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益平:數字金融在業務上還需進一步創新

黃益平:數字金融在業務上還需進一步創新
2021年12月16日 13:13 金融一線

  12月16日消息,由新浪財經主辦的“第14屆金麒麟金融峰會”于12月13日-17日隆重舉行,主題論壇“2021智慧金融峰會”今日召開。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金光金融學與經濟學講席教授、副教授黃益平在論壇上發表了總結發言。

  黃益平表示,在“十三五”期間,我們國家的普惠金融發展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最大的突破其實是在數字金融領域,也就是說把數字技術應用到金融服務當中,突破了一些原來在解決普惠金融問題方面比較難以逾越的障礙。

  黃益平表示,過去做的最好的其實就是移動支付、大科技信貸,幫助解決一些中小微企業融資的問題。但這可能還遠遠不夠,因為大科技信貸,用線上的這些客戶和大數據分析提供貸款,解決了不少問題,但客觀地來說仍然有局限,它的貸款的規模比較小、期限比較短,真正支持實體經濟還有更大的潛力可挖。所以,在業務上可能還需要有一些新的創新 。

  以下為嘉賓發言全文:

  感謝新浪財經金融周的邀請,今天來參加關于數字金融問題的討論。我想跟大家分享關于數字普惠金融方面的一些問題或者是一些見解。

  我們知道,在“十三五”期間,我們國家的普惠金融發展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最大的突破其實是在數字金融領域,也就是說我們把數字技術應用到金融服務當中,突破了一些原來我們在解決普惠金融問題方面比較難以逾越的障礙。舉個例子,我們現在看到的移動支付、大科技信貸、線上投資、數字保險等等,這樣的一些業務普及到了全國,應該說普及率是非常高的,從根本上突破了我們過去在提供金融服務的時候遇到的兩個比較大的難題:第一,獲客難。第二,風控難。因為我們知道普惠金融的主要客戶其實基本上就是低收入人群、農村經濟主體和一些中小企業。他們一般來說都是規模比較小、數量比較大,同時地理位置比較分散,不確定性也非常高,同時缺乏一些基本的金融的資質,比如說財務數據或者是抵押資產。所以,為他們提供服務難度非常大,這也是為什么我們經常說“發展普惠金融其實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

  數字技術的應用,使得我們在普惠金融方面有了突破性的進展。類似于比如像大科技平臺、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這樣的一些技術,在金融服務當中,它可以發揮一些獨特的作用,它可以擴大我們的規模,比如說大科技平臺有長尾效應,它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效率,改善用戶體驗,同時也可能幫助我們降低成本、控制風險,甚至在去年疫情期間,它的無接觸交易的優點就發揮得非常突出。所以,它確實在一定意義上來說改變了我們過去傳統金融機構服務客戶的一些基本的障礙和一些特點,使得普惠金融發展成為可能。

  用一個最簡單的比喻,我們今天在中國只要有一臺智能手機,你只要有移動信號,不管在什么地方,幾乎都可以享受差不多的金融服務,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普惠金融最突出的地方。所以,在“十三五”期間,我們的普惠金融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無論是從覆蓋的人群,從提供金融服務的種類和數量,都是前所未有的,是一個非常大的突破。

  今年正好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經濟發展進入新的階段,普惠金融仍然需要有比較大的進展。雖然我們在“十三五”期間取得了很多成績,但是這個任務還沒有完成,應該說任重道遠,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具體而言,就看在“十四五”期間數字金融如何更好地支持普惠金融的發展,服務中小微企業、低收入人群以及農村的經濟主體,還有很多方面的工作可以做,還有很多方面的工作可以推進。

  簡單來說三點看法,很值得我們關注。

  第一,我們在業務上可能還需要有進一步的創新,特別是在一些新的領域。我們過去做的最好的其實就是移動支付、大科技信貸,幫助解決一些中小微企業融資的問題。但這可能還遠遠不夠,因為我們用大科技信貸,用線上的這些客戶和它的大數據分析提供貸款,解決了不少問題,但客觀地來說它仍然有局限,它的貸款的規模比較小、期限比較短,真正支持實體經濟還有更大的潛力可挖。所以,在業務上我們可能還需要有一些新的創新。舉一個例子,將來我們能不能更多地依靠這些產業互聯網、物聯網條件,支持發展數字供應鏈金融,這些企業直接嵌入到供應鏈里,更好地控制他們的風險,同時我們的貸款融資規模、期限也都可以大大地提高。所以,從過去的純線上的這些大科技信貸,以消費互聯網為主的金融服務,推廣到我們的產業互聯網為基礎的一些金融服務,將來是大有可為的。

