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公布最新數據!

央行公布最新數據!
2024年12月13日 19:11 媒體滾動

  來源:金融時報

  記者:馬梅若

  12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11月金融數據。《金融時報》記者梳理數據要點如下:

  1. M2增速基本穩定。2024年11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311.96萬億元,同比增長7.1%。2023年是疫情平穩轉段的第一年,M2增速明顯加快,導致基數較高。從剔除基數影響的兩年平均增速看,2023年和2024年11月末M2平均增長8.6%,保持了流動性合理充裕。

  2. 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11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405.60萬億元,同比增長7.8%,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基本匹配;1-11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29.40萬億元。

  3. 貸款規模合理增長。11月末,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254.68萬元,同比增長7.7%。1-11月,各項貸款增加17.10萬億元。

  4. 信貸資源更多流向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11月末,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13.87萬億元,同比增長12.8%;“專精特新”企業貸款余額為4.25萬億元,同比增長13.2%;普惠小微貸款余額為32.21萬億元,同比增長14.3%。以上貸款增速均高于同期各項貸款增速。

  根據央行最新披露數據,11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同比增長7.8%,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7.1%,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同比增長7.7%。“總體來看,金融數據總體平穩,保持較強的實體經濟支持力度。”業內專家表示。

  那么,如何看待11月金融數據呢?《金融時報》記者采訪了多位業內專家。

  地方化債力度加大等因素影響金融總量數據

  數據顯示,11月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同比增長7.7%,較上月有所下滑。“雖然地方化債力度加大、短期地方政府可能加速置換債務等因素影響信貸存量,金融數據總體保持平穩。”業內專家分析。

  “近期中央出臺化債組合拳,新增6萬億元地方政府再融資專項債額度,并從2024年、起連續五年,每年從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安排8000億元,用于置換隱性債務。據了解,財政部已將新增地方債務限額下達各地,部分省份已經啟動發行工作。”有業內專家告訴《金融時報》記者,目前全國地方政府再融資專項債券發行合計金額已基本達到全年計劃發行額度。

  根據市場機構調研,融資平臺等主體拿到專項債資金后,大部分會在10-20天左右歸還債務,其中絕大部分為貸款,以免債券和貸款“兩頭付息”,估計11月全國約完成近2500億元地方債務置換,12月還將有更大規模的債務置換。

  “地方化債有助于優化銀行資產結構,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業內專家表示,對于地方政府,債務壓力緩釋后,更有利于“輕裝上陣”,著力發展實體經濟,對于紓解債務鏈條、暢通經濟循環、防范化解風險等都是好事,具有多重積極效應。

  對于銀行機構,貸款的減少轉為政府債券的增加,對銀行資產的影響整體中性。有機構人士解釋,債務置換雖然可能減少銀行利息收入,但地方專項債券的風險權重(20%)低于貸款(75%-100%),債務置換后將降低銀行的信用風險和資本消耗。

  此外,亦有業內人士提出,不良資產處置等因素也影響了當月金融數據。據市場機構測算,11月全國金融機構改革化險處置不良資產規模近5000億元。銀行業信貸資產登記流轉中心披露的數據顯示,三季度以來掛牌轉讓的不良貸款未償本息及項目數均較上年同期顯著增加。貸款核減會導致當月各項貸款余額存量減少。

  但是,值得關注的是,不良貸款核銷只是銀行賬務處理,不直接影響實體經濟的經營活動。11月也有部分不良貸款是通過打包轉讓出售,實現不良資產整體出表,此部分不計入社會融資規模,對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會有一定影響,但同樣不影響實體經濟的融資關系。

  “從長遠看,不良貸款處置有助于金融機構化解存量風險隱患,為后續穩健經營奠定良好基礎,也會促進區域金融穩定,改善地方金融生態,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有業內專家解釋。

  金融支持五篇大文章底色更足 信貸結構持續優化

  總量之外,信貸結構特點也得到頗多市場專家關注。

  “近年來,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信貸結構也相應增減調整。傳統領域信貸需求整體收縮,綠色發展、科技創新等新動能加快形成,雖然短期內難以補足信貸增長的缺口,但也在加快補上。”有機構人士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 

  一組數據有力顯示了信貸結構的優化。根據《金融時報》記者從央行了解到的數據,信貸資源更多流向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11月末,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13.87萬億元,同比增長12.8%;“專精特新”企業貸款余額為4.25萬億元,同比增長13.2%;普惠小微貸款余額為32.21萬億元,同比增長14.3%。以上貸款增速均高于同期各項貸款增速。

  “為了更好做好五篇大文章,支持實體經濟,當前商業銀行都在想方設法挖掘潛在信貸需求。”有業內專家解釋。

  例如,圍繞科技金融,多地積極“出招”。其中,安徽以合肥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為契機,瞄準科創企業“信貸風險與收益不匹配”的核心問題,創新推出“共同成長計劃”服務模式,通過“貸款合同+中長期戰略合作協議/承諾函”的方式,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助力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實現新突破。

  “這是一種為解決初創期科技型企業融資難和科創信貸收益風險不匹配的主要矛盾而創設的新型信貸模式,有效解決了銀行不敢貸、不愿貸問題,轉變了銀行傳統信貸業務模式,賦能科創企業快速發展。為打消銀行不能有效識別企業風險的顧慮。”業內人士介紹,“共同成長計劃”建立了動態優化的名單發布機制,人民銀行安徽省分行會同科技、經濟和信息化等行業主管部門建立“共同成長計劃培育主體庫”,并向商業銀行推送,建立企業退庫制度,為銀行在企業選擇過程中提供有力保障。

  個人房貸企穩回升  一攬子增量政策逐步落地顯效

  此外,本次數據里值得關注的是,住戶貸款增速近期已在上升,主要是個人房貸企穩回升。

  “隨著穩定房地產市場的一攬子增量政策逐步落地顯效,個人房貸提前還款現象明顯減少。”《金融時報》記者從央行了解到,今年10月個人房貸發放量超過4000億元,提前還款金額減少,提前還款額占個人住房貸款余額的比重明顯低于一攬子增量政策出臺前的8月。房地產市場也呈現積極變化,市場交易邊際改善,11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積同比增速近一年半以來首次轉正,12月以來成交依舊相對活躍,與金融數據改善相互印證,體現出房地產市場和居民信心的進一步恢復。

  據業內預計,未來有效信貸需求將逐步釋放。“隨著一攬子增量政策的密集出臺與有效實施,社會預期和市場信心正在逐步回升,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釋放積極信號,經濟回升向好的有利因素不斷累積增多,市場專家普遍預計,市場有效融資需求將進一步改善,金融資源將更多流向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金融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將更加有力有效。”有業內專家表示。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王馨茹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7X24小時

  • 12-20 天和磁材 603072 --
  • 12-19 國貨航 001391 --
  • 12-13 中力股份 603194 20.32
  • 12-10 林泰新材 920106 19.82
  • 12-09 博科測試 301598 38.46
  •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