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產品個人風險測評調查:資料真實性審核難題猶存

銀行理財產品個人風險測評調查:資料真實性審核難題猶存
2021年05月14日 21:07 新浪財經綜合

  原標題:銀行理財產品個人風險測評調查:違規推薦要遭罰、資料真實性審核難題猶存

  來源:北京商報

  記者:孟凡霞 宋亦桐

  “資管新規”之后,凈值型理財產品已成為主流,為了實現理財業務的風險匹配,已有不少銀行著手將個人客戶風險測評進行了優化調整。5月13日,北京商報記者對北京地區部分銀行網點進行了走訪調查,在調查過程中記者看到,當前銀行推出的個人客戶風險測評問卷除了可以更準確地傳達產品特性、揭示產品風險之外,也能更準確地識別客戶投資偏好和風險。但如果投資者因為想買到高收益產品未如實填寫測評內容,銀行對測評問卷真實性審核難題依舊存在。

  未按客戶能力匹配推薦產品要受罰

  銀行理財市場總共有理財產品、個人投資者兩種風險評級,理財產品評級共有5級,分別為PR1(低風險)、PR2(中低風險)、PR3(中風險)、PR4(中高風險)、PR5(高風險)。個人投資者評級分為5級,分別為C1(保守型)、C2(穩健型)、C3(平衡型)、C4(進取型)、C5(激進型)。

  由于每款理財產品風險等級不同,個人客戶風險測評可以讓投資者更清晰地明白自己的風險偏好水平,也有利于投資者判斷哪類產品和自己的風險偏好相匹配。5月13日,北京商報記者對北京地區部分銀行網點進行了走訪調查,多位銀行理財經理向記者明確,銀行已嚴格要求把控客戶風險,理財經理推薦產品也要基于客戶風險承受能力之內。也有理財經理向記者表示,如果未按客戶能力匹配產品,銀行對員工也會有相應的處罰措施。

  一般情況下,個人投資者在首次購買理財產品時都需要在銀行柜臺做風險調查測評問卷,向銀行明示年齡、家庭總資產、投資經驗、投資態度、投資目的、可接受最長投資期限等內容。

  一位股份制銀行理財經理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稱,銀行推薦產品肯定要基于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如果產品風險很高,按照正常情況,合規上不允許推薦給客戶,理財經理不能推薦比客戶風險承受能力高的產品。

  理財產品風險評級共有5級,所以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也有5檔劃分,例如經過測評后,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為平衡型,投資者就可以購買包括平衡型在內的謹慎型、穩健型三類產品,而不可購買超出平衡型風險承受能力之上的進取型、激進型產品。

  上述股份制銀行理財經理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理財經理推薦一個理財產品一定是基于客戶風險等級承受能力之內,如果違規操作銀行也會對員工有相應的處罰措施。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有一些客戶風險等級為平衡型,但購買的基金定投產品類別為進取型、激進型。這時候理財經理會再對客戶做二次征詢和錄音,不會隨隨便便給客戶去做購買。

  在看懂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卜振興看來,隨著資管產品凈值化的轉型,理財產品的波動明顯增強,加上客戶的適當性管理已經迫不及待,必須讓客戶購買與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的產品。

  問卷真實性審核難題依舊存在

  優化調整主觀測評問卷,無疑對深化客戶自我風險承受能力認知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長久以來,個人客戶風險測評一直免不了“走過場”的尷尬境地。北京商報記者在調查中也注意到,如果在首次購買理財產品時,投資者因為想買到高收益產品未如實填寫測評內容,銀行也無法進行有效甄別。

  在一家國有大行網點,該行理財經理向記者介紹,個人客戶風險測評問卷可以填寫多次,第一次如果評估沒有通過的第二天重新填寫測評就可以,從家庭總資產指標來說,銀行只能監測到客戶在本行的資產,風險測評問卷的內容也不會上央行征信,填寫什么內容都是根據客戶自身情況來選,但需要風險自擔。

  根據中國理財網數據顯示,截至5月13日,目前在售的銀行理財產品共有849只,其中五級(高風險)產品有5只,四級(中高風險)產品有1只,三級(中風險)產品有89只,二級(中低風險)產品有734只,一級(低風險)產品有20只,雖然中低風險理財產品依舊為發行主流,但中高風險產品也已經占有一席之地。如果投資者對中高風險理財產品概念模糊,導致一昧追求高收益偽造個人風險測評內容購買產品,那風險問卷作用將被弱化。

  在調查過程中,一位股份制銀行理財經理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風險評估問卷由客戶自行填寫,銀行也沒辦法確定客戶填寫的問卷內容,也無法進行干預”。

  另一位國有大行網點理財經理也向記者直言,“風險能力是客戶自己的,客戶怎么填寫,銀行只負責對客戶進行打分,真實性我們也無法核實。比如風險測評有效期為一年,客戶中途可以根據自己風險級別隨便進行調整,但只能改2-3次,有次數限制。因此,建議客戶根據真實情況填寫,這也是對自己負責”。

  談及銀行在個人客戶風險測評問卷真實性審核環節的薄弱性,資深銀行業分析人士王劍輝認為,較好的選擇是銀行應主要甄別兩類客戶,一類是完全低風險需求,另一類是完全高風險需求,從實際操作過程來看,完全低風險需求的客戶所需的服務基本上就是存取貸款,在理財產品購買層面會有相對理智的選擇。對于激進的投資者,銀行需要在監管政策允許的前提下,開發出既符合投資者需求,又能在銀行層面上控制風險、合規合法經營的投資產品。

  “對于大多數客戶來說,調查環節不應該‘一刀切’,讓所有人都填一張標準格式的表格,這樣推廣工作不是很容易,可以使用另一種簡單的表格來進行調查工作。”王劍輝說道。

  加強風險測評結果事中事后審查

  在金融市場整體風險上升、個別金融產品價格產生極端波動的背景下,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已有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工商銀行著手優化調整了個人客戶風險評估業務。5月12日,興業銀行也宣布,將于近日啟用新版《個人客戶風險承受能力評估問卷》更加全面、合理地從客戶年齡、財務狀況、投資經驗、投資目的、收益預期、風險偏好、流動性要求、風險認識和風險損失承受程度等方面反映客戶真實的風險承受程度。

  從已經宣布調整的銀行可以看到,大部分銀行都將調整目光瞄向了銀行理財、基金、金融衍生理財等產品上,這也對銀行風險測評業務和投資者風險認知提出了更高要求。

  從銀行角度來說,一位銀行業從業人士認為,銀行應加強風險測評標準的統一;加強對風險測評結果的事中事后審查;一旦商業銀行違反相關規定,必須給予必要的處罰。

  投資者層面,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建議稱,首先,投資者需要進行自身的投資教育,主動適應線上理財產品的發行特性。其次,投資者在線上填寫測評、訂立合同時,獨立性更強,首次簽約時更需注意對自身風險偏好的審視。最后,投資者需更加關注不同類別理財投資機構和產品的不同,投入精力依據自身風險偏好和投資原則進行產品篩選。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戴菁菁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5-18 和輝光電 688538 --
  • 05-17 東鵬飲料 605499 46.27
  • 05-17 海程邦達 603836 16.84
  • 05-14 百川暢銀 300614 9.19
  • 05-14 愛慕股份 603511 20.99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