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 | 李庚南
試水兩年的個人養老金制度即將全面推開了。
近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全面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決定自2024年12月15日起,在中國境內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者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勞動者,均可以參加個人養老金制度。稅收優惠政策的實施范圍從36個先行城市(地區)同步擴大到全國。這意味著我國個人養老金制度按下了快進鍵,進入全面實施階段。但從兩年的試點情況看,前面并非一馬平川。個人養老金制度要真正撐起養老保障第三支柱尚任重道遠。
重新亮相的個人養老金制度有何亮點?
歷經兩年多試點實踐打磨后,此次重新亮相的個人養老金制度吸取了試點實踐中的經驗教訓,在個人養老金制度實施防范、配套服務、管理機制等方面進行了完善,總體呈現了以下幾大亮點:
一是擴展了個人養老金制度惠及范圍,實施范圍由36城擴展為全國。實施范圍的擴展既包括參與人群范圍的擴大,也包括稅收優惠政策覆蓋范圍的擴大?!锻ㄖ芬幎ǎ?024年12月15日起,在中國境內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者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勞動者,均可以參加個人養老金制度。個人養老金稅收優惠政策的實施范圍從先行城市(地區)同步擴大到全國。這意味著個人養老金制度真正成為一項普惠性的制度安排。
二是豐富了個人養老金產品“貨架”。《通知》規定,在現有理財產品、儲蓄存款、商業養老保險和公募基金產品基礎上,將國債、特定養老儲蓄、指數基金納入個人養老金產品范圍。這不僅意味著個人養老金賬戶可投資產品大大增加,而且體現了對居民個人養老金多層次的投資偏好的兼顧。其中國債、特定養老儲蓄有助于滿足個人養老金“存放”的安全性訴求;而指數化基金,因其投資風格清晰、費率水平較低,納入相關產品有利于豐富投資者選擇,進一步拓寬了個人養老金的可投品種,形成了豐富且有差異化的產品貨架,提升了個人養老金業務的吸引力。這將滿足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需求,一定程度上提升個人養老金產品的賺錢效應。通過積極投資資本市場,有利于讓投資者分享實體經濟發展成果,助力長期保值增值。
三是優化了個人養老金配套服務。新制度立足于增強保障參與人的體驗感,改進配套服務,推出了兩大創新。其一,鼓勵金融機構探索開展默認投資服務。即金融機構依法依規開展個人養老金投資咨詢服務,根據個人投資風險偏好和年齡等特點,推薦適當的個人養老金產品。在與參加人協商一致的情況下,探索開展默認投資服務。其二,對參加人在商業銀行通過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線上購買商業養老保險產品的,取消“錄音錄像”。
四是完善了領取條件和辦法,提升個人養老金操作的便捷性。為滿足居民對個人養老金賬戶的認同感,新制度在個人養老金領取的條件、渠道和方式等方面做更加合理的調整和優化。增加了領取情形,允許患重大疾病、領取失業保險金達到一定條件或者正在領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參加人申請提前領取個人養老金;豐富了領取渠道,參加人達到個人養老金領取條件,可以通過各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全國統一線上服務入口和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開戶銀行提出申請,經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核實后,由開戶銀行將個人養老金發放至本人社??ㄣy行賬戶;完善了領取方式,參加人可以選擇按月、分次或者一次性領取個人養老金。
如何理想看待個人養老金制度全面實施的前景?
一個需要直面的問題是,盡管個人養老金制度經歷兩年多的試點,取得了一定效果,也積累了一定經驗。但總體效果尚不盡如人意,集中表現為“開戶熱、投資冷、繳費意愿不高”,滲透率(參與率)低、轉化率(實際繳費率)和繳費額總體上處于較低水平。實際上,即使開戶熱本身也包含很大的水分,是商業銀行營銷出來的,或者說是“卷”出來的。
根據人社部披露,截至今年6月底,36個先行試點城市(地區)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約2.5億人,而參加個人養老金的居民人數僅6000余萬人,個人養老金開戶滲透率為24.2%強,社保的普及程度遠高于個人養老金。如果按全國社??ǔ挚ㄈ藬担?3.86億人)看,滲透率則非常低。同時,已開立的個人養老金賬戶轉化率和繳費額均較低。據有關報道,截至2023年末,開設個人養老金賬戶人數超過5280萬人,同比增長170.2%,但實際繳費人數(約1162萬人)僅占開戶人數的22%,占比同比下降了9.4百分點;投資人數僅占繳費人數的62%,預計總繳費金額中,實際投資的資金比例較低,戶均繳費水平約2410元,仍遠低于個人養老金賬戶1.2萬元/年的繳費上限。
