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消息,近日,華夏銀行行長張健華在參加《雨珊會客廳》節目時表示,互聯網存貸新規給中小銀行帶來了幾方面挑戰,也帶來一定市場機遇。從機遇的角度來看,對于大平臺來說,第一它不能直接去做高的杠桿了,它要想直接自己去做,成本、整個資本承受不了的,它其實把市場又還回到銀行來了。
而在挑戰方面,新規對于銀行自身的要求高了,數字化的能力、風控、內部管理、人才、技術,包括科技力量、模型的構建能力。
自建風控難在缺乏多維度數據
今年以來,互聯網存貸款市場發生重要變化,銀保監會相繼發布了兩個通知,對商業銀行開展互聯網存貸款業務提出了更嚴格的監管要求,各家互聯網平臺紛紛下架銀行存款產品,互聯網貸款的合作方出資比例提高到了30%。
一系列規定讓部分中小銀行壓力倍增,甚至對數字化轉型的前景產生了迷茫,他們該如何應對?中小銀行主要面臨哪些挑戰?
對此,張健華表示,未來的挑戰可能來自于幾個方面。第一個最主要的就是風險評估的問題。第二個就是和平臺的合作模式的問題。
“特別是中小銀行,在做線上貸款的時候,流量或獲客還是來自于這些平臺。合作要有新的模式,以往的無論是聯合貸也好,還是助貸模式也好,可能都有很大變化。比如聯合貸對于平臺機構要求它必須有貸款資質,至少要有一個小額貸款公司,甚至于是互聯網的銀行,或者是消費金融公司牌照。很多平臺它還不見得有,這就是一個挑戰。”
此外,張健華表示,以往的聯合貸也好,或是助貸也好,對于中小銀行來說,它都要求有自建的風控模型。現在線上貸款的風控,最核心的一個點是多維度的大數據。事實上,銀行能獲得的數據量是很小的。而這些跟平臺的合作,目前的模式上來說,它其實提供的信息量也有限,它手里掌握的大量平臺上的信息,最多提供一些監管要求的信貸主要的項目。但是它手里掌握的大量的平臺上的交易信息,它自有的那些可能維度很多,數據量很大,它是沒有義務給的。
如果要求銀行自建的模型,很大程度上還要依賴于它推送的數據的質量。自己的信息數據可靠度、可信度能不能達到標準?我們沒有那么大量的數據維度,只有一些基本的數據。中小銀行要真正想能夠跟上數字化,未來可能除了依托這些大的平臺以外,還要有一個公共的數據基礎設施。
互聯網存款可能帶來流動性風險
今年年初發布的互聯網存款管理辦法,對區域性銀行的影響深遠。一些銀行的行長也開啟了微商模式,拼命在朋友圈曬存款產品、拉客戶。那么面對攬儲困難,銀行該怎么做?
對此,張健華表示,互聯網的存款,如果說是他自己的銀行網站、APP去做線上網銀業務,這個應該是沒問題的。現在出問題的出在它和平臺機構合作,它在很多平臺上去直接去銷售存款產品了。銀保監會和人民銀行聯合出臺的規定已經把這個問題講的比較明白了,確實它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
對小銀行來說,線上的存款,除了地域的業務的超范圍以外,還面臨一個問題:網上能銷售出去的,實際都是高息產品。“高息對它來說又是一個雙刃劍,就是一方面可能是增加了資金來源,但另一方面成本能不能承受?為什么銀行業對高息那么敏感?因為高息往往伴隨著就是負債端高息,資產端要求風控能力,包括撥備的水平都要相應的跟上才行。跟不上的話,將來要出問題就是大問題。”
還一個就是流動性風險。互聯網上的產品是高度敏感的、流動性極強的。“2006年我在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跟他們做過很多交流。互聯網存款產品,美國十幾年前就有了,當時他們叫做天空存款。凡是吸收這種sky deposit的銀行,監管部門是對它是高度監管的。”
張健華表示,作為一個高風險機構,。互聯網存款是要提高監管頻率,是要加強現場檢查頻率的,因為它不穩定。他們還是強調核心存款,核心存款是什么?商業銀行核心存款其實就是他的企業的結算存款和居民的儲蓄存款。
“小銀行在這方面可能還面臨著一個就是自己的技術能力的提高。沒有高技術水平,別說是存款,可能傳統的互聯網上存款都拿不到,傳統的客戶可能也會丟。”
責任編輯:趙子牛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