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民企信貸一線調研:融資冰與火 理性直面曾經不良

廣東民企信貸一線調研:融資冰與火 理性直面曾經不良
2019年08月03日 02:03 21世紀經濟報道

  原標題:觀當下,溯過往:廣東民企信貸一線調研

  相較華北、華東一些省份,彼時廣東省整體企業融資風險較為可控,一位大行信貸業務人士告訴記者,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廣東人對于信用較為審慎。

  編者按

  2019年的金融領域,最不缺的新聞事件就是“爆雷”,且很大部分事件的主體為民營企業,頻發到以致觀者“麻木”。在中央層面至銀行業金融機構自上而下的大力度推進扶持民企融資的浪潮中,我們也有了更多疑問,如何有效解決違約的問題?或者成效幾何?因此,我們一線深入民營經濟發達省份,在上周走訪浙江之后,又探訪廣東。 (周鵬峰)

  作為民營經濟大省,在民企違約勢頭不減的上半年,廣東相對多個民營經濟發達省份似乎多了一份從容。

  近日陸續公布的2019年上半年各省(市)GDP情況看,廣東以5.05萬億延續30年領跑趨勢,繼續保持全國第一。而廣東省政府披露數據顯示,2018年廣東民營經濟增加值為5.26萬億元,增長7.3%,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54.1%,民營經濟增加值列居全國第一。

  廣東信貸投放表現符合這一趨勢。廣東銀監局近日披露數據顯示,上半年廣東民營企業貸款余額(不含票據融資)4.29萬億元,增速達15.2%,占企業貸款余額比重為54.3%;較年初新增貸款4126億元,同比多增1054億元,占企業貸款增量比重達62.4%。

  尖兵省份的研究價值凸顯。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廣州、深圳、中山、佛山、珠海等地民營企業、銀行、相關監管部門多位人士,找尋廣東得以在違約潮中,持續輸血民企的邏輯,以及數據背后,民企的真實融資現狀。

  民企信貸三步策略

  一位股份行對公業務負責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無論從監管政策還是區域經濟環境,民企融資都是重中之重,但民企整體資質欠佳的憂慮始終存在,尤其民企中小微企業較多,銀行整體貸前、貸中、貸后風險管理難度較高,歷史來看相關貸款不良率較高。

  這一情況在近一兩年有了明顯的改善,一方面源自民企中優秀龍頭企業增多,另一方面也在于金融科技和政府層面信用體系建設相關配套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信貸投向民企動力增強。

  而對于銀行信貸投向民企的整體策略,上述股份行人士也指出,各行整體差異不大,主要圍繞以下三個維度:首先,對公投向重點為行業資質較好的龍頭企業或具有發展潛力的企業,通過與其簽署戰略客戶合作協議,在新增貸款或是綜合服務上向其傾斜,這部分客戶中廣東地區民企占比較大,可達50%左右,有的銀行比例可能更高。

  另一股份行信貸人士也指出,去年以來受政策影響,針對地方政府、房地產企業的融資項目儲備在整體上存在結構化的調整,乃至有所收縮。對房企,占用資本的傳統信貸投放有所收縮,銀行更傾向于提供多元化、投行化的項目融資方案,獲取中間業務收入。這一層面看,對民企的項目儲備則并未受太多限制,甚至有些公司總量有所增加。

  甚至因此,灰色地帶一度顯現。一位中小型民營房企財務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去年以來,房企融資已經越來越難,而普惠政策有風口,一些企業尤其是房企通過收購中小企業,再由中小企業進行貸款或融資,但今年這一做法則很難行得通了。

  第二個民企信貸策略方向為供應鏈金融,通過與核心企業合作,為其供應鏈上的中小企業整體授信。

  作為制造業集中的省份,廣東一直是供應鏈金融發展的活躍省份。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2018年廣東民營企業100強中,制造業占據49席。

  一位大行廣州分行對公業務人士告訴記者,近期就在推行與廣東某制造業企業的供應鏈金融產品,整體授信10億元,上線幾個月已向中下游企業發放貸款超過1億元。

  第三個方向為500萬以下的零售小微企業,風控普遍要求房產抵押,并且掌握其真實經營數據。

  細分來看,三種投向策略一方面與廣東省區域經濟特點吻合度較高,也與近期監管要求趨于吻合。

  7月29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信貸結構調整優化座談會上,對未來信貸結構調整提出的要求中第一條即為提高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和信用貸款占比,強調了加強科創企業、高技術制造業的金融服務能力。

  據21數據新聞實驗室統計,截至目前中國146家千億市值公司中,51家分布在粵港澳大灣區。龍頭民企的活躍與發展帶動了廣東經濟的發展,而政府與金融機構對民營經濟的政策支持也進一步帶動了一批有潛力的中小民營企業的發展。

  廣東省中山市某垃圾袋制造龍頭公司總經理告訴記者,該企業從2003年開始專注垃圾袋生產,當時全部銷往國外,零幾年產值就可達2.6億元,但隨著國外市場競爭加劇,該公司從2012年開始轉型做國內市場。因為有高新技術企業和獨家發明專利,在國內貸款和融資均較為順暢,還可享受地方政府的擔保和融資補貼。據記者計算,按照銀行給出的基準上浮15%的利率再扣除政府補貼,其最初融資利率在3%左右,遠低于市場水平。

  另一廣東藥企也在本輪政策紅利下獲得了不錯的融資體驗。該企業主告訴記者,其注冊地原為深圳,但受廠房建設用地限制,后遷至中山市,并成為該地政府重點引進項目,在拿地、審批、貸款多方面享受到政策優惠,以較低利率獲得了某大行中長期廠房建設貸款的支持。

