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榮:建設金融科技產業生態體系過程中不能放松對人的管理

李東榮:建設金融科技產業生態體系過程中不能放松對人的管理
2020年11月09日 11:26 新浪財經

  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發展論壇11月8日在廣東東莞舉行。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在論壇上表示,在建設金融科技產業生態體系的過程中,我們絕不能忽視金融科技的雙刃劍效應,更不能放松對技術背后人的管理。

  他表示,應該探索將金融科技納入粵港澳常態化監管協調溝通機制,加強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具、監管科技等領域的交流合作。結合本地情況探索總結出好的經驗、好的手段、好的方法,相互借鑒,共同提高。

  以下為嘉賓發言實錄:

  李東榮:尊敬的各位嘉賓,大家下午好!

  此次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發展論壇的召開,正值全國上下深入學習領會和組織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之際,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最重要的內容,就是指明了“十四五”時期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方向和重大方針。其中,明確提出了“要關鍵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強金融普惠性”。這一段清晰的表述,可以說是為我們整個大灣區發展金融科技指明了方向,確定了重點,提出了要求。

  我始終認為提升一個區域乃至一個國家的金融科技水平,靠的絕對不是某一個企業或者某項技術單兵突進,而是需要整個金融科技產業生態體系協同發展,在生態形成的過程中,我們的創新導向是否正確,我們的基礎設施是否健全,我們的制度供給是否恰當,我們的產研結合是否嚴密,風險監管是否有效,所有的這些生態因素,都會直接著影響著這個區域乃至整個國家的金融科技整體競爭力和發展水平。

  客觀地說,粵港澳大灣區在地理區位、經濟實力、創新要素、政策環境等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綜合優勢,如果規劃發展得當,完全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建設一個更加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金融科技產業生態體系,所以今天我就想圍繞著如何推進大灣區金融科技、產業生態體系的建設談幾點我個人的思考意見,供大家參考。

  一是樹立金融為民、科技向善的正確導向。建設金融科技產業生態體系始終應重點圍繞人民群眾和實體經濟的多樣化金融需求,要找準這些有群眾基礎的客觀需求,這是最根本的一條。只有這樣我們在金融科技產業生態的建設上,才不會走偏方向。目前,國家已經發布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人民銀行等四部委也發布了《關于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這些政策的出臺為充分發揮金融科技在資源配置精準化、服務渠道全時化、業務流程自動化、風險管理智能化等方面的優勢提供了更好的政策支持。因此,金融機構應該努力圍繞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企業、個人、社會所需要的金融服務需求,努力開發出更加切合實際需要的數字金融產品,助力培育數字經濟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經濟增長新動能,持續推動小微、三農等普惠金融業務擴面、提質、降本,探索推進金融科技與綠色金融、科創金融的融合創新,真正讓老百姓和實體企業得到便利、拉到實惠、感到滿意。

  二是堅持改革創新的毅力。歷史實踐證明,改革創新是推動中國社會不斷前進發展最重要的驅動力,這在改革開放后的廣東更是得到了雄辯的證明,所以我想在大灣區推進金融科技產業生態建設,一定要深刻準確地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特區成立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精神,并以此去推動大灣區的金融科技產業生態建設。

  三是夯實數字金融基礎設施支撐。所謂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沒有強有力的基礎設施支撐,再先進的金融科技也都是沙灘上蓋大樓不穩當。鑒于此,議應多措并舉地推動與數字金融活動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如推動粵港澳網間互聯寬帶擴容和通信資費合理下降,全面布局基于互聯網協議第6版(IPv6)的下一代互聯網,加快5G數據中心建設以及在金融業的探索應用。為金融科技產業生態發展提供高速率、廣普及、全覆蓋的數字基礎設施支撐,這是一個基本面。

  按照粵港澳金融市場和金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既定政策安排,進一步擴大支付網絡和工具覆蓋面,推動移動支付工具在大灣區互通使用,支持粵港澳三地征信機構依法開展跨境合作,探索推進征信產品互認,綜合應用區塊鏈、多方計算、聯邦學習等技術,促進金融數據與產業數據的安全融合應用,提升支付信用、金融數據等基礎設施的服務水平。

