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范一飛:支付領域反壟斷有待深入,以平臺企業整改為抓手優化支付產業生態
記者| 苗藝偉
9月24日,人民銀行副行長范一飛出席了第十屆中國支付清算論壇,內容涉及平臺支付機構反壟斷、銀行賬戶系統安全、和跨境金融等多個方面。
在論壇上,范一飛著重強調,央行將堅決落實黨中央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戰略部署,深入落實支付領域反壟斷,并將以平臺企業整改為抓手,進一步優化支付產業生態。
平臺經濟反壟斷將深入支付行業
范一飛表示,當前,平臺經濟在支付領域還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第一,近年來,大型平臺企業在提升支付服務便利性、普惠性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公共性與盈利性難以平衡、新型數據壟斷、無序擴張趨勢明顯等問題。部分支付機構使用低價傾銷、交叉補貼等不公平競爭方式搶占市場份額,壟斷用戶、流量和數據,限制其他機構競爭。部分平臺企業追求規模效應,持有多個金融業務牌照并開展綜合性金融服務,極易造成風險交叉傳染。長此以往,不僅不利于自身創新,還會擾亂市場秩序、壓制產業創新,進而削弱我國電子支付整體領先優勢。
第二,老年人等群體遭遇支付窘境的報道屢見不鮮,契合“三農”發展新需求,讓農民群眾覺得好用、愛用的支付產品還不夠豐富等等。支付領域數字鴻溝加劇了個體獲取金融服務、融入數字經濟的不均等,拉大了不同群體間生活質量的差距,已成為支付產業實現協調、共享發展必須高度關注的問題。一些市場機構站位還不夠高、服務意識還不夠強、措施還不夠精準,對相關政策的重視程度與落實力度還有待增強,彌合支付領域數字鴻溝刻不容緩。
第三,支付數據透傳和算法監管任重道遠。一方面,有的平臺企業實施封閉策略,開展本代本業務,形成信息、資金閉環,透明度差,向清算機構上報交易信息不完整、不規范,未滿足電子支付指令完整性、一致性、可追蹤性等要求。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企業積極利用算法深度挖掘分析數據,驅動企業科技產品和業務創新,便利群眾生產生活。與此同時,算法也成為部分企業實施不公平競爭或歧視行為、侵犯個人隱私的隱形“武器”。目前,支付領域算法應用日益深化,支付業務數據被廣泛用于獲客營銷、信貸評分等場景,但由于算法監管方式方法尚不明確,監管部門難以充分識別其中的風險。
第四,與國際科技巨頭相比,我國大型科技公司研發重點多集中在應用領域,基礎技術創新不足,研發投入偏少。歐盟去年發布的研發支出全球企業50強中,阿里、騰訊分列第26和46名,遠低于美國的谷歌和微軟等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依靠創新驅動,支付產業要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避免在支付基礎技術領域出現“卡脖子”問題。同時,隨著數字支付創新發展,支付風險的傳播更快、影響更廣、防控更難。但是,仍有部分市場機構對相關風險的復雜性、長期性認識不足,對風險防控的緊迫性、艱巨性估計不夠,對風控體系建設缺乏投入、行動遲緩。
范一飛表示,央行在強化大型平臺企業監管中,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的決心沒有變,建設高標準支付服務市場體系、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決心沒有變,踐行“支付為民”和服務實體經濟的初心也沒有變。我們不僅要扎實推進整改工作,還要做好整改“后半篇文章”,要以平臺企業整改為抓手,進一步優化支付產業生態,規范市場發展秩序,推動支付產業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他表示,具體而言,要求支付機構聚焦主責主業,堅持支付業務回歸本源,從頁面展示、協議擬訂、業務流程、風險防控等全流程清晰把握支付服務主體角色定位與業務邊界,斷開支付服務與金融產品不當連接,禁止變相違規從事金融業務,遏制無序擴張亂象;要聚焦交易透明,加強支付領域數據透傳和算法監管,做到支付交易信息的完整準確標識、傳遞和處理,確保其在支付全流程可穿透關聯,保障支付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要聚焦公平競爭,推動平臺企業真正有序開放支付接口,嚴禁排他性、歧視性支付協議,保障支付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必須強調的是,平臺企業要站在維護國家安全和人民群眾利益的高度,妥善處理公共利益和私人盈利的關系,切實保護用戶信息和數據安全。
