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7年,該行總資產和總負債已分別減少0.98%和1.48%,原因正是為了適應監管,縮減投資業務
《投資時報》記者 馮錦浩
在即將過去的2018年,中國銀行業經歷著從市場環境到監管政策的多方面變化,各家銀行為適應新形勢所做出的應對將成為其后期經營的重要伏筆。
標點財經研究院攜手《投資時報》重磅推出《2018中國銀行業全樣本報告》,對330家商業銀行的經營數據進行了統計。
從眾多的中小銀行樣本來看,幾年前以投資業務來擴充資產負債表的做法成為一大“共性”。隨著監管政策趨嚴,銀行“縮表”趨勢也有所顯現。
《投資時報》記者注意到,早在2017年廣州銀行的投資業務已在減少,同時導致縮表。而這或是其應對壓力、適應監管的“被動”之舉。
而今年初,原中國銀監會發布《關于進一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通知》,提出將在當年全國范圍進一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著力引導銀行業回歸本源、專注主業、做精專業、合規經營、穩健發展。事實上,此前一年監管層就曾以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為切入點,組織各級監管部門和銀行業金融機構針對出現的問題或跡象加大治理力度。在連續兩年監管層的求穩導向以及預防導向顯現成效,尤其是一些謀求快速發展的中小銀行,迎來轉折點。
《投資時報》記者在廣州銀行2017年年報中看到,截至報告期末,該行總資產為4401.52億元,這一數據比該行2016年減少了43.55億元,降幅為0.98%;負債總額則為4165.97億元,比2016年減少62.39億元,降幅為1.48%。
在2017年年報中,廣州銀行表示“本公司加快轉型,主動調整結構,資產規模略有下降。”對于資產負債規模收縮的原因該行總結為投資類資產的減少。在報告期內,該行投資類資產為2149.57億元,比2016年減少了457.79億元,降幅達17.56%,占資產總額的比重為48.85%,與2016年相比降低了9.8個百分點,但依然接近半壁江山。
以投資類資產擴充資產負債表,曾經是部分中小銀行一個常用的手法。《投資時報》記者注意到,廣州銀行在其2016年年報中表示, “不斷完善投資結構,在保證流動性和風險可控的前提下,該行適度增加投資規模”。截至當年末,該行投資類資產金額為2607.36億元,比2015年增加581.18億元,增幅達到28.68%;占資產總額的比重也比上年提升9.86個百分點,達到58.66%。
從增加投資擴表,再到減少投資縮表,這個關鍵的轉折點發生在2017年。
在2017年減少投資的縮表過程中,銀行一系列數據也相應發生變化。記者在廣州銀行2017年年報中看到,該行投資類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為5.03億元,比2106年減少31.1億元,下降86.07%;持有至到期投資為621.76億元,比2016年增加82.15億元,增長15.22%;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為222.17億元,比2016年增加77.09億元,增長53.14%;應收款項類投資為1300.61億元,比2016年減少585.94億元,降低31.06%。
投資業務收縮的同時,廣州銀行的貸款業務則有所增長,截至2017年末,該行貸款及墊款凈額為1656.75億元,比2016年增加324.04億元,顯示出在監管要求下該行正在回歸主業。不過,廣州銀行存放及拆放同業及其他金融機構款項、買入返售金融資產等規模也在增長,這一擴表的方式則被專業人士認為該行未來深耕市場、回歸本源還有一段路要走。
責任編輯:楊群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