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學軍:充分吸收亞洲金融危機經驗有助解決當前問題

于學軍:充分吸收亞洲金融危機經驗有助解決當前問題
2018年09月16日 09:20 新浪財經
圖為銀保監會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主席于學軍圖為銀保監會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主席于學軍

  新浪財經訊 9月16日消息,由《銀行家》雜志主辦的“2018中國銀行家論壇”今日在京舉行。本屆論壇主題為“轉型創新 重新出發”。銀保監會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主席于學軍在致辭時表示,中國今天所面臨的復雜的經濟金融形勢,與二十年前亞洲金融危機發生時,有許多相同相似之處。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只有充分掌握和吸收亞洲金融危機的歷史經驗,以及對中國經濟的傳導、影響,研究弄懂全球宏觀大勢的運行規律,才能更好地處置我們現在所面臨的風險、問題,更好地把握未來。

  以下為嘉賓發言實錄:

  于學軍:

  各位來賓、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金秋北京,涼爽宜人,我們銀行業的專家、學者相聚一堂,共同研討中國經濟、金融面臨的形勢、任務等,我能參與其中,感到有幸和高興!

  我和《銀行家》雜志有著深厚的淵源關系,可謂源遠流長。我曾在雜志上發表過不少文章;在深圳、江蘇工作期間,雜志社曾對我進行過專門采訪;我的頭像也曾平生第一次上過《銀行家》的封面。大概在2006年,有一次我到新加坡參加銀行業培訓,當時正好有一篇《銀行家》雜志的釆訪約稿,我幾乎每個晚上都在為這個稿件反復地修改。現在說起來,這都是十多年前的故事了,往事如煙,至今仍然歷歷在目。

  《銀行家》雜志自2005年開始主辦中國銀行家論壇,一年一度,至今已過去14個春秋。在這個平臺上,大家相互交流,啟發思想,分享智慧,為中國銀行業的改革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本次論壇的主題是“轉型創新,重新出發”,背景是圍繞著當前我國銀行業面臨的復雜形勢而確定的。其中在背景介紹中講到:“2018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既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東亞金融危機20周年、全球金融危機10周年,同時也是我國將防范化解系統性風險作為重點工作、新的金融監管體制開始運行之年”。

  我今天講的內容就是圍繞論壇的主題和背景,重點談談亞洲金融危機問題,以及與目前中國金融形勢的對比、聯系。我的核心觀點是:中國今天所面臨的復雜的經濟金融形勢,與二十年前亞洲金融危機發生時,有許多相同相似之處。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只有充分掌握和吸收亞洲金融危機的歷史經驗,以及對中國經濟的傳導、影響,研究弄懂全球宏觀大勢的運行規律,才能更好地處置我們現在所面臨的風險、問題,更好地把握未來。

  論壇的這段話,既涉及到國際金融危機,又涉及到亞洲金融危機,一個在十年前發生,一個是二十年前發生。對國際金融危機大家談論的很多,我也在不少場合涉及到,但是對亞洲金融危機則談論的很少。因為間隔較遠,大家了解不多,有很多年輕人可能對亞洲金融危機根本沒有多少印象,所以我今天專門就亞洲金融危機做一簡要分析。

  所謂亞洲金融危機或東南亞金融危機或東亞金融危機,其實都是一回事,都是指發生在1997年7月2日以泰國貨幣泰銖的突然大幅度貶值為標志,很快象受到一場強烈的熱帶風暴吹襲一樣,迅猛地席卷到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新加坡、中國臺灣、香港等東南亞幾乎所有的國家和地區;甚至繼續向北,摧毀了韓國的金融體系,日本的經濟金融也遭受重創,日元大幅度貶值。這次金融風暴,在很短的時間內幾乎侵襲了東南亞到東北亞的眾多囯家和地區,遂被稱為東南亞金融危機。所有受沖擊、發生金融危機的國家,其貨幣均出現大幅貶值,引發金融混亂,經濟蕭條,民生凋敝;有的甚至引發政治危機,出現社會動亂,政府垮臺,當時東南亞一些赫赫有名的政治人物,在這次危機中紛紛落馬下臺。