監管機構也要提高預見預判能力,充分發揮監管前瞻性,實現“斷直連”和備付金集中存管,有效拆解大型支付機構“支付+清算”封閉業務鏈,切實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堅決落實黨中央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戰略部署,序落實整改要求。
范一飛表示,目前,整改工作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一些監管措施已逐步形成制度規范,部分反壟斷監管要求已納入《非銀行支付機構條例》草案,進入實質性立法階段。
銀行賬戶系統正經歷“大考”
在銀行支付系統方面,范一飛也指出數字化時代背景下需要深入推進銀行賬戶管理改革。
他表示,在防控電信網絡詐騙和跨境賭博的壓力下,部分銀行風控措施過于機械、僵化,簡單地將責任集中于開戶環節,致使一線柜員“去風險化”傾向明顯,甚至因噎廢食,“一刀切”向客戶提出不合理或超出必要限度的審核要求,導致小微企業、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部分群體“開戶難”。一方面是賬戶風險高,另一方面是許多人員得不到應有服務,防風險和優服務的雙重壓力疊加,人民銀行的賬戶監管能力、商業銀行的賬戶服務水平都在經歷一場“大考”,在深化賬戶管理改革的進程中,產業各方都要服務國家戰略,堅守“支付為民”,統籌考慮短期應對和長期發展。
此外,范一飛強調,銀行等支付基礎設施韌性還需進一步增強。
近年來,支付基礎設施業務量保持較快增長,移動支付爆發式增長,小額高頻支付業務峰值連創新高達到10.9萬筆/秒,對系統軟硬件和運維水平都提出了新要求。去年以來,人民銀行支付系統成功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鄭州特大暴雨等重大突發事件,保持100%的系統可用性,有力支撐了貨幣政策傳導、金融穩定乃至社會穩定。
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商業銀行、支付機構核心系統故障時有發生,有的還波及人民銀行支付系統,暴露出部分機構在技術和管理上的短板和漏洞。比如,近期某全國性銀行主機系統基礎軟件補丁升級導致核心系統故障,影響手機銀行、自助設備、柜面等渠道,造成200余萬筆交易失敗。
此前,今年7月15日,建行系統崩了登上微博熱搜榜。據網友反映的情況,盡管建行系統崩壞的時間不長,但確實大面積影響了很多人。有網友吐槽,公司不能走賬影響了訂單,也有公司受此影響發不出工資。建行方面對此曾回復稱,只有早上故障了20多分鐘,現在已經恢復正常,早上可能是系統出現故障可能和系統更新有關。同時,系統升級還引發早上柜臺業務出現故障。
范一飛表示,對這些風險和問題,各方都需要深刻反思,妥善解決。此外,面對可能出現的疫情流行、極端天氣、斷電斷網等突發情況,保障支付基礎設施業務連續性的任務更加艱巨,這不僅需要產業各方上好“應急處置課”,更要練好“安全基本功”,全方位增強支付基礎設施的韌性。
他表示,支付基礎設施是“國之重器”。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支付產業各方都要切實增強機遇意識和憂患意識,牢固樹立底線思維,把安全發展貫穿到支付的全鏈條、全過程,共同筑牢國家金融安全屏障。特別是要強化前瞻性思維,對困難和風險估計得更充分、思考得更深入,確保金融“管道”、經濟“血脈”持續高效運轉。
堅持嚴監管常態化
最后,范一飛還指出,面對支付行業的新形勢,仍須始終堅持嚴監管。
他披露,2016年以來,人民銀行主動開展支付市場亂象整治,猛藥去疴、重典治亂,有力整肅支付市場秩序。強化機構監管,堅持對違法違規行為零容忍。2016年以來累計處罰銀行、支付機構1436家次,罰沒11.3億元;引導22家支付機構主動退出市場,對17家支付機構不予續展,撤銷2家嚴重違規支付機構業務許可,順利完成先鋒支付階段性風險處置,優勝劣汰的市場退出機制初步形成。強化功能監管。
嚴厲打擊非法經營支付業務行為,規范“余額寶”等“支付+基金”業務,對“花唄”“借唄”等互聯網平臺貸款業務問題早關注、早研究,有序清理支付機構涉P2P網貸業務。
強化專項治理,建立跨境賭博和電信網絡詐騙“資金鏈”綜合治理機制,聯合公安部門開展“斷卡”行動,打出風險防控組合拳。2020年至今,累計協助偵辦涉賭案件5700余件、凍結資金194億元,主要支付渠道涉賭可疑交易較2020年初下降超5成,月均涉詐單位銀行賬戶同比下降91%,對非法買賣賬戶的5.2萬個單位和個人實施金融懲戒。
