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9月18日訊(記者 閆軍)理財子債市贖回潮之后的元氣尚未完全恢復,公募基金憑借“越跌越買”的ETF等被動投資、貨基等現金管理類產品規模緩慢上升。今年上半年,公募基金整體管理規模首次超過銀行理財成為今年的資管標志性事件。
對于未來銀行理財在居民理財的C位是否會被公募基金取代?平安理財總經理張東并不認同。他指出,從投資者結構來看公募基金中約48%的資產是機構投資者持有,而銀行理財產品的持有者超過90%為居民,因此,居民理財的C位依然是銀行理財。
成立僅三年時間,當前管理規模已經突破萬億,服務客戶超過1200萬人。在完成起步之后平安如何應對資管行業和理財領域的新變化?銀行理財行業又將有哪些發展機遇?自身理財快速成長的原因為何?公司業務上有哪些投資策略與特色布局?又如何洞察未來發展方向?
近期舉辦的平安理財產品及投資策略沙龍活動上,張東帶領首席產品官劉凱、首席配置投資官陳芳、首席權益投資官袁野、市場總監姚芳、固收投資部負責人熊珣等核心團隊,以“理財會客廳”的形式,全面、系統介紹了平安理財以“穩”為特色、以絕對收益為目標的產品解決方案、多資產、多策略的投研體系,以及對投顧業務、個人養老金業務的前瞻性思考。
居民理財C位還是銀行理財
今年6月底,根據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發布《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半年報告(2023年上)》,2023年上半年理財規模萎縮,同比大幅下降。2023年6月末理財市場規模為25.34萬億元,規模下降2.31萬億,同比下降13.07%。同期,公募基金凈資產值合計27.69萬億,這是公募基金管理規模首次超過銀行理財。
張東表示,居民理財的C位還是銀行理財,原因在于公募大概有48%的規模是由機構投資者構成,理財行業大概90%以上投資是居民,整個理財行業是聚焦于居民的“錢袋子”。
張東介紹,成立三年以來,平安理財以打造“中國品類最全的開放式理財平臺”為目標,堅持專業驅動,堅持長期主義,用專業為客戶創造價值,提供收益穩健、靈活可靠、種類豐富的理財產品。同時持續在提升專業投研、產品體系、渠道經營、運營服務、風險管理“五位一體”的能力,構建多元化人才隊伍和數據科技創新“雙擎驅動”競爭優勢。
面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基于對各類資產的深入研究、規劃,平安理財構建了以“穩”為特色的產品體系,聚焦絕對收益目標主力產品線。過去三年中,平安理財是行業中增速較快的一家,下一步也將保持戰略定力,持續提升服務實體經濟、服務客戶的專業能力,以實際行動推動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守好風險防控底線,承擔著服務實體經濟與助力居民財富保值增值的雙重任務。
突出穩健,堅定布局含權產品
居民個人金融資產從儲蓄向理財轉化是近年來財富管理行業的發展趨勢,銀行理財作為距離存款最近的一類資管產品,未來將是承接存款轉化投資的最重要的方方向之一。
平安理財首席產品官劉凱表示,在居民所持有的金融資產結構上,截至2022年底,居民儲蓄存款高達120萬億,個人投資者在銀行理財產品規模中占比將近9,合計持有理財產品約22萬億,個人持有股票流通市值約為25萬億,個人投資者持有公募基金規模約為13萬億水平。未來銀行理財在居民金融資產中的占比有望進一步提升。
從市場各類資產表現和發行市場來看,股票市場在今年以來回報率不佳,即便是在公募行業,偏固收類產品成為主要發行方向。劉凱進一步介紹,債基募集在今年上半年公募發行市場中占據56.78%。從理財來看,上半年總共是有1.5萬只產品的發行,募集了2.6萬億的規模,其中固收的產品占比是96.99%。這兩組數據顯示,滿足老百姓或者投資者穩健理財的需求,是公募和理財都在努力的方向。
劉凱認為,銀行理財凈值化后,打破剛兌,不再保本、保收益,但是它的穩健收益的特征還繼續得以保留,這就與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形成一個風險收益特征上的梯度關系。