  當年我曾寫過一篇關于亞洲金融危機的分析文章,發表于深圳《特區經濟》雜志1997年第六期上。時光飛逝,至今已過去21年,現在回頭來看,亞洲金融危機的成因等問題應該更加清晰了,也更為冷靜、客觀。綜合分析,我大致有四點看法:

  第一,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發生之前,發生危機的這些主要國家,總體來看屬于經濟相對薄弱的發展中國家,大部分國家的經濟發展模式均建立在出口拉動上,因此外貿進出口、外匯、匯率等對這些國家的經濟金融發展至關重要。

  第二,基于出口導向型經濟發展模式的需要,當時這些危機發生國家幾乎不約而同地采取了固定匯率的體制,并且名義上與"一攬子貨幣"掛鉤,但實際上主要是與美元掛鉤。這種匯率管理模式與美元“錨定”,實際上和美元綁在同一架戰車上,當美元匯率下降或低沉時,等于對其它非美元貨幣便形成低估或貶值,這種情況有利于這些國家的出口增長,從而拉動本國經濟保持較快增長。而一旦美元升值甚至出現高估時,就會使這些國家的貨幣隨之出現升值或高估現象,這使本國的外貿環境出現逆轉,泰國等在金融危機前甚至連續幾年出現貿易巨額逆差的局面。這對于一個較小經濟體來說,實際上是難以承受的,這種局面如果不能在短期得以改變,矛盾就會越積累越嚴重,危險性快速上升。這是引發亞洲金融危機在匯率制度安排上的一個根本性原因。看起來,固定匯率在某種條件下或某個階段,的確有利于或可提供方便,促進這些國家的外貿出口,并拉動經濟增長。但從長期和根本來看,這種匯率管理制度的缺陷和弊端卻十分突出,并非是一種好的、可以長期實行的匯率制度。所以,痛定思痛,亞洲金融危機發生之后,亞洲國家對此已有清醒的認識,所以現在亞洲已經很少有國家采用固定匯率制度的了。

  第三,美元匯率的周期性波動,這是背后的的推手,是宏觀大勢。我們發現,美元匯率是波動的,甚至波動是周而復始、循環往復的,表現出一種完整的周期性。這從美元指數就清晰可鑒。初始美元指數是100點,有時它可以明顯高于100點,有時也可以明顯低于100點;最高時可以達到120點左右,最低時則在大約80點左右。這樣,一高一低,實際上落差相當大。但這種波動對貨幣來說也很正常,因為任何貨幣,其幣值、匯率都不是一成不變的,美元如此,歐元等其他貨幣同樣如此。其背后的道理,實際上并不復雜,所謂匯率也,不就是各種貨幣之間的相互比價關系嗎?而影響不同貨幣變化的因素實際上有很多,既有內因也有外因,甚至有國際大環境的因素在發揮作用。

  至于美元為什么會周期性波動,在我看來大致有三類因素:第一類是經濟技術創新發展的推動,比如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初始原因,實際上是源于自1993年美國在信息產業上取得的長足發展,并帶動美國經濟持續保持繁榮,從而觸發美元進入加息周期,致使美元不斷升值,直至2001年引發美國科技網絡股的泡沫與破滅。

  第二類是由于貨幣信貸的持續巨額刺激,這導致經濟的過度擴張,并出現泡沫化現象。一旦這種情況發生,國家肯定要進行宏觀調控,出臺緊縮性政策,這時美聯儲就會連續加息,終使泡沫破滅或終結。2008年由美國引發的這次國際金融危機,應屬于這種情況。即在這個階段,美國并未出現突破性的技術創新,主要是在此之前美國的刺激性政策使然。

