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最高法將降低民間借貸利率保護上限
來源:北京商報網
7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聯合國家發改委共同發布《關于為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以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從市場主體、產權保護、公平交易、市場秩序、民生保障、服務開放、高效解紛等7個方面,提出31條貫徹意見。其中不乏針對當下熱點司法問題的回應,例如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設置是否過高、頻發的“互聯網+”消費糾紛案件如何處理等等。
“在起草《意見》的過程中,我們以剛剛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為基準,以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司法保障為主線,以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等為目標。可以預見,《意見》的頒布實施,對于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將發揮更好的司法服務和保障作用。”最高法審判委員會副部級專職委員賀小榮表示。
24%利率是否過高
值得關注的是,《意見》明確提出修改完善民間借貸司法解釋,大幅度降低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堅決否定高利轉貸、違法放貸行為的效力。
我國民間借貸市場是正規金融市場的必要補充,對于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據悉,現行的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源自2015年8月出臺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其中規定,“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另外,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借款人請求出借人返還已支付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最高法正在結合民法典的最新規定開展民間借貸司法解釋的修訂工作,調整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是其中的重要內容。”最高法民一庭庭長鄭學林表示,在當前形勢下,降低民間借貸利率保護上限對于紓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以及從源頭上防止“套路貸”“虛假貸”具有積極意義,也是最有效的解決方案。
鄭學林也表示,今年通過的民法典明確規定,國家禁止高利放貸,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另外,民法典擴大了擔保合同的范疇,為非典型擔保的裁判提供了法律依據,這是擔保觀念上的巨大進步。《意見》在服務企業融資方面明確指出,要依法認定保理、所有權保留等非典型擔保合同的效力,這對于促進商事交易健康發展,擴大企業融資擔保方式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意見》還指出,要規范金融市場投融資秩序。依法嚴懲非法集資犯罪行為,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對以金融創新為名掩蓋金融風險、規避金融監管、進行制度套利的違規行為,《意見》也明確要求,以其實際構成的法律關系認定合同效力和權利義務,同時要研究制定針對網絡借貸、資管計劃、場外配資、資產證券化、股權眾籌等金融現象的司法應對舉措。
聚焦“互聯網+”消費糾紛
從具體內容來看,《意見》提到服務保障擴大內需戰略,加大對“互聯網+”領域涉及的產品質量、旅游消費、教育培訓、通訊服務等消費糾紛案件的審判力度,依法認定設置消費陷阱或者霸王條款等損害消費者權益的不法行為及其法律責任,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如何加大審判力度?卓緯律師事務所管理合伙人孫志峰向北京商報記者分析:“一方面該文件明確提出了產品質量、旅游消費、教育培訓、通訊服務領域,從一個側面反映以上4個領域是互聯網+領域消費糾紛反映較多較集中的地方,故司法裁判可能會對以上4個領域給予更多的關注。如該條提到的,將依法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特別是懲罰性賠償制度,加大對互聯網+領域消費欺詐、制假售假等行為的打擊力度,加強對涉及霸王條款等格式合同案件的處理力度,依法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的統計數據,截至2020年3月,中國網絡購物(不含外賣、旅游、網約車、在線教育、視頻、音樂、游戲等)用戶規模達7.1億,較2018年底整漲1億,占網民整體的78.6%。隨著網絡消費的發展,網絡購物合同糾紛也逐年遞增。
如近來火熱的“直播帶貨”始終避不開“坑多”的質疑,據中國消費者協會6月29日發布的《“6·18”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6·18”期間消費者對于直播帶貨類的吐槽信息有11萬多條。由此也產生了大量的合同糾紛。中國消協有關負責人表示,直播帶貨平臺多、主體多、方式多、涉及商品或服務種類多,需要明確權利義務主體,盡快步入法治軌道。
“直播帶貨方面有法律的監管,但仍存在兩方面問題:一是平臺審核機制不完善,二是網絡直播帶貨宣傳不實。”浙江曉德律師事務所主任陳文明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直播帶貨的行為本質是廣告代言或廣告發布,宣傳主播及網絡平臺理應嚴格遵守相關的法律義務。
對于依法妥善審理互聯網交易糾紛案件,《意見》也直指目前糾紛中的難點和堵點有所表述。要求注意把握互聯網交易合同訂立的特殊規則,依法認定互聯網交易中電子合同、預約合同、格式合同的成立生效要件。準確界定電子商務平臺運營者、平臺內經營者、消費者及知識產權權利人的權利義務關系。
探索虛擬財產保護
除了強化對于個人的民生司法保障,關注民生領域的新變化,《意見》也將產權保護放到重要位置。
《意見》明確,對于數字貨幣、網絡虛擬財產、數據等新型權益的保護,要充分發揮司法裁判對產權保護的價值引領作用;打擊針對企業家和嚴重危害民營企業發展的違法犯罪行為,依法追繳民營企業被侵占、挪用的財物,完善財產返還和退賠制度。
在5月28日表決通過的《民法典》中,總則篇中明確規定:法律對數據、網絡虛擬財產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在世界范圍內,將虛擬財產的保護寫入民法典,是我國此次編撰民法典的一項立法創舉。”北京豐臺法院民事審判二庭法官助理莊永生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據悉,因網絡民事經濟活動而形成的虛擬財產的種類日益繁多、范圍不斷擴大,目前對于虛擬財產的范圍并無統一認識。莊永生認為,恰是由于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性質界定仍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探索,這是此次《民法典》中僅作出原則性規定的原因。
而《意見》明確要求發揮司法裁判對產權保護的價值引領作用,也正體現了數字時代司法上的探索。在未來一段時間,不排除仍由司法在個案審判中先進行探索。
責任編輯:王進和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