  融資冰與火

  不難發現,獲得民企融資優惠政策的企業多為有政策導向支持的行業,或擁有高新技術企業認證或獨家發明專利的符合普惠政策的中小企業。

  廣東某大行對公業務人士告訴記者,對于當地大型有潛力的民企,只要符合政策導向和風控條件,即使出現暫時的流動性困難,也不會急著抽貸斷貸,而是看如何幫助其渡過流動性危機。比如無還本續貸,或為其進行新的抵押或其他金融產品支持。

  那對于普通民企來說,是否也能普遍享受到這種“融資幸福感”?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與多家民企企業主交流中發現,目前民企存在的流動性壓力不容忽視。

  “即使宏觀數據樂觀,企業仍然感覺壓力不小。廣東存在不少優質民企,財務相對健康。借新還舊對大部分企業來說普遍存在,對于最需要錢的那部分民營企業,融資渠道還很受限。今年有一些企業有美化財報的需求,也有一些企業主只能通過個人抵押貸款為企業續命。對于缺少抵押或質押率偏高的民企來說,銀行風險敞口一旦收緊,未來資金面有不小風險。”一位深圳教育企業的財務總監告訴記者。

  整體來看,廣東省產業以制造業、外貿為主,而貿易摩擦已令不少民企感受到了壓力。某車企銷售員工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去年銷售亮眼的某款車型今年銷量大幅下滑,也因此款車型的銷量下滑導致整個供應鏈的回款周期延長了至少一倍。

  前述國內垃圾袋生產龍頭企業主也表示,該企業目前仍兼顧國內與國外市場,外貿市場份額雖大,但凈利潤只有3%-5%,國內市場略高達7%-8%。融資成本方面,如果沒有政策補貼和高新技術企業的認證,普通民企在銀行的平均融資成本可以達到7%-8%,其他民間融資渠道則更高。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縱然整體廣東數據向好,但去年以來廣州、深圳等地陷入困境的外貿、金融、服務行業中小民企顯著增多。

  一位從事了8年外貿的深圳企業主告訴記者,外貿利潤率連年下滑,從最初的70%-80%下降至10%,10%的利潤率如果未形成規模,將很難覆蓋成本,為此該人士在今年年初關閉了公司。

  理性直面曾經的不良

  觀當下,溯過往。有意思的是,當記者與廣東省內信貸業務人士談及近年來如何平衡業務拓展和風險時,多半都會提及2013-2015年那一輪風險暴露時期。

  一位大行廣東某二級分行行長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幾年前他曾調去省行任職,當時面臨的第一個難題,就是不良的處置。

  “現在廣東省行無論是業務規模、增速、利潤、資產質量全行考評都位居前列,但是我們經歷過很難受的時段,主要是資產質量出了大問題。2013年開始,每年新增不良的壓力都有數十甚至上百億,集中處置的壓力非常大。而當時爆發風險的原因也較為復雜,一方面有宏觀經濟環境和廣東傳統產業低迷的影響,另一方面也有銀行貸款結構以及產品風控上的問題。這些問題也影響了廣東省金融機構的產品和風控。”他表示。

  官方數據顯示,廣東地區上一輪不良貸款集中暴露為 2013-2015年,廣東省不良率由2013年的1.07%抬升至2015年的1.57%,不良貸款余額在2014、2015年分別較上年增長35%與37%。

  不過,一位大行信貸業務人士告訴記者,相較華北、華東一些省份,廣東省整體企業融資風險較為可控,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廣東人對于信用較為審慎。

  他指出,前幾年銀行系統比較推崇的互聯互保模式,在中山就很難推行。“客戶告訴我,在錢上面,他連自己父親都信不過,如何相信一個外人為他進行擔保?”他直言,具有類似清醒思維的廣東企業主很多。

  不過2013-2015年的廣東依然沒有逃脫互聯互保在全國的風險蔓延。

  行業內普遍認為,鋼貿危機為廣東上一輪不良貸款風險抬頭的主要導火索,即當時廣東地區制造業與鋼材貿易業受到較大沖擊。但一位股份行佛山地區信貸業務人士告訴記者,佛山當時出現較多不良并非行業出現嚴重問題,而是融資模式弊端暴露。

  他指出,融資模式的弊端主要在三方面:第一是資金用途挪用;第二是聯保、 互保;第三是多重質押。

  首先是資金挪用問題,銀行明知投放給企業的資金并非用于主營業務,早期可能投資房地產業或創設地產公司,后來隨著房地產業發展空間不夠,資金可能轉向其他行業甚至民間借貸。“這明顯是具有極大風險的,但是作為行業普遍現狀,銀行和監管都未及時收緊敞口。”他直言。

  第二,聯保、互保模式在整個銀行業的推行,令短時間內鋼貿產業風險集中爆發。對民企來說,互保圈的存在使企業抱團心理增強,因為聯保、互保不僅要償還本企業債務,還要幫其他企業償還,當一家企業違約,多家企業共同違約的動機增強。

  另外鋼材或其他抵押品的多重質押,導致企業融資杠桿實際加大,而出現風險時銀行通過處置質押物追償價值亦面臨操作困境和減值難題。

  而經歷過上一輪風險的集中爆發,廣東地區金融機構對民營企業融資已經建立了自己相當清晰的思路與模式。

  21世紀經濟報道及其客戶端所刊載內容的知識產權均屬廣東二十一世紀環球經濟報社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詳情或獲取授權信息請點擊此處。

責任編輯:趙子牛

信貸 融資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8-14 小熊電器 002959 34.25
  • 08-12 中國廣核 003816 --
  • 08-06 海能實業 300787 27.33
  • 07-31 海星股份 603115 10.18
  • 07-31 微芯生物 688321 20.43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