因此,理財產品全面凈值化背景下,如何通過專業投資、配置能力,滿足客戶“低波動、穩健收益”的投資需求,成為了銀行理財機構贏得客戶信賴的關鍵。平安理財將量化模型和主觀分析相結合,不斷豐富投資策略,打造多資產配置平臺,滿足客戶在不同市場條件下理財穩健增值的需求。
劉凱介紹,在產品圖譜上,公司構建了以“穩”為特色、以絕對收益為目標的產品體系及產品圖譜,涵蓋現金、標準化固收、非標、標債+非標、固收+、混合,結構化共7大類、超800只產品,為提供客戶“多場景解決方案”,并追求在“產品定位、投資策略、客戶認知”三方面的一致性。此外,含權理財產品是平安理財未來發展的方向之一。
在眾多投資中,固收具有收益相對穩定、安全性較高的特點,深受大多數投資者偏好。平安理財固收投資部負責人熊珣表示,平安理財固收投資以“堅持多資產多策略、追求絕對收益”為投資理念,打造底層策略模塊化生產、頂層根據投資組合目標進行科學封裝的平臺化、模塊化生產模式,構建差異化競爭優勢。
對于追求長期資本增值的投資者來說,含權投資是其重要投資組合之一。當前理財行業含權產品占比較低,劉凱認為,導致這一情況的原因在于當前依然是理財行業發展的初期而已,銀行理財公司的含權產品能夠持續讓客戶看到比固收更高、比公募基金更穩健的絕對收益能力,未來理財公司含權產品才能夠形成規模的增長。
平安理財首席權益投資官袁野介紹,公司含權投資以絕對收益為目標,通過適時的資產再平衡,建立止盈止損機制,同時通過投資穩健型絕對收益目標策略,控制回撤,減小波動。
他表示,平安理財看好下半年權益投資機會,將重點關注內需、消費、互聯網板塊等內循環板塊,高ROE、 高股息標的,以及具有中國比較優勢,在全球具有競爭力的制造業等。
絕對收益策略投資框架應對“弱現實”挑戰
沒有任何一類資產能夠穿越牛熊,債券不是永遠的避風港,資產配置才是應有之義。
“簡單總結一下今年的投資市場,從強預期,弱現實;到弱預期,弱現實;到小作文,弱現實;再到政策底,隨著下半年活躍資本市場、地產放松等政策的陸續出臺,8月CPI 、PPI數據、社融和信貸數據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改善,經濟悲觀預期正逐步化解,我們對后市保持樂觀,同時注意平衡好攻防節奏。”平安理財首席配置投資官陳芳表示,基于客戶對于理財產品的絕對收益預期,決定了理財投資端須以資產配置的思路進行投資運作,體現“全天候”的特征,即理財產品持有一定時間要能獲得合理的絕對收益并控制下行風險。
理財公司不同于公募行業,更側重團隊能力、更強調全市場的配置能力以及豐富的產品圖譜。
在絕對收益策略投資框架的打造上,平安理財構建了具有安全邊際的立體風險管理體系、守正創新的階梯式配置模式、動態資產風險定價的投資框架,通過多資產、多策略創造風險調整后的合意回報,,持續提高客戶的體驗和獲得感。
陳芳進一步介紹,絕對收益是一個系統工程,首先要有明確的認知,對于含權的絕對收益產品而言,業績基準的下限是由權益跌得少決定的,而不是權益漲得少決定的,所以在看一個投資組合有沒有α主要是看它回撤控制得好不好,上漲更多是由β來決定的。
其次,在實踐上,平安理財基于凈值周期、估值周期、資產周期進行周期風險預算管理,在估值周期的左側疊加資產周期的右側進行布局,逆向投資。
陳芳總結稱,絕對收益是對于不確定性的理解和技術管理,它是一個系統工程,顆粒度是非常細的、非常敏感的。
比如在權益配置上,核心倉位一般占比40%-70%,這部分倉位決定了主要收益,平安理財以安全邊際為配置標準,優選低估值、低波動、長期勝率較高的資產,同時在配置層面進行風格的對沖;20%-40%的衛星倉位,通過逆向投資獲取資產β+α的收益。第三部分是交易倉位,占比0-20%,主要配置某一階段估值具備明顯優勢且交易層面可能改善的ETF/個股/高純度基金,積極止盈,嚴格止損。
陳芳表示,平安理財在資產配置上有廣度優勢、深度優勢和溫度優勢。具體而言,廣度是域的概念,覆蓋行業要廣;深度則是周期概念,從宏觀和中觀去比較優劣,包括個股所在行業的增速和競爭格局;溫度是一個高頻跟蹤的概率,也就是在別人發現它變好之前要更早發現,這就要求跟得緊,研究到投資的轉化要快。
銀行理財該如何做投顧?