  四是優化金融科技標準規則供給。古語說“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建設金融科技產業生態體系,必須注重發揮標準、規則的激勵約束作用,在這次論壇上,我注意到許多專家都提到了要加快粵港澳三地的互聯互通,在很多方面不僅是金融方面,欲想互聯互通就繞不開一個統一標準、規則或者說能夠靈活轉化的標準規則,我認為應該鼓勵大灣區從業機構積極參與金融科技領域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團體標準的研制,建設覆蓋全業態、全生命周期的金融科技標準規范和檢測認證體系,加快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應用程序接口、移動金融APP、金融數據安全等金融科技標準在大灣區落地實施。

  同時,要加強粵港澳金融科技的標準合作,在移動支付、數字銀行等部分優勢領域,共同參與甚至主導有關金融科技國際標準規則的制定,為金融科技的國際治理貢獻中國的方案和中國的智慧。

  五是促進產學研多方協同聯動,堅持科技自立自強導向,優化完善立足灣區、服務中國、輻射全球的金融科技產業鏈體系。在大灣區、廣東省境內以及香港、澳門科技資源、教育資源、技術資源應該是有很多優勢,特別從人才儲備上來看,三地金融人才、法律人才、技術人才、現代數字技術人才具有一定的優勢,如果更好凝聚優勢,為灣區共同需求服務,我覺得是很大的優勢。

  要著力建設安全可控的金融科技公共服務平臺和開源社區,加快高校金融科技專業設置和跨學科體系建設,廣東金融學院專門設置了金融科技專業,是本科專業,有些院校還是,但是布置不是太多,在廣東走得還是比較快的。積極支持產學研各方通過聯合實驗室,專項課題組等形式,加快前沿基礎理論研究和關鍵共性技術攻關,推動科技成果在金融場景中的及時轉化和有效應用。同時,結合灣區各地功能布局和產業分工,科學地設立產業園區、孵化器、特色小鎮、眾創空間等金融科技的載體。要注意發展法律咨詢、知識產權、風險投資、創業孵化、培訓認證等專業配套服務,形成特色化、差異化的金融科技產業集群和生態布局。

  六是加強金融科技監管協調合作。縱觀人類金融發展史,隨著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金融創新和風險監管總是在你追我趕的動態博弈和螺旋式上升中,尋求更高水平的平衡。在建設金融科技產業生態體系的過程中,我們絕不能忽視金融科技的雙刃劍效應,更不能放松對技術背后人的管理。因此,應該探索將金融科技納入粵港澳常態化監管協調溝通機制,加強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具、監管科技等領域的交流合作。結合本地情況探索總結出好的經驗、好的手段、好的方法,相互借鑒,共同提高。

  應該積極推進大灣區金融科技的統計監測和風險預警體系建設,研究針對金融科技領域的監管信息共享,風險聯動應對和應急處置安排,推動大灣區相關跨境金融服務監管標準趨同。因為涉及到跨境,如果標準差異太大,影響互通的效益,避免出現監管套利問題。同時,要加強粵港澳金融消費者保護,促進三地金融管理部門,行業協會加強交流協作,探索建立與國際接軌的多層次金融糾紛解決機制,創新金融消費者教育的渠道與方式,著力提升整個大灣區金融消費者整體素質金融素養和風險識別以及防范能力。

  各位嘉賓,建設高質量的金融科技產業生態體系,提升大灣區金融科技整體競爭力和發展水平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凝聚政府、市場和社會各方智慧和力量,我們期盼粵港澳三地金融管理部門、行業自律組織、從業機構和廣大金融消費者共同努力,攜手推進灣區金融科技產業生態體系建設,為增強大灣區發展活力和國際競爭力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金融服務保障。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杜琰 SF007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11-11 中控技術 688777 --
  • 11-11 明新旭騰 605068 --
  • 11-11 仲景食品 300908 --
  • 11-09 康平科技 300907 14.3
  • 11-09 匯創達 300909 29.57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