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年內支付牌照持續縮量 馬太效應倒逼中小機構轉型
來源:北京商報
北京商報訊(記者 岳品瑜 劉四紅)業績增收不增利、罰單總額翻倍、收單業務見頂、牌照持續縮量……回顧2020年,大多數支付機構都不好過。在多位分析人士看來,延續往年的發展趨勢,支付行業2020年持續嚴監管,行業仍在不斷分化。中小支付機構求生艱難下,預計后續會有更多支付機構向綜合型的產業服務商進行轉型;此外,國內市場的成熟也將推動支付機構進行海外業務的拓展。
12月28日,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20年,央行已對支付機構開出至少64張罰單,罰沒金額達3.07億元,罰單金額已超去年總額的2倍。
一方面是“雙罰”趨勢明顯,近半罰單涉及“雙罰”,除了機構層面處罰外,監管對違規責任人的處罰力度也在加大。
另一方面是大額罰單增多,65張罰單中,包括1張億元級罰單、5張千萬元級罰單以及11張百萬元級罰單。例如商銀信公司涉16項違規行為,于4月29日被央行一次性罰沒1.16億元,刷新支付罰單最高紀錄,此外又因違反規定將境內外匯轉移境外,于11月27日被外匯局處以290萬元的罰單。
而在監管趨嚴、機構違規成本增高的同時,在2020年疫情沖擊波下,不少支付機構還面臨著收單業務天花板見頂、業績增長難的壓力。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年內,包括合利寶等不少支付機構陷入增收不增利的經營困局,此外,也不乏商銀信、騰付通等支付機構,因為債務纏身被法院多次列入“被執行人”。
多個因素促使下,支付牌照也似乎不如往年“吃香”。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2020年,第三方支付牌照仍在持續縮量中。年內央行已注銷4家支付機構,分別是御嘉支付有限公司、艾登瑞德(中國)有限公司、江蘇省電子商務服務中心有限責任公司、安徽華夏通支付有限公司。4家機構均涉及預付卡發行與受理業務,其中一家還持有互聯網支付牌照,而這也是已注銷機構中的首張互聯網支付牌照。
不過,2020年支付行業也并非全是“壞消息”。中小機構被洗牌出局的另一面,也新增了拼多多、攜程、字節跳動等多家互聯網巨頭涌入。“鯰魚入場”,在業內人士看來,競爭不斷加劇下,將會驅使越來越多的支付機構進行SaaS、智能營銷、數據分析等一系列增值服務的拓展,機構將向綜合型的產業服務商進行轉型升級;此外,國內市場的成熟也將推動支付機構進行海外業務的拓展,其中科技驅動型支付機構將具有廣闊潛力。
2020年對于各行各業來說都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支付行業也不例外。“2020年既有巨頭加速入場,也有中小機構陸續退場,相比往年兩極分化不斷加劇。”在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看來,用三個詞來概括的話,主要體現為“規范化”、“創新化”與“市場化”。規范層面,監管加大對支付機構的處罰,大額罰單層出不窮,隨著監管科技的不斷精進,一些邊邊角角的“小動作”也難逃監管法眼;創新層面,支付機構參與金融科技創新項目試點、參與數字人民幣等,科技驅動的星辰大海值得更多金融科技公司積極探索;市場層面,銀聯商務與連連數字等支付機構競相傳來計劃上市消息,給支付業注入了強心劑。
蘇筱芮認為,預計支付行業的馬太效應將繼續凸顯,中小支付機構需要未雨綢繆,提早謀劃。首先需在商戶機構綜合服務解決方案上不斷完善改進,有針對性地做好用戶留存;此外也需要適當考慮外部場景的接入與合作,力爭通過“小而美”的方式與大型機構錯位競爭。轉型、出海是其中一條出路,但出海也面臨各種海外監管的不確定性,中小機構需要明確賽道,不跟風、不盲從,謹慎選擇賽道精耕細作。
責任編輯:戴菁菁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