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曝光臺315特別活動】近年來,銀行卡被盜刷、買理財遇飛單的案例屢見不鮮,金融消費者維權舉步維艱,新浪金融曝光臺將履行媒體監督職責,幫助消費者解決金融糾紛。 【在線投訴】
以創新提高對外投資質量
屠光紹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一帶一路”建設和中國對外開放戰略的推進,近年來,對外投資快速擴大,成為我國對外開放新格局的一個重要標志,也引起了國際和國內的廣泛關注。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要“創新對外投資方式”;李克強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優化對外投資結構”。因此如何進一步引導好對外投資健康發展,利用好對外投資對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積極作用,是我們必須高度重視、認真研究的重要問題。
對外投資與引進外資雙輪驅動
對外投資和引進外資雙輪驅動是新時代對外開放新格局中的一個重要特征。中國改革開放已經40年了,對外開放是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從40年的歷程來看,對外開放在我們國家的發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改革和開放又是相互促進的。因此,開放依然是我們進入新時代之后的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但是,我們現在的開放有很多內容發生了很大變化。比如,過去長期開放基本上形成了一個有效的但同時帶有階段性的以引進外資與商品出口為主的基本開放格局。剛開始改革,中國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搞經濟建設,缺的是投資、資金,當然也需要技術、管理,所以當時采取了吸引外資的政策。吸引外資是我國過去經濟發展40年取得重要成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支撐。
引進外資是無論地方還是中央政府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能夠吸引多少外資、能夠吸引什么樣的外資,是各個地方政府都非常關心的。為了吸引外資,我們曾經還采取了很多“超國民待遇的優惠政策”。吸引外資是“引進來”,我們“走出去”的是什么呢?主要是我們的商品出口。商品出口在我國開放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成為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之一。在出口方面,我國商品具有比較優勢,勞動力等要素成本有很強的競爭力。此外,從當時國際經濟格局看,因為科技革命出現了產業轉移,一部分勞動密集型中低端的產業從發達經濟體轉向新興經濟體,也促成了出口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通過引進資本帶來資金和技術,通過商品出口參與全球產業鏈重構,引進外資+商品出口構成了我國長期以來對外開放格局的一個重要特征。這項基本特征現在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從商品出口來看,過去我們的商品出口主要是集中在比較低端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當然,后來商品出口也開始向中高端發展,包括現在有一些比較尖端的領域。但是總的來講,中低端產品是我們出口的主要內容。出口過去是今后仍然是我國的一項重要戰略,但其內容則在不斷調整變化。大家也會注意到,與貨物貿易長期順差相比,我國服務貿易長期以來是逆差,并且逆差很大,也就是在服務貿易方面,中國的優勢還沒有發揮出來,或者說還沒形成我們的優勢,服務貿易主要是“進大于出”。隨著中國改革的深化和經濟的發展,我們在繼續需要引進外資的同時,引進外資的內涵出現了很多的變化。當前我國進入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的高質量發展階段,對外資的需求發生了很多變化。同時,在吸引外資方面,從過去的政策優惠到現在更多的是聚焦于營造營商環境。營商環境包括很多內容,從政府的行為如政府的管制、政府的審批等,一直到我們在執法、在監管以及營商成本、社會誠信等各個環節。
