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向杲
中國人民銀行近日披露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社融規模增量累計為29.4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4.24萬億元。其中,11月份新增社融規模2.3萬億元,同比少增1197億元。這引發了市場廣泛關注。
實際上,自9月底一攬子增量政策推出后,近兩個月投資者格外關注社融數據的變化。在筆者看來,盡管11月份社融增量規模出現了同比少增,但也有諸多亮點,投資者不必悲觀,具體原因有三方面。
其一,直接融資對間接融資出現“替代效應”,社融結構進一步優化。
截至今年11月末,存量社融規模為405.6萬億元,同比增長7.8%,與今年10月末的同比增速持平。從結構來看,11月份社融增量結構出現“替代效應”:盡管新增人民幣貸款出現了一定幅度少增,但政府債、企業債、股票融資在一定程度上支撐了社融表現。數據顯示,11月份政府債凈融資同比多增1589億元,企業債凈融資同比多增1040億元,企業股票融資同比多增68億元。
從短期看,11月份新增信貸規模出現同比少增,有較為特殊的背景,即當月地方政府加快推動化債進程,通過債券置換信貸,對信貸增速形成了一定的壓制。從中長期看,隨著我國經濟結構加速轉型,房地產、地方融資平臺等傳統動能的信貸需求將持續放緩,而與高科技創新型企業等新動能更加適配的直接融資則會加快發展,這在11月份的社融結構中已有一定體現。未來,隨著經濟結構轉型及社融結構的持續優化,直接融資占比將進一步上升,間接融資規模的變化與經濟的相關性將持續下降,這是直接融資持續發展的必然結果。因此,投資者宜綜合評估社融規模與結構變化,不宜片面關注信貸規模的變化。
其二,居民中長期貸款出現復蘇跡象,穩樓市政策有望持續顯效。
居民中長期貸款主要為個人房貸。社融數據顯示,11月份居民中長期貸款多增669億元,連續兩個月同比多增。與此相呼應的是,據國家統計局披露,11月份房地產市場交易趨于活躍,交易價格出現回穩勢頭,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比上月增加10個。這都顯示出,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的各項政策效果正在持續顯現。從宏觀視角來看,樓市的持續復蘇,不僅僅對社融有拉動作用,還對穩增長、促消費、穩就業有促進作用。
其三,存量及增量利好政策對社融形成持續、有力的支撐。
無論是11月份政府債凈融資的多增,還是社會預期的修復,都有利于社融規模的增長,整體來看,利好政策的積極作用,已經部分顯現在最新的社融數據中。未來,存量及增量利好政策將持續對社融形成持續、有力的支撐。實際上,自今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果斷部署一攬子增量政策后,社會信心得到有效提振,經濟明顯回升,對社融規模保持穩定形成了有力支撐。近日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更是明確要求,“要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要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適時降準降息,保持流動性充裕,使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增長同經濟增長、價格總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這一政策取向,將對社融增長形成強有力的支撐。
風物長宜放眼量。筆者認為,在觀察社融變化時,不僅要關注規模的增與減,也要關注結構的優與劣,更要將社融變化置于宏觀經濟的大背景下,分析量變背后的具體原因,進而得出合理的判斷結果。總之,未來仍有諸多有利條件支撐社融更好滿足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因此投資者應更為樂觀。
責任編輯:郝欣煜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