他表示,近年來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因素的影響,涉賭涉詐案件高發,不法分子作案手法、資金轉移方式不斷翻新,給追溯、還原涉賭涉詐資金鏈帶來了極大困難,對我們監測、識別風險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考驗。因此,還要堅持常態化嚴監管,堅決防止支付機構因內外部原因鋌而走險,為違法違規行為提供支付通道或挪用客戶備付金,必須以更大的決心、更強的力度和更實的舉措,切實防范和化解各類風險挑戰。
范一飛要求,要堅持全局觀念,堅定扛起“支付為國”的責任擔當。持續打擊治理跨境賭博和電信網絡詐騙“資金鏈”,切實保障北京冬奧會支付服務,加強數據治理和信息保護,多措并舉提升跨境支付水平。要堅持深化改革,在更高水平上實現支付服務供求關系的動態平衡。持續推進銀行賬戶管理改革,持續優化支付清算服務,豐富支付產品供給,推動支付領域減費讓利政策落地見效。要堅持守正創新,共同筑牢支付產業健康發展防線。持續鞏固“政府監管、行業自律、公司治理、社會監督”四位一體監管體系,嚴厲打擊非法支付活動,有效提升支付風險防控水平,建立網絡支付“四方模式”,推動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附演講全文:
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參加第十屆中國支付清算論壇。首先,我謹代表人民銀行對論壇召開表示祝賀!十年磨一劍,中國支付清算論壇已經成為中國支付產業的品牌論壇,為凝聚行業共識,增進各界交流作出了積極貢獻,希望未來再接再厲,越辦越好。下面,結合論壇主題和工作實踐,我談幾點意見,供大家參考。
一、“十三五”時期我國支付產業發展成效顯著
回首“十三五”,經過產業各方不懈努力,我國支付產業規模持續增長,市場秩序逐步規范,行業監管有力有效,服務質效明顯提升,對外開放不斷深化,移動支付持續領先,支付產業已經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一是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更加有力。人民銀行攜手產業各方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號召,精準把握實體經濟需求,多點發力幫扶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助力實體經濟健康發展。優化資金流通節點。貫徹落實“放管服”改革要求,將優化銀行賬戶服務作為提升金融服務水平、改善營商環境的基礎和先導,取消企業銀行賬戶許可,穩妥推進本外幣合一銀行賬戶試點,推行小微企業簡易開戶,疏通金融服務“入口”。暢通資金循環渠道。國內方面,充分發揮支付基礎設施“主動脈”作用,有力保障社會資金安全高效運轉,去年支付系統處理金額達同期GDP的81倍;推進中央銀行會計核算數據集中系統與金融市場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為金融機構開通央行業務線上辦理渠道。國際方面,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功能和業務類型不斷豐富,參與者數量達1211家,業務覆蓋175個國家和地區,跨境人民幣支付清算“主渠道”作用進一步增強。降低資金運轉成本。持續推動金融機構向實體經濟讓利,疫情期間及時出臺10類惠民利企支付服務舉措;近期,又出臺12項降低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支付手續費措施,預計每年為市場主體、社會公眾減少手續費支出240億元,其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減費超過160億元,將進一步降低資金流通成本,優化營商環境。
二是服務民生改善更加精準。產業各方始終堅守“支付為民”初心,立足市場需求,統籌推進支付服務普惠進程,讓支付產業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圍繞城鄉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支付需求,大力推動移動支付向縣域農村地區下沉,面向涉農主體創新推出“鄉村振興卡”等特色產品與服務,持續優化農村地區支付服務供給。圍繞粵港澳大灣區民生支付互聯互通訴求,持續擴大5個港澳跨境電子錢包應用,推進云閃付在重點民生領域運用,創新開展香港、澳門地區代理見證開戶,助力大灣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圍繞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常態化與經濟發展需要,產業各方積極主動對消費者和商戶減費讓利約300億元,大力推廣“非接觸”支付方式,促進消費擴容和經濟復蘇,做到了資金運轉不掉鏈、支付創新不停步、服務發展不缺位。圍繞特定群體、重點場景的個性訴求,出臺暖心、貼心的適老支付服務政策,優化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流動就業群體個人銀行賬戶服務,開展日韓短期入境游客境內移動支付便利化試點,認真做好北京冬奧會支付環境建設,穩妥有序推進數字人民幣等各類支付方式在冬奧會重點場景的應用,支付服務民生效能日益彰顯。