但是,對外開放近年有一個更為重要的變化,就是對外投資發展很快,2014年以來,對外投資的規模已經開始大于引進外資的規模。從最近這一兩年的統計來看,我國現在已經是第二大對外投資國、第三大引進外資國。這說明,從投資角度看,中國與全球已經形成了“投資循環”,對外投資和引進外資雙輪驅動已經成為我國對外開放新格局中的一項非常重要的特征。其背后有深刻的原因,也有更重要的意義。
一是標志著中國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從跨境資本流動來看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征,意味著中國對外開放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新格局。為了更好地管理我國的對外投資,特別是增加對外投資的有效性,提升質量,優化結構,國家出臺了一系列辦法,包括剛剛出臺的對外投資管理辦法。
二是體現出中國與世界融合的方式出現了新變化。過去中國逐步融入全球化進程主要是吸引外資和商品出口,商品出口長期以來在中國經濟增長中非常重要,但是一直存在國際貿易摩擦問題,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后,保護主義傾向加劇,中國的出口遇到了很多的阻力,面臨很多挑戰和問題。所以現在我們追求進出口平衡。中國通過對外投資為全球經濟增長帶來新資源,不僅帶來新的投資,也帶來資本、資金,同時也創造了就業,對投資國的實體經濟有好處。這樣一個雙輪驅動意味著中國和世界的連接方式、融合方式發生了更多變化,同時意味著中國對世界的支持有了新的資源,對世界經濟發展能夠作出更多的貢獻。
三是由于對外投資和引進外資雙輪驅動,中國的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有了更多的支撐。引進外資過去是支撐我們結構調整的一個很重要的方式,但是現在,我們利用了對外投資,可以在全球配置資源,為產業升級和企業競爭力提升提供支持。產業升級和企業競爭力提升可以利用兩種資源,一種是我們自身的科技和管理創新,促進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新產品的出現;另一種是通過在國際上投資并購,使國際資源為我所用。對外開放這樣的一個重要特征值得我們高度重視、深入研究。
對外投資和引進外資的良性互動
對外投資和引進外資的良性互動是對外開放水平和能力提升的重要標志。對外投資和引進外資雙輪驅動這一現象,表明了中國在開放格局里面,在與世界的融合里面有了新的變化、新的特征,但是就資本的流出和資本的流入來看,如何更好地良性互動,需要特別予以重視。因為這是我國對外開放水平能力提升的重要標志。從國際經驗看,有的國家做得有成效,有的則留下教訓。美國是對外投資和引進外資的大國,其對外投資和引進外資存在一個互動和循環,比如,各國的外匯儲備以及投資機構都要購買美國國債,也購買美國金融市場產品,這使得美國吸引外資的渠道非常發達。全球各地的資金通過其金融市場進入美國。反過來,大量的美國公司包括它的跨國公司又在全球投資,形成了資金的良性循環,美國在外資流出和外資流入方面的良性互動構成了美國在全球的優勢格局。
我國現在已經是對外投資和引進外資大國,當然我們的發展階段不一樣,對外投資和引進外資的內容和方式也不同于美國,但我國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的互動同樣需要完善,形成良性互動。目前,我國對外投資面臨著很多的問題和挑戰,包括保護主義的挑戰,同時我們自身投資的戰略定位不清晰、投資的效果和質量亦需要進一步提升等。如果對外投資和國家發展、結構升級、產業轉型、企業競爭力提升能有效地結合起來,質量和效率就會得到大大的改善。引進外資也是一樣,雖然中國現在是全球第三大引進外資的國家,但引進外資方面還存在著一些低水平重復、消化轉移吸收創新能力不夠的問題。所以特別需要提高資本輸出、對外投資和引進資本、引進資金的效率。
主要是考慮三個方面:一是要有清晰的戰略定位和戰略規劃。其基礎就是對外投資和引進外資都要與我國的高質量發展階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產業轉型升級和企業競爭力提升統籌協調。
二是需要有效的機制。在建立有效的機制方面,要建立并完善一些有利于促進對外投資與引進外資、“走出去”和“引進來”良性互動的機制和政策,避免“兩張皮”,甚至相互沖突。例如,我們一方面要把過剩但仍先進、優勢的產能通過對外投資“走出去”,但另一方面我們又在將不需要的產能“引進來”;再如,一方面我們的企業需要通過“走出去”投資需要的技術、管理和市場,但另一方面又有不少投資于我們并不需要的資源。這說明,有很多具體的政策需要理清、需要完善。比如,中投業務包括兩塊,一塊是境外投資、一塊是境內投資。境內投資通過中央匯金公司對一些機構進行股權管理,我們是重要金融機構的股東,作為國家出資人的代表來進行股權的管理,主要任務是更好地推進完善作為大股東出資的金融機構的公司治理結構;另一塊業務是境外投資,我們發現有很好的境外投資項目國內特別需要,也就是說,如果通過我們境外投資的企業、項目、技術和產品,通過我們在境外所投的企業再投回境內就有利于實現“走出去”和“引進來”的結合。但這種方式馬上就遇到一個問題,就是“二次結匯”引起的。當然,“走出去”和“引進來”的過程中需要解決很多政策問題,有很多政策需要進一步完善,所以需要建立有效的機制進行“走出去”和“引進來”的互動。
