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七成上市中小銀行去年資本充足率下降 資本補充與轉型迫在眉睫
來源:新華融媒看財經
記者:李娜 實習記者:豐鳳鳴 報道
隨著上市公司年報的逐步公布,不少上市城商行、農商行2020年的業績也浮出水面。截至4月14日,記者不完全統計發現已有23家A股、H股上市城農商行披露2020年業績。其中,資本充足指標方面,有16家銀行資本充足率較上年末出現下降,占已披露年報上市城農商行的69.6%。
具體來看,其中5家銀行資本充足率同比下降幅度超過1個百分點,下降程度比較明顯。降幅最大的是盛京銀行,下滑了2.31個百分點。相比而言,農商行的資本緊張情況更加嚴重,披露數據的6家上市農商銀行資本充足率較上年末均有下降。目前23家銀行中,僅有寧波銀行、威海市商業銀行、無錫農商銀行3家的資本充足率高于同期商業銀行14.70%的平均水平。
資本充足率反映銀行穩健經營和抵御風險的能力。行業人士指出,上市中小銀行普遍存在資本補充的壓力,從原因分析,這與利潤增速放緩、不良信貸增加、信貸投放加大、外源資本補充渠道少等因素有關。提升資本充足水平,從根本上來說,中小銀行須加快對此前“高資本消耗”的傳統粗放經營模式改革,調整優化資產結構,走“輕資本”、“輕資產”的轉型之路。
資本充足率普遍下滑
我國中小銀行大概有4000多家,總資產在77萬億元左右,中小銀行是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服務“三農”、服務中小微企業的主力軍。2020年,中小銀行利用自身扎根基層的優勢,持續為相關領域提供優質金融服務。但與此同時,這類機構資本充足率普遍出現下探趨勢,資本補充需求不斷增大。
據統計,包括A股、H股在內,目前已上市的城商銀行28家,農商銀行10家。截至目前,共有17家A股上市城商行、6家H股上市農商行公布了2020年財務報告。記者梳理發現,截至2020年底,這23家銀行資本充足率均達到監管標準,其中無錫銀行資本充足率最高,為15.21%,九江銀行最低為10.71%,逼近10.5%的最低監管紅線。
與2019年底數據相比,上述23家銀行當中有16家資本充足率較上年末出現下降,占已披露年報上市城農商行的69.6%。從下滑幅度來看,徽商銀行、盛京銀行、晉商銀行、常熟銀行、廣州農商行下滑資本充足率同比下降幅度超過1個百分點,下降程度比較明顯。其中盛京銀行截至2020年底的資本充足率為12.23%,較上年末下降2.31個百分點,降幅最大。
根據銀保監會此前發布的銀行業保險業主要監管指標數據情況,2020年四季度末,商業銀行(不含外國銀行分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72%,較上季末上升0.28個百分點;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2.04%,較上季末上升0.36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為14.7%,較上季末上升0.29個百分點。對比來看,上述23家銀行中,除寧波銀行、威海市商業銀行、無錫農商銀行外,20家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均低于同期商業銀行的平均水平。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相比上市城商行而言,上市農商行的資本緊張情況更加嚴重。數據顯示,披露了2020年末資本充足率的6家上市農商銀行數值較上年末均有下降。常熟銀行、無錫銀行、渝農商行、江陰銀行和廣州農商行、九臺農商行分別下滑1.57個、0.64個、0.6個、0.81個和1.67、0.61個百分點。
一位銀行從業人士向記者表示,通俗來說,資本充足率衡量的是銀行的杠桿化程度,“從盈利角度看,資本充足率并非越高越好,因為資本充足率越高,商業銀行開展資產業務所需資本的支持數量就越多,不利于效益。”但在經濟下行的時候,商業銀行需要提高資本充足率來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
向“輕資產”轉型方能解渴
從影響因素看,資產端業務規模持續增長是銀行資本消耗加快的主要原因之一。風險加權資產隨之增長,直接影響銀行資本充足率,也為后續風險暴露埋下隱憂。
以截至2020年末資本充足率同比集體下降的6家上市農商銀行為分析樣本,其中廣州農商行降幅最大。該行年報顯示,截至2020底,廣州農商行風險加權資產6565.72億元,較年初增加585.92億元,增幅9.80%。相比之下,同報告期內該行資本凈額824.70億元,較上年末減少26.23億元,降幅3.08%,遠不及風險加權資產增速。
根據《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資本充足率=資本凈額/風險加權資產*100%。一減一增之下,截至2020年12月31日,該行資本充足率為12.56%,較上年末下降1.67個百分點。
風險加權資產包括信用風險加權資產、市場風險加權資產和操作風險加權資產。廣州農商行表示,2020年該行風險加權資產較上年末增速較快,主要是表內外業務信用風險加權資產較上年末大幅增加,且操作風險加權資產較上年末有所增加。
風險加權資產增速較快的情況在上市農商行中普遍存在。記者統計發現,截止2020年末,常熟銀行、無錫銀行、渝農商行、江陰銀行和廣州農商行、九臺農商行的風險加權資產規模分別為1638.4億元,1278.48億元,7839.24億元,908.17億元,6565.72億元,1612.11億元,相比2019年末分別增長18.14%、12.21%、9.96%、9.12%、9.8%、13.66%。3家銀行風險加權資產增速超過了10%。
中小銀行資本補充一直是行業關注點。繼2020年提出“推動中小銀行補充資本”后,3月5日,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在談到深化財稅金融體制改革時,再次明確指出“要繼續多渠道補充中小銀行資本”。可以看到,2020年至今,銀行業為補充資本金進行IPO、發債、定增、配股的消息不斷傳出。據銀保監披露的數據,2020年,通過發行優先股、永續債、二級資本債等工具商業銀行補充資本1.34萬億元。
不過,多位受訪的行業人士均向記者表示,外源性資本補充只能暫時緩解資本壓力。中小銀行須加快對此前“高資本消耗”的傳統粗放經營模式改革,優化資產結構。在保持投資總量和投資效益提高的同時,壓降風險加權資產,優先發展低資本消耗業務,是下階段中小銀行資本管理的重點。走“輕資本”、“輕資產”的轉型之路,才能從源頭上解決資本困境。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并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戴菁菁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