  第三類是種神秘的力量或神秘的因素,即美元是全球貨幣,美聯儲掌管著全球主要的貨幣權利,可以進行神秘的幕后操作,這就是經常有人談論的所謂“貨幣戰爭”或“剪羊毛”等之類的話題。但是否真實存在,實在感到無從談起,好象也沒有公開資料可以印證。說到底,至今我們仍然弄不明白這個問題。但是,不管怎樣,誘發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宏觀背景,顯然與美聯儲在此之前連續加息以及美元匯率的持續升值有關。然而,這些發生危機的亞洲國家,當時卻沉浸在之前的經濟繁榮中沾沾自喜,乃至出現本國貨幣被明顯高估時卻全然不知,直至引發了亞洲金融危機,深受其害。這有點像溫水煮青蛙的味道。

  第四,中國在亞洲金融危機中的處境及應對。中國在應對亞洲金融危機中,在幾個方面的做法可圈可點。這里講幾件事情:一是1994年中國進行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其最核心內容就是實行所謂的“結售匯制-匯率并軌”。并軌以后中國當時的匯率大約是8.9人民幣兌1美元,這個匯率的確有競爭力,促使中國外貿進出口長期保持大幅度增長。所以,金融危機發生以后,周邊很多國家,包括一些西方國家,都在垢病中國,認為亞洲金融危機發生是由于中國這次匯率體制改革所造成。當然,這只是一種觀點。但金融危機發生后,中國政府承諾人民幣不貶值,當時人民幣兌美元,大約維持在8.3:1。中國說到做到,后來受到亞洲各國以及國際社會的廣泛好評。中國在抵御亞洲金融危機當中成為中流砥柱,的確功不可沒,有目共睹。但是,在國內也帶來了一些反對之聲,主要是認為中國不應當這么做,這等于犧牲了國內的利益,幫助了其他的國家-尤其是受危機沖擊的國家。當時,中國也的確承受了相當大的壓力,但事后來看,的確很給力,很值得。

  再有一個情況要說的,就是在亞洲金融危機發生之前,即1994—1996年,中國實行了三年宏觀調控,并首次實現所謂的“軟著陸”。這在中國宏觀調控的歷史上是很成功、很經典的一個階段,這為中國應對亞洲金融危機提高了抵御能力和底氣。

  限于時間,有關亞洲金融危機的分析,我就先講這些。接著需要簡單的講一下現在。

  上述大致三種因素的影響,使美元長期以來處于起伏波動當中,并且表現出明顯的周期性特征,基本上是十年一個輪回。全球經濟體系因為美元波動而會受到一次又一次的沖擊,從而引發大的金融危機。比如說,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現在到了2018年,似乎又進入新十年的魔咒之中。大家知道,今年以來,國際經濟金融形勢很不平靜,已有很多國家的貨幣金融發生了危機,包括阿根廷、土耳其、巴西、南非、俄羅斯等。中國在這個大環境下,也倍感壓力。自今年四月開始,人民幣承受明顯的貶值壓力,社會融資出現緊張,外貿出口壓力顯現,股票市場長期持續低迷,金融風險明顯上升,銀行經營普遍困難。這是一個宏觀大勢,我們面對的形勢可能比亞洲金融危機時還要復雜嚴峻。亞洲金融危機發生前,中國經過三年的治理整頓,經濟金融處于健康狀態,因此有能力、有底氣,能夠從容應對金融危機的沖擊。而在目前的大環境下,我們卻缺乏這樣的準備。銀行業面對持續的壓力,需要“轉型創新,重新出發”。這就是我們本次研討的主題。至于如何轉型、創新,我就不展開講了,因為今天來了很多嘉賓,都是銀行家,要進行廣泛深入的探討,請大家各抒己見,見仁見智。

  今天我就講到這里,不對的地方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杜琰 SF007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10-09 天風證券 601162 1.79
  • 09-27 蠡湖股份 300694 --
  • 09-27 邁瑞醫療 300760 --
  • 09-26 長城證券 002939 --
  • 09-13 頂固集創 300749 12.22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