三是支付市場開放穩步推進。審慎把握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有序推進支付市場雙向開放,主動適應開放型經濟發展要求。支持金融網關公司落地,促進SWIFT報文傳輸服務本地化,保障境內用戶合法權益和業務連續性,進一步提升跨境金融網絡與信息服務水平。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姿態有序推進支付清算市場開放,許可連通公司開展銀行卡清算業務,批準萬事網聯籌備申請,批準美國貝寶等國外公司進入中國市場,構建多元化、多層次的支付市場格局,配套做好日常監管與準入制度銜接,有效防范開放環境下的金融風險。
四是支付嚴監管成為常態。2016年以來,人民銀行主動開展支付市場亂象整治,猛藥去疴、重典治亂,有力整肅支付市場秩序。強化機構監管。堅持對違法違規行為零容忍,2016年以來累計處罰銀行、支付機構1436家次,罰沒11.3億元;引導22家支付機構主動退出市場,對17家支付機構不予續展,撤銷2家嚴重違規支付機構業務許可,順利完成先鋒支付階段性風險處置,優勝劣汰的市場退出機制初步形成。強化功能監管。嚴厲打擊非法經營支付業務行為,規范“余額寶”等“支付+基金”業務,對“花唄”“借唄”等互聯網平臺貸款業務問題早關注、早研究,有序清理支付機構涉P2P網貸業務。強化專項治理。建立跨境賭博和電信網絡詐騙“資金鏈”綜合治理機制,聯合公安部門開展“斷卡”行動,打出風險防控組合拳。2020年至今,累計協助偵辦涉賭案件5700余件、凍結資金194億元,主要支付渠道涉賭可疑交易較2020年初下降超5成,月均涉詐單位銀行賬戶同比下降91%,對非法買賣賬戶的5.2萬個單位和個人實施金融懲戒。
五是平臺企業支付監管成效明顯。近年來,人民銀行高度關注支付領域反壟斷問題,積極開展專題研究與監管實踐。提高預見預判能力,充分發揮監管前瞻性,實現“斷直連”和備付金集中存管,有效拆解大型支付機構“支付+清算”封閉業務鏈,切實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堅決落實黨中央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戰略部署,會同其他金融管理部門多次約談螞蟻集團,明確要求其回歸支付本源,提升交易透明度,嚴禁不正當競爭。針對當前平臺企業從事支付等金融業務普遍存在的突出問題,約談騰訊等13家平臺企業,要求其有序落實整改要求。目前,整改工作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一些監管措施已逐步形成制度規范,部分反壟斷監管要求已納入《非銀行支付機構條例》草案,進入實質性立法階段。
二、立足新發展階段,正確認識支付產業發展面臨的新形勢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將支付產業的發展歷程與黨史、新中國史、紅色金融史相結合,可以清楚地看到,正是由于我們能夠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找準角色定位、契合時代需求,支付產業才得以在服務發展全局中把準方向、茁壯成長。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立足新的歷史方位,找準支付產業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切入點和落腳點,是支付產業各方的重要任務。
(一)支付產業公平發展面臨新的挑戰
處理好公平與效率的關系是各領域發展中的永恒課題。近年來,產業各方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支付產業暢通經濟循環的基石作用不斷強化,支付服務的供給能力持續提升。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依然存在,特別是個別平臺企業無序擴張、數字鴻溝愈發凸顯、數據處理權責不清等,給支付產業公平發展帶來挑戰。