銀行理財產品是居民資產配置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內大財富管理行業的發展將為銀行理財公司等金融機構帶來新的機遇,但由此帶動的投顧產業鏈進一步細化與分工合作,對機構投研及客戶服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理財公司想要與投研實力雄厚的公募分得一杯羹,平臺化打法更為合適。中金公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張帥帥認為,未來,單一的產品貨架難以充分滿足投資者日益復雜的投資訴求,資管機構要打造開放且有競爭力的產品貨架,在做好產品創設和管理的基礎上,為客戶提供產品配置方案,做好財富管理服務,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全面產品服務體系。
資管新規發布以來,理財產品打破剛性兌付,底層資產的價格波動反映到產品凈值走勢上,給習慣“保本保收益”的理財客戶造成了心理壓力。尤其是近兩年來,理財產品遭遇超預期的市場波動和凈值回調,投資者對銀行理財產品的認知和預期出現了較大偏差,加強投資者教育顯得尤為迫切。
平安理財對此高度重視,將投資者陪伴工作的重要性上升到新高度。平安理財市場總監姚芳介紹,平安理財自成立起就著手搭建和持續完善內容生產及陪伴體系,與渠道端共同做好銷售適當性管理和投資者教育工作,主動融入用戶經營場景,傳遞資產配置理念,幫助理財經理和客戶加強對理財產品底層投資邏輯的認知,引導客戶理性看待產品收益回撤和波動。
在投教形式上,姚芳指出,平安理財關注將產品能力與渠道客戶及經營場景進行連接,推進資產配置理念的落地傳導,依托“四號一平臺”矩陣式服務體系線上持續輸出持倉點評、市場異動點評和產品運作分析,形成多層次、多維度的內容服務能力。此外,線下聯合渠道持續開展“理財有道、平安同行”全國巡回路演等系列客戶陪伴活動,幫助投資者樹立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理念。
姚芳表示,銀行理財天然蘊含“投+顧”的理念。在產品管理層面、銷售推動層面都需要把投顧服務理念貫穿其中。作為市場總監,姚芳經常要跑各個分行渠道,她認為,理財做為財富管理的基本盤,需要聚焦絕對收益策略,為廣大投資者提供多元配置解決方案,理財不是做單一產品銷售,而是在推進財富配置理念的滲透和過程陪伴。從這個角度講,理財也在推進渠道的展業方式升級。
“做理財產品需要讓客戶感受到一定的確定性,又可以提供與風險能力相匹配的不同產品,這個過程中,不是基于市場的追漲殺跌,而是持續累加新的資產管理能力。”姚芳表示,當理財公司具備更強的投研能力,并且和渠道之間形成更好的解決方案,就具備了“投+顧”的能力,或者叫大財富管理的能力。
銀行理財將是個人養老產品的主戰場
隨著個人養老金制度的落地,可以預見,各家資管機構針對養老產品的廝殺在所難免。當前公募基金先下一城,Y份額產品率先獲批,截至今年二季度,養老目標基金的Y份額累計規模已經達到了50.03億元。養老金開戶方面,截至6月底,全國36個先行城市(地區)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人數4030萬人,未來前景值得期待。
盡管當前平安理財還未拿到個人養老理財的試點資格,但是業務的準備并不少。劉凱表示,目前在人員配置、投研能力和產品上都做了相關準備,去年發行了5年期的產品,除了名字上沒有“養老”二字,在策略、運作上與養老產品沒有區別。
“按照養老產品的規則,需要設置收益平滑機制,也做了提前贖回流動性等安排,這是監管給試點公司的,目前我們還沒有資格,不會寫這些條款,但是從多資產、多策略去做配置是沒有區別的。”劉凱表示,養老理財也符合當前平安理財產品做絕對收益的要求,老百姓一定不希望一個五年期的產品,最終被告知“雖然虧錢了,但是跑贏了市場基礎”,這是實在的現實問題。
劉凱認為,理財公司提供絕對收益的解決方案,養老又是一個藍海場景,平安理財沒有理由不參與進去。盡管當前短期內,個人養老金的貢獻可能有限,但是隨著賬戶累積、越來越多長錢加入的時候,這件事就變得有意義了。
在平安理財的規劃中,投顧的場景同樣可以結合。姚芳表示,銀行理財更具有解決方案的屬性,對業績收益有克制,對風險特征有更清晰的刻畫,基于平臺化的綜合運作能力,更加契合養老資金長錢管理訴求。
此外,在客戶價值挖掘上,養老并非是即將退休人士的需求,年輕人同樣需要,以往投資者購買一個權益產品代表他想賺錢,但是如果深度挖掘客戶價值,可能會發現他的核心出發點是為未來做準備,這就是一個典型的養老場景。根據客戶的年齡、收入、風險承受能力進行產品的配置與調整,投顧與養老可以得到很好的結合。
責任編輯:李琳琳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