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段思宇
近日,銀行發行二級資本債、可轉債的公告接連而至,掀起一波“補血”浪潮。
記者查詢Wind數據顯示,僅9月單月,商業銀行發行二級債共計1678億元,超過前8個月發行總和。截至10月19日,本月商業銀行已發行二級債903億元。
除了二級債外,今年以來,商業銀行發行可轉債、定增、優先股的腳步也正在加快。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上市銀行還共計約有2485億元的可轉債、292億元的定增和不超過1450億元的優先股正在路上。
隨著去杠桿、打破剛兌、上下穿透等監管要求的嚴格推進,銀行被暗藏的資本占用逐漸浮出水面,資本消耗加速。業內人士分析,盡管現下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可以達標,但呈下降趨勢,未來一段時間內將持續面臨資本緊張的壓力。
二級資本債迎來井噴
距離2018年年終大考僅有兩個多月,銀行似乎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補血潮”。定增優先股、可轉債、二級資本債等工具接連不斷,尤其是二級資本債近兩月迎來井噴,規模大幅上升。據Wind數據顯示,自9月以來,銀行二級資本債發行總額共計2881億元,其中包括中國進出口銀行發行的600億元。
東方金誠金融業務部李茜等人認為,這主要是受流動性寬松影響,加上央行最新發布的“理財新規”鼓勵有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回表需求的銀行發行二級資本債,因此發行一時火爆。
除此之外,今年以來,商業銀行發行可轉債、定增、優先股的腳步也正在加快。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上市銀行可轉債待發行規模2485億元,分別是交通銀行600億元、浦發銀行500億元、中信銀行400億元、民生銀行500億元、平安銀行260億元、江蘇銀行200億元和張家港行25億元;優先股待發行規模不超過1450億元,分別是工商銀行1000億元、興業銀行300億元、寧波銀行100億元、貴陽銀行50億元;定增待發行規模為292億元,發行主體為華夏銀行。
值得一提的是,近兩年可轉債發行加速,相關數據統計,去年和今年可轉債發行規模共計約2765億元,而在此前十年間,僅有民生、工行、中行3家發行過可轉債,規模僅為850億元。
一位券商分析師對記者稱,一直以來,定增是上市公司再融資的主要工具,但去年2月,監管對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進行修改,對定增有了新的限制,比如須間隔18個月,融資額不能超過市值的20%等,再加上政策支持,使得可轉債較受銀行青睞。
不論是可轉債、定增、優先股,還是二級債,都是商業銀行補充資本的主要渠道。對于銀行而言,一般可通過利潤留存、發行普通股(IPO、定增、配股)、可轉債(轉股后補充)補充核心一級資本;發行優先股補充其他一級資本;發行二級資本債或是利用超額撥備補充二級資本。
而面對當前的嚴監管和市場環境,銀行的同業、理財、投資等業務面臨新的挑戰,資本考核壓力亦逐增。根據銀監會的過渡期要求,2018年底前,國內商業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需分別達到7.5%、8.5%和10.5%,而系統重要性商業銀行則分別再加一個百分點。
可轉債轉股難
去年5月26日,原證監會出臺相關政策就可轉債和可交換債發行方式做出修訂,將“資金申購”改為“信用申購”,解決了可轉債和可交換債發行過充中產生的較大規模資金凍結的問題。
政策的支持加上可轉債自身的優勢,使其近兩年成為商業銀行再融資工具的主角。多家機構分析認為,相比其他再融資工具,可轉債具有三點優勢,一是轉股后可直接補充核心一級資本;二是不影響當期盈利能力指標,在逐步轉股后,才開始攤薄每股收益;三是票面利率低、融資成本較低。
然而,今年可轉債的轉股之路并非一帆風順。通常來講,一只可轉債的期限是6年,從公告預案到完成發行需要1年,發行半年后才能進入轉股期,之后便是資本與市場長達近5年的博弈。對于銀行而言,何時轉股和轉股價格十分重要。