一是支付領域反壟斷有待深入。近年來,大型平臺企業在提升支付服務便利性、普惠性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發展態勢總體向好,但也暴露出公共性與盈利性難以平衡、新型數據壟斷、無序擴張趨勢明顯等問題。部分支付機構使用低價傾銷、交叉補貼等不公平競爭方式搶占市場份額,壟斷用戶、流量和數據,限制其他機構競爭。部分平臺企業追求規模效應,持有多個金融業務牌照并開展綜合性金融服務,極易造成風險交叉傳染。長此以往,不僅不利于自身創新,還會擾亂市場秩序、壓制產業創新,進而削弱我國電子支付整體領先優勢。從全球視角看,全球監管機構針對科技巨頭的反壟斷行動進一步升級:美國針對谷歌等科技巨頭通過六項反壟斷法案;韓國通過《電子通信事業法》修正案,禁止蘋果、谷歌強制要求開發者使用其支付系統以高額“抽成”;歐盟對谷歌再次發起反壟斷調查等。
去年以來,我們按照中央統一部署,持續督促平臺企業落實支付業務整改要求。我想強調的是,我們一貫鼓勵和支持平臺企業守正創新,立足支付本源,在便利人民生活、服務實體經濟、參與國際競爭中發揮積極作用。但是,我們也堅決反對平臺企業搞壟斷、無序擴張、監管套利、不正當競爭、濫采濫用數據、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等違法違規行為。
二是彌合支付領域數字鴻溝刻不容緩。支付是經濟活動的基礎,幫助經濟薄弱環節和弱勢群體跨越支付領域數字鴻溝,不僅是支付普惠問題,更是關乎釋放內需潛力、擴大居民消費、暢通國內大循環的重要問題。我國普惠支付發展已取得長足進步,但與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要求相比,一些市場機構站位還不夠高、服務意識還不夠強、措施還不夠精準,對相關政策的重視程度與落實力度還有待增強。比如,老年人遭遇支付窘境的報道屢見不鮮;契合“三農”發展新需求,讓農民群眾覺得好用、愛用的支付產品還不夠豐富等等。支付領域數字鴻溝加劇了個體獲取金融服務、融入數字經濟的不均等,拉大了不同群體間生活質量的差距,已成為支付產業實現協調、共享發展必須高度關注的問題。
三是支付數據透傳和算法監管任重道遠。一方面,有的平臺企業實施封閉策略,開展本代本業務,形成信息、資金閉環,透明度差,向清算機構上報交易信息不完整、不規范,未滿足電子支付指令完整性、一致性、可追蹤性等要求。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企業積極利用算法深度挖掘分析數據,驅動企業科技產品和業務創新,便利群眾生產生活。與此同時,算法也成為部分企業實施不公平競爭或歧視行為、侵犯個人隱私的隱形“武器”。目前,支付領域算法應用日益深化,支付業務數據被廣泛用于獲客營銷、信貸評分等場景,但由于算法監管方式方法尚不明確,監管部門難以充分識別其中的風險。
(二)支付產業高質量發展面臨新的考驗
從紙基到卡基、再到賬基支付,支付產業的每一次重大迭代革新,都在助推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但支付創新與風險相伴相生,支付改革也必將伴隨“陣痛”。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們要辯證看待當前和長遠的關系,用加快發展來解決發展問題,用深化改革來度過改革“陣痛期”。
一是數字經濟發展要求更高質量的支付產業支撐。去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近5.4萬億美元,僅次于美國,同比增長9.6%,增速居全球第一。未來如何乘勢而上,鞏固深化移動支付領先優勢,進一步釋放數字支付的放大、疊加、倍增效應,需要產業各方積極探索。值得注意的是,與國際科技巨頭相比,我國大型科技公司研發重點多集中在應用領域,基礎技術創新不足,研發投入偏少。歐盟去年發布的研發支出全球企業50強中,阿里、騰訊分列第26和46名,遠低于美國的谷歌和微軟等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依靠創新驅動,支付產業要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避免在支付基礎技術領域出現“卡脖子”問題。同時,隨著數字支付創新發展,支付風險的傳播更快、影響更廣、防控更難。但是,仍有部分市場機構對相關風險的復雜性、長期性認識不足,對風險防控的緊迫性、艱巨性估計不夠,對風控體系建設缺乏投入、行動遲緩。