個人養老金滲透率低、轉化率低、實際繳費額低即“三低”的現狀顯然大大淡化了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光環”,制約了個人養老金制度在構建第三養老支柱中作用的發揮,也將成為該項制度可持續的掣肘。因此,如何面這些難題也是個人養老金制度全面推開之際需要客觀研判的問題。
個人養老金制度實施中何以呈現“三低”狀況?綜合個人養老金制度既有框架及居民資產負債狀況、投資偏好等因素,當前導致個人養老金“三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稅收優惠政策門檻較高,制約了居民參加的意愿。在目前的個人養老金投資收益水平下,居民參加的動因主要來自稅收抵減的優惠。但實際情況是,目前的稅收優惠政策門檻較高,惠及面不夠,導致很多人無法享受到稅收優惠。個人養老金制度設計的核心就是政府通過稅收優惠政策(參加人可按年繳12000元上限抵減應稅所得額)激勵居民參加個人養老儲備。問題是,若參加者應稅所得額低于起征線,不僅無法節稅,在領取環節還要按3%的稅率納稅。同時,12000元的繳費上限對真正需要抵稅的人群而言往往又顯得偏低,“不夠接口”,也客觀上制約了一部分人參與的意愿。
二是個人養老金投資產品供給與需求錯配。個人養老金賬戶資金運用的核心是“養老”,因此保值增值是基本訴求。目前,市場上個人養老金產品繁多,且很多產品同質化嚴重,這使得普通民眾在選擇時面臨困難,不利于個人養老金制度的推廣。而且, 個人養老金產品的收益率并不具備明顯優勢,與其他投資渠道相比,吸引力不足,導致人們參與的意愿不強。正是因為個人養老金產品豐富度和賺錢效應不足,不能給投資者帶來足夠的收益預期,難以激發參加者的投資欲望,導致大量賬戶閑置。
三是個人養老金賬戶資金流動性較低。目前,個人養老金賬戶資金的支取受到諸多限制。對參加者而言流動性較差。原有的辦法對個人養老金領取的條件、領取的渠道和領取的方式都有較嚴格的規定。這使得投資者在面臨突發的資金需求時,無法及時動用這筆資金。這無疑限制了資金的靈活性,從而降低了人們對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參與意愿。特別是對于一些收入不高或者現金流緊張的人群而言,繳存個人養老金會實際上可能影響其現金流甚至影響生活質量,因此增加了其參加的顧慮。
四是社會公眾參與個人養老金的意識還不強。總體上,在養老保障方面,居民對基本養老保險依賴過高??陀^存在的現實是,目前在我國養老金體系中,基本養老保險仍擔負著主要責任。這導致個人高度依賴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而對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參與意愿不足。
如何推動個人養老金提質擴面?
如何真正發揮個人養老金制度在構筑養老第三支柱方面的引領作用,無論從養老保障的整體效果,還是個人養老金賬戶資金池運作的整體效率看,努力提升全社會個人養老金的滲透率、轉化率,推動個人養老金提質擴面,都是個人養老金制度全面實施后需要直面的課題。
這就需要從分析現狀入手,通過加減法混合運算,推動個人養老金制度的提質擴面。既要做加法也要做減法
一方面,要注重做加法。一是適當上調個人養老金繳存的上限,以調動更多的、特別是有抵扣個稅需求的居民參加個人養老金的積極性。二是探索收益保底機制。要鼓勵金融機構為個人養老金賬戶提供更加豐富和多樣化的投資選項,滿足不同風險偏好和生命周期階段的投資需求。應探索夠長期收益保障和收益保底機制,讓投資者的養老“錢袋子”安心踏實。如果個人養老金賬戶除了抵減個稅外,不能給個人帶來實際的收益,甚至是虧損,那么其吸引力勢必大打折扣。三是不斷豐富個人養老金產品“貨架”。針對不同職業、不同年齡段、不同風險偏好的人群設計專屬的個人養老金產品,打造個性化的專屬養老金產品。
另一方面,要做減法。一是簡化和優化個人養老金賬戶資金支取的流程,以提升個人養老金體驗感。二是簡化操作流程,推動個人養老金產品的簡單化、透明化,以降低普通投資者的決策難度,提升投資者對個人養老金賬戶的參與度,從而推動個人養老金業務規模和市場滲透率的提升。三是著力降低產品的同質化。要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為契機,鼓勵金融機構創新,加快推出個性化、多元化的養老金融產品。四是強化個人養老金風險性管理,幫助投資人規避風險、減少損失、把好投資風險控制關。金融機構應堅持“金融為民”理念,在完善自身業務流程風險控制的同時,充分利用自身的風控機制、經驗,幫助參加人最大可能規避個人養老金資產風險,減少風險損失,幫助參加人守住養老的“錢袋子”。要通過構建個人養老金業務全流程風險管理體系,加強個人養老金的動態風險監測,建立健全風險管理機制和應急預案,有效防范和控制各類風險對產品運作的影響。
毋庸置疑,隨著各項配套政策的不斷完善和市場的逐步成熟,個人養老金制度有望為更多投資者提供優質的養老保障服務,在構建養老第三支柱中發揮主導作用。但是,個人養老金制度全面實施猶需蹄疾步穩。其中,如何落實好消費者權益保護、防范金融聲譽風險始終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本文作者介紹:先后供職于工商銀行、人民銀行,現為銀行監管部門人士,長期負責小企業金融服務推進工作,潛心研究小企業金融服務問題。)
責任編輯:曹睿潼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