截至目前,寧波銀行、江陰銀行、常熟銀行、無錫銀行、光大銀行已先后公告可轉債轉股情況,據悉,寧波銀行轉股率最高,為2.73%,其他四家尚不足0.005%,光大銀行僅為0.0003%。
而且,上述銀行曾多次下調轉股價格。據證監會公開資料顯示,發行可轉債后,因配股、增發、送股、分立及其他原因引起上市公司股份變動的,應同時調整轉股價格。修正后的轉股價格不低于前項規定的股東大會召開日前二十個交易日該公司股票交易均價和前一交易日的均價。
江陰銀行于5月3日第一次下調轉股價,由初始的9.16元/股向下修正為7.02元/股,而后分別在5月22日和8月28日連續兩次下調,調整后的價格為5.67元/股,最新收盤價為4.86元/股;常熟銀行和無錫銀行皆兩度向下修正股價,常熟銀行由初始的7.61元/股轉為5.76元/股,最新收盤價為5.68元/股;無錫銀行由初始的8.90元/股轉為6.70元/股,最新收盤價為4.97元/股。
“盡管銀行多次下調了轉股價,但很多投資人轉股意愿并不太高,”一位可轉債投資人向記者稱,“投資人轉股意愿主要取決于股票溢價率,若市場表現一直不好,股價上不去,股價可能比轉股價格還要低,那么從收益的角度去講,投資人不太愿意轉股。”換言之,一般只有當銀行股價高于約定的轉股價格時,投資者才會選擇轉股,否則大面積轉股可能還需依靠提前強制贖回。
資本壓力猶在
根據商業銀行此前發布的半年報來看,銀行業資本充足率整體達標程度尚可。但需注意的是,近幾年資本充足率出現下降趨勢,據Wind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上市銀行資本充足率從13.28%下落至13.13%。另據聯訊證券統計,中小銀行下降幅度更為明顯,從2015年的14.33%下降到2017年的13.98%。
具體來看,26家上市銀行中有15家銀行資本充足率較上年末有所下降;16家銀行一級資本充足率較上年末下降;14家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較上年末下降。另外,民生銀行、平安銀行、華夏銀行等7家銀行的多項資本充足相關指標距離監管紅線均在1%以下。
“未來一段時間,商業銀行的資本總量和結構仍將持續面臨壓力。”興業研究分析師郭益忻向第一財經稱,對于銀行而言,總量上需要支撐資產負債結構的調整和表外資產回表,結構上需要層級更高的一級資本來支撐部分業務的開展。
江浙一家城商行的資管副總向記者表示,資本充足率距離監管紅線過近會影響銀行短期規模擴張,通常情況下,商業銀行會積極采取措施進行補充。
郭益忻進一步解釋,目前監管機構引導商業銀行回歸傳統的存貸業務,而這一轉型大概率是一個資本資源消耗增加的過程,再加上資管新規帶來的表外資產(到期日遠超過渡期末的長期限非標資產、不良資產等)入表等,導致銀行資本總量緊張。
資本總量充足也無法高枕無憂,資本結構同樣重要。郭益忻提及,在大額風險暴露新規當中,業務的限額直接與一級資本掛鉤。同等情況下,有更多的一級資本,才能更充分有效地開展ABS等類別的業務。
“實際上,商業銀行的經營模式造就了其資本金壓力的一直存在,每隔一段時間,銀行就要進行資本金補充,為接下來的資產配置夯實基礎。”上述資管副總向記者稱。
今年3月,原銀監會等五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支持商業銀行資本工具創新的意見》,支持和鼓勵商業銀行在資本補充渠道上進行創新,為銀行發行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轉股型二級資本債券、含定期轉股條款資本債券以及總損失吸收能力債務工具等資本工具創造條件。之后,哈爾濱銀行、盛京銀行等上市銀行陸續發布公告稱擬發行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用于補充其他一級資本。
在郭益忻看來,雖然監管鼓勵發行包括永續債等創新資本工具,然而目前,創新資本工具成功發行的概率并不高。無論是用理論方法估計,還是參考境外優先股的收益率,永續債的中樞都很高(國有大行和股份行普遍在5.5%-6%,城商行和農商行普遍在7%以上)。“這樣的成本拿進來,幾乎沒有成規模的資產可配,從我們的調查結果來看,銀行能夠接受的價位要低得多,投資者們所期待的銀行永續債成規模地出現恐怕還要費些時日。”他說。
責任編輯:趙子牛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