  另外一個方面也值得我們關注,我們現在講的很多投融資,基本上都是以信貸為主,但事實上我覺得資本市場可能是將來支持創新企業尤其是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一個非常有潛力的方向。在國際上來看,一般資本市場更加適合支持創新型的活動。我們最近成立了北京證券交易所,就是要支持創新型的企業。但這里有一個問題,怎么樣保證這些企業能夠到市場上去融資,因為到市場上去融資的門檻可能比到銀行里去融資的門檻要更高一些,我們怎么樣更好地對它做盡職調查,幫助投資者做投資決策,可能我們要考慮運用大數據分析、數字技術這樣一些手段,幫助我們發展數字資本市場,支持中小微企業上市,也是有很大的潛力可做。

  另外一個也值得我們關注的是,我們一般講普惠金融服務,更多地是講支付、融資,但其實投資的問題也很突出。老百姓有很多錢需要投資,但是現在能投的地方非常少。過去基本上就是銀行或者是房地產,這個局面要改變,但是怎么樣幫助老百姓去做投資,比如說像智能投顧這樣的業務模式也有很大的突破的空間。

  這是我想說的第一點,我們在“十四五”期間希望看到數字金融在業務模式上會有很大的進一步的拓展。

  第二,為了更好地發展數字普惠金融,可能還需要進一步推進市場化的改革。有很多服務的主體、民營企業、個人,他們能不能在市場上公平競爭,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需要我們進一步推進市場化的改革。跟它相關的還有一個問題,我們知道普惠金融的這些客戶很重要,但是它可能風險也很大,在這個時候我們能不能真正做到市場化的風險定價,幫助他們改善他們的融資環境。過去我們經常說要幫助他們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這個出發點當然非常好,因為幫助他們很容易獲得融資,同時降低融資成本,對于發展他們企業的經營活動是非常有幫助的。但我們知道這些企業總體來說風險比較大,從理論上來說,它的融資成本稍微高一點,其實是合理的,這是市場化風險定價的要求。所以,我們將來在努力改善市場化融資的前提下,可能要更多地考慮讓市場來確定融資成本。在短期內也許感覺到我們的融資成本可能會適度地有所提高,但從長期看,是使我們的數字普惠金融能走得更穩、更遠的一個基本的條件。

  最后,支持數字普惠金融還有一個數據政策的問題。大數據是我們數字金融的“石油”,沒有數據就很難發展數字金融。但是數據的政策,現在中央提出來“數據是新的生產要素”,提得非常好,但是在這個同時我們可能需要用創新型的思路來看待怎么樣管理數據。我們過去一說生產要素,簡單地想就需要確權,需要配置,需要定價,需要交換,像土地,像資本,像能源那樣地來處置他們。我覺得可能是需要有一些開放式的思維,它不是傳統的生產要素,應該考慮更多地用非傳統的一些方法。比如說確權的問題,它肯定不能像勞動力、像土地那樣來確權,要保證的可能是個人的權利、個人的隱私要保證,但是同時需要留出足夠的空間,讓我們的大數據分析發揮效果。在國際上我們也看到各國的數據管理政策不太一樣,有的管的很嚴,有的管的相對松一些。歐洲管得非常嚴,大家覺得這是我們的榜樣,但它的缺點是它的數字經濟、它的數字金融基本上很難發展起來。當然我們過去管得太松,現在需要加強管理,要往這個方向走,但是走多少是合理的,可能需要考慮在保護權益和保護安全的同時,要和支持數字金融創新保持一個平衡。

  這大概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三點粗淺的看法,說得不對的地方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

炒股開戶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紅包,100%中獎!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于勝男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1-16 信達證券 601059 8.25
  • 01-10 福斯達 603173 --
  • 01-09 九州一軌 688485 --
  • 12-27 迅安科技 834950 13
  • 12-26 百利天恒 688506 24.7
  •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