二是數字時代背景下需要深入推進銀行賬戶管理改革。當前,在防控電信網絡詐騙和跨境賭博的壓力下,部分銀行風控措施過于機械、僵化,簡單地將責任集中于開戶環節,致使一線柜員“去風險化”傾向明顯,甚至因噎廢食,“一刀切”向客戶提出不合理或超出必要限度的審核要求,導致小微企業、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部分群體“開戶難”。一方面是賬戶風險高,另一方面是許多人員得不到應有服務,防風險和優服務的雙重壓力疊加,人民銀行的賬戶監管能力、商業銀行的賬戶服務水平都在經歷一場“大考”,在深化賬戶管理改革的進程中,產業各方都要服務國家戰略,堅守“支付為民”,統籌考慮短期應對和長期發展。
三是新形勢下仍須始終堅持支付行業嚴監管。支付涉及千家萬戶,保護老百姓切身利益,就必須加強監管。比如,近年來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因素的影響,涉賭涉詐案件高發,不法分子作案手法、資金轉移方式不斷翻新,給追溯、還原涉賭涉詐資金鏈帶來了極大困難,對我們監測、識別風險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考驗。我們要堅持常態化嚴監管,堅決防止支付機構因內外部原因鋌而走險,為違法違規行為提供支付通道或挪用客戶備付金,必須以更大的決心、更強的力度和更實的舉措,切實防范和化解各類風險挑戰。
(三)支付產業安全發展面臨新的課題
支付基礎設施是“國之重器”。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支付產業各方都要切實增強機遇意識和憂患意識,牢固樹立底線思維,把安全發展貫穿到支付的全鏈條、全過程,共同筑牢國家金融安全屏障。特別是要強化前瞻性思維,對困難和風險估計得更充分、思考得更深入,確保金融“管道”、經濟“血脈”持續高效運轉。
一是跨境資金循環需要統籌好安全與效率。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經濟全球化受阻打亂了支付領域國際合作的節奏和步伐,也對中國支付企業全球化布局產生了較大影響。另一方面,疫情推動全球數字經濟“跨越式”發展,特別是歐美國家民眾數字支付習慣快速形成,現金支付逐步向數字支付遷移。目前,全球主要央行和支付相關國際組織對跨境支付的重要性已基本形成共識,二十國集團(G20)將推動跨境支付發展確定為優先事項,制定了加強全球跨境支付路線圖。全球數字經濟的新一輪競爭,對跨境支付基礎設施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統籌好跨境支付安全與效率,需要產業各方積極貢獻智慧和力量。
二是支付基礎設施韌性需進一步增強。近年來,支付基礎設施業務量保持較快增長,移動支付爆發式增長,小額高頻支付業務峰值連創新高達到10.9萬筆/秒,對系統軟硬件和運維水平都提出了新要求。值得肯定的是,去年以來,人民銀行支付系統成功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鄭州特大暴雨等重大突發事件,保持100%的系統可用性,有力支撐了貨幣政策傳導、金融穩定乃至社會穩定。
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商業銀行、支付機構核心系統故障時有發生,有的還波及人民銀行支付系統,暴露出部分機構在技術和管理上的短板和漏洞。比如,近期某全國性銀行主機系統基礎軟件補丁升級導致核心系統故障,影響手機銀行、自助設備、柜面等渠道,造成200余萬筆交易失敗。對這些風險和問題,各方都需要深刻反思,妥善解決。此外,面對可能出現的疫情流行、極端天氣、斷電斷網等突發情況,保障支付基礎設施業務連續性的任務更加艱巨,這不僅需要產業各方上好“應急處置課”,更要練好“安全基本功”,全方位增強支付基礎設施的韌性。
三、謀劃長遠發展,持續推動支付產業融入新發展格局
“十四五”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的第一個五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形勢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著眼長遠、把握大勢,既要堅守“支付為民”初心,確保一切發展為了人民;還要旗幟鮮明地樹立“支付為國”理念,牢記“國之大者”,堅決服從、服務于國家戰略大局。
(一)堅持人民至上,堅決推動支付領域反壟斷向縱深發展
