息,而不是房貸利息。

  但看似能省錢的背后,卻是重重陷阱。陷阱之一,暗藏“騙貸”“違約”風險。先看“騙貸”風險。根據規定,借款人若申請經營貸,前提是要擁有實際經營的公司。但是,多數借款人并沒有公司。這時,中介機構往往會通過偽造各種證件、流水,為借款人包裝出一個空殼公司,以此騙取銀行的經營貸款。再看“違約”風險。根據規定,經營貸的錢必須用于企業的生產周轉,但是,借款人卻拿經營貸的錢還了房貸,這明顯違反了貸款合同約定。此事若被銀行發現,借款人不僅要承擔違約責任,自身的征信記錄也會受損,可謂得不償失。

  陷阱之二,暗藏高額息費風險。在轉貸的過程中,大眾需要關注一個時間空檔:從中介機構把過橋資金給了借款人,到經營貸批下來、借款人用這筆錢還清過橋資金,這中間存在一段時間空檔。要知道,過橋資金不是免費午餐,相反,它要靠這個時間空檔賺錢。借款人用了幾天過橋資金,就需要支付幾天的利息費用。況且這個費用還十分不透明,它可能包括過橋利息、服務費、手續費等各種名目。最后借款人一算賬,“轉貸”后的綜合資金成本甚至比房貸的正常息費水平還要高。

  陷阱之三,暗藏個人信息泄露風險。借款人一旦選擇轉貸,就勢必要把自身的各項信息交給中介機構,如身份信息、賬戶信息、家庭成員信息、財產信息等。后續,中介機構可能拿著這些信息非法牟利,如出售信息、冒用信息再次申請貸款等。隨后,借款人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又背上了債務,進而損失個人財產。

  避免落入陷阱的有效方法,是堅持合法合規、莫動歪腦筋。首先,如果借款人確實有提前還款的需求,一定要選擇正規的金融機構,不要試圖向非法中介尋求幫助,更不要輕信非法中介的各種“甜言蜜語”。其次,金融機構要堅持合法合規原則。具體來看,發放貸款前,金融機構要認真審核借款人的借款資質;發放貸款后,要嚴格監測資金的流向與用途,避免貸款被挪用;此外,金融機構還要進一步強化內控管理機制,加大對合作中介機構的審查力度,避免出現“內鬼”。最后,借款人要特別注意個人信息保護,力爭做到“三個不要”。一是不要輕易登錄不明機構網站,二是不要輕易轉發鏈接,三是不要輕信自稱某金融機構的陌生來電。借款人要牢記,合法合規申貸、用貸,這才是節約資金成本的真正有效途徑。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張文

房貸 中介機構 貸款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1-16 信達證券 601059 8.25
  • 12-27 迅安科技 834950 13
  • 12-26 百利天恒 688506 24.7
  • 12-21 富樂德 301297 8.48
  • 12-21 佳合科技 872392 8
  •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