三是要有有效的方式。實現好“走出去”和“引進來”的良性互動,在方式方面,中投公司最近有一個嘗試,那就是建立雙邊基金。雙邊基金在國際上已有先例,但真正商業性的雙邊基金成功運作的還不多。雙邊基金有以下特征:利益一致,有利于減少雙邊投資的阻力;資源互補,有利于發揮雙邊的各自優勢;互利共贏,有利于雙邊的投資共享,形成長期合作;帶動效應,以雙邊基金為平臺,有利于促進其他方面的雙邊關系。在一些國家和地區,通過建立雙邊基金實現“走出去”和“引進來”的對接,可以為豐富和完善跨境投資提供新的渠道和平臺。前不久,中投公司和美國高盛建立了50億美元的雙邊產業基金。我們想通過這樣的形式,來實現利益的共享和各自優勢的發揮,使得美國的產業和中國的產業能夠實現對接,這樣“走出去”和“引進來”就有了具體的抓手,實現互利共贏。當然,商業化的雙邊基金要能運作成功,需要合作雙方建立合理的管理架構,建立有經驗、專業化并有效合作的經營團隊,要有市場化的運營機制,才能將雙邊基金的潛在優勢變成現實的投資能力。
產投融之間的有效聯動
產投融有效聯動是創新對外投資方式的一項重要任務。人們一般都講產融結合,我認為產投融的概念更準確,這是因為除了產業投資人和融資機構外,現在專門做財務投資的各類機構也在不斷壯大,如主權財富基金等。在對外投資方面,產投融結合意義非常重大,是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體現。現在很多實體企業都在“走出去”,特別是“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為對外投資和國際產能合作提供了巨大的需求和機遇,但同時,企業和實體經濟“走出去”又面臨產投融結合不夠的局面,影響了對外投資的效果。如何更好地用金融來服務好實體經濟,更好地支持服務企業“走出去”,是迫切需要得到加強和重視的問題。
首先,實體經濟“走出去”和金融服務“走出去”的結合是需要聯動的。金融開放三十多年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是開放比較多的還是“引進來”。黨的十九大以后,金融對外開放又有了重大進展,金融業對外開放已公布了具體內容,比如,過去對外資投資金融服務業有一些股權的比例限制,現在會有很重大的突破。具體到對外投資,我們的金融服務還有很大的服務空間,這也是企業和產業的需求,金融“走出去”也需要加快。具體說,有“三個覆蓋”:第一,區域覆蓋。“一帶一路”倡議是推動我國實體經濟、企業“走出去”很重要的布局,但是“一帶一路”沿線區域金融服務覆蓋方面還有很大的不足,還有很多真空帶和薄弱點,特別是新興市場地區。第二,領域覆蓋。過去我國企業“走出去”主要是商品走出去,金融服務覆蓋的主要是這一塊。比如貿易融資,有政策性支持如進出口銀行;也有商業性安排,比如各商業銀行都做這方面業務,還有中國出口保險公司等。但是現在隨著我國企業“走出去”要對外投資并購,這樣的一些領域對金融服務有著很大的需求,也為金融服務對外拓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間,需要專業的財務投資人和金融服務及時跟上。第三,企業需求覆蓋。現在很多企業“走出去”有新的方式,包括有些新的業態也走出去了,但金融服務業很欠缺。比如,華為在墨西哥就遇到了一個融資問題,它有一個項目,是做綠地投資,想在國內找銀行來進行融資,但銀行說必須有擔保,比如出口信用擔保等,但華為進行綠地投資很難拿到擔保,所以華為在墨西哥利用國內金融資源方面就受到了一些限制。
其次,在金融“走出去”的時候,有三種金融形態要結合好,即開發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商業金融,特別需要加快發展商業金融。這三個方面要做到更好地齊頭并進、協調結合。
再次,金融服務支持對外投資的方式要創新,除了需要銀行、保險等金融服務機構外,還涉及資本市場的開放。
從更廣層面上看,促進對外投資方式創新,實現對外投資和引進外資的良性互動,對外投資還應與資本跨境流動、匯率、貨幣政策、外匯管理等密切相關,需要從整體上加以統籌,協調有序推進。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投資公司總經理
責任編輯:謝海平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