支付產業與人民群眾息息相關,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才能在發展中凝聚攻堅克難、推動支付產業發展的強大力量。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更是維護人民利益、回應人民期待、增進人民福祉的具體實踐。下一步,在強化大型平臺企業監管中,我們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的決心沒有變,建設高標準支付服務市場體系、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決心沒有變,踐行“支付為民”和服務實體經濟的初心也沒有變。我們不僅要扎實推進整改工作,還要做好整改“后半篇文章”,要以平臺企業整改為抓手,進一步優化支付產業生態,規范市場發展秩序,推動支付產業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我們要堅持發展和規范并重,明確規則,劃清底線,促進公平競爭,維護支付消費者合法權益,推動平臺企業在良性軌道上做大做強。具體而言,要聚焦主責主業,堅持支付業務回歸本源,從頁面展示、協議擬訂、業務流程、風險防控等全流程清晰把握支付服務主體角色定位與業務邊界,斷開支付服務與金融產品不當連接,禁止變相違規從事金融業務,遏制無序擴張亂象;要聚焦交易透明,加強支付領域數據透傳和算法監管,做到支付交易信息的完整準確標識、傳遞和處理,確保其在支付全流程可穿透關聯,保障支付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要聚焦公平競爭,推動平臺企業真正有序開放支付接口,嚴禁排他性、歧視性支付協議,保障支付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必須強調的是,平臺企業要站在維護國家安全和人民群眾利益的高度,妥善處理公共利益和私人盈利的關系,切實保護用戶信息和數據安全。
(二)堅持全局觀念,堅定扛起“支付為國”的責任擔當
支付體系是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的基石,關乎國家利益。產業各方在發展進程中必須講政治、謀大事、顧大局,才能把支付體系發展建立在更加安全可靠的基礎之上。
一是緊扣中央決策部署,持續打擊治理跨境賭博和電信網絡詐騙“資金鏈”。圍繞“資金鏈”治理,堅持重點打擊和久久為功相結合,始終保持對涉賭涉詐團伙的高壓攻勢。無論是支付工具、賬戶、還是特約商戶,都要管嚴、管好、管到位,用好監管抓手。具體而言,要深入存量排查清理,做好涉案賬戶倒查和分析,開展“一人多卡”、睡眠卡整治;要深化技防建設,加快推進反詐反賭資金交易查詢平臺建設,加強風險監測預警,提升打擊治理有效性和精準度。
二是立足國家戰略大局,精心保障北京冬奧會支付服務。冬奧會籌辦工作已進入全面沖刺階段,產業各方要強化政治擔當,增強責任感、使命感,查漏補缺、攻堅克難,高標準、嚴要求推進賬戶服務、受理環境建設、現鈔服務、外幣兌換、數字人民幣試點等各項工作,重點解決境內人員在紅線區域內的支付服務問題,最大程度地保障境外來華人員支付便利。強化安全意識,建立健全支付安全保障機制,充分評估風險,制定專項應急預案,保障冬奧會期間支付清算業務處理連續穩定。
三是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切實加強數據治理和信息保護。數據作為一種新型生產要素的重要性與日俱增,數據風險與安全問題也愈發突出。全球經貿交易、技術交流、資源分享等跨國合作日益頻繁,數據跨境流動不可避免。在此背景下,數據保護與治理不僅關乎數據的開發利用與安全問題,而且與國家主權、國家安全、公共利益等休戚相關。產業各方要學好用好個人信息保護相關法律法規,以國家和人民利益為重,杜絕非法跨境數據流動;要落實“知情同意”“最小必要”原則,保障數據采集、處理、存儲合法合規;要落實“信息使用或提供須依法”原則,保障信息使用與對外提供合法合規;要落實“信息安全”原則,通過業務隔離、分級授權、崗位制衡等制度安排,筑牢信息安全“防火墻”,保障支付數據安全和風險可控。
四是統籌發展和安全,多措并舉提升跨境支付水平。要認真落實“十四五”規劃中“加強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建設”的要求,持續加大CIPS推廣力度,拓寬境外業務覆蓋面,擴大業務規模。積極支持有條件的市場主體布局全球,鼓勵更多的中國模式、中國方案走出國門、惠及世界,以安全、高效、便捷的中國支付參與國際競爭、服務全球市場。要加快出臺跨境支付服務相關制度,規范跨境支付業務發展,著力增強自身競爭能力、監管能力和風險防控能力。
(三)堅持深化改革,在更高水平上實現支付服務供求關系的動態平衡
支付產業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把握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用好“改革”這個關鍵一招,才能將發展潛力轉化為支付產業發展的動力、活力和韌性,促進支付產業高基數上的高質量發展。
一是管好資金入口,持續推進銀行賬戶管理改革。當前,政府職能要求、金融發展程度、科技運用水平等的發展變化,對銀行賬戶體系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將以“維護經濟金融秩序、優化營商環境”為目標,結合近年來賬戶管理實踐中探索形成的經驗做法,統籌管理銀行賬戶與支付賬戶、本幣賬戶與外幣賬戶、單位賬戶與個人賬戶,實施賬戶分類分級管理,打造適應政府管理、企業經營、銀行發展和監管需要的單位銀行賬戶體系。各銀行機構要在現有賬戶管理框架下,嚴格落實“兩個不減、兩個加強”要求,統籌做好賬戶風險防控和優化服務,密切關注部分群體“開戶難”問題,著力破除隱形壁壘,有效滿足各類群體的資金結算需求。
二是暢通資金渠道,持續優化支付清算服務。打通現代化流通體系中資金循環的堵點、難點,進一步提升境內、跨境資金循環效率,確保大額資金流轉暢通、小額資金匯劃便捷,建立健全突發事件應急機制,切實加強支付清算業務連續性管理,為國內國際雙循環提供有力支撐。
三是豐富支付產品供給,持續提升支付服務可獲得性。產業各方要聚焦小微企業、農民群眾、老年群體,提供量身定制的數字支付服務,打造“關懷版”“大字版”“民族語言版”等更貼合老百姓需求的產品與服務,幫扶特殊群體能用、會用、敢用新興支付工具,有效彌合群體間數字鴻溝,促進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擴容提質。
四是降低資金運轉成本,推動支付領域減費讓利政策落地見效。產業各方要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同頻共振、同向發力,全面落實12條降低手續費的措施,將優惠政策精準有效傳導至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切實支持市場主體紓困發展。同時,也要按照商業可持續原則,從企業長遠發展考慮,轉變提供同質化服務、以價格為單一競爭要素的經營理念,促進在細分領域提供差異化、個性化的支付服務。
(四)堅持守正創新,共同筑牢支付產業健康發展防線
金融科技迅猛發展,我國移動支付普及率和規模已位居世界首位。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持續推進,風險的形態、路徑和安全邊界也在發生變化。如何實施有效監管,尚不存在統一標準和最優解。但是,科技是手段不是目的,不能成為違法違規行為的“保護色”。產業各方只有在審慎監管前提下守正創新,才能在重大考驗面前把穩方向、保持定力,妥善應對風險挑戰。下一步,監管部門將堅持嚴監管主基調,持續鞏固“政府監管、行業自律、公司治理、社會監督”四位一體監管體系,推動《非銀行支付機構條例》盡快出臺,夯實支付產業監管的法治基礎;嚴厲打擊非法支付活動,堅決遏制部分機構短期機會主義傾向和與監管博弈的企圖,堅決打消其繞開監管尋求不正當競爭優勢的念頭;借力科技創新,提高支付業務事中事后風險監測能力,有效提升支付風險防控水平。產業各方也要主動配合監管,在推出創新服務、發生重大事項時,及時向監管部門報告。
建立網絡支付“四方模式”是各方在發展中逐步形成的共識。銀聯、網聯要主動發揮清算機構的樞紐、組織、協調作用,會同成員機構合理界定賬戶側、收單側的角色定位,建立健全統一的技術、業務、風控等規則和標準,為實現網絡支付互聯互通奠定基礎。各銀行、支付機構要著眼網絡支付市場發展大局和長遠,積極參與“四方模式”建設,群策群力,促進開放、合作、資源共享及市場公平競爭,推動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最后,我想強調一下,“雙十一”臨近,面對網絡支付業務量持續高位運行的新常態,產業各方要高度重視“雙十一”峰值保障工作,強化協調聯動,細化保障安排,嚴格落實峰值保障各項要求和責任,確保支付清算系統安全穩定運行,不斷改善人民群眾的支付體驗。
各位來賓,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切偉大成就都是接續奮斗的結果,一切偉大事業都需要在繼往開來中推進”。今天,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讓我們凝心聚力,繼往開來,恪守“支付為民”初心,樹立“支付為國”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共同譜寫支付產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預祝本次論壇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潘翹楚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