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
2023年9月22-24日,由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與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CCIEE)聯合主辦的第五屆外灘金融峰會“邁向新征程的中國與世界:復蘇與挑戰”,將在上海市黃浦區召開。
屆時,包括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Henry Alfred KISSINGER),歐盟委員會第一執行副主席東布羅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美國第70任財政部長魯賓(Robert RUBIN),歐洲央行原行長特里謝(Jean-Claude TRICHET),日本央行原行長白川方明,德國央行原行長魏伯昂(Axel A.WEBER),印度央行原行長拉詹(Raghuram RAJAN),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一副總裁吉塔·戈皮納特(Gita GOPINATH),英國科學院院士、《人口大逆轉》作者古德哈特(Charles GOODHART),野村綜合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辜朝明等在內的近700位全球財經政要、機構高管與學界領袖,將在本屆峰會上展開思想碰撞、分享真知灼見。
國際對話和外灘圓桌一直是峰會的特色環節,旨在以對話推動共識,以共識推動合作。聚焦綠色發展、國際金融、資產管理、金融科技四大主題,本屆峰會亦精心設置相應場次。
接下來,為大家搶先帶來部分精彩看點!
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訪華,與中方一道為中美關系正常化作出開拓性貢獻,也成就了一段傳奇歷史。自1971年至今,基辛格訪華逾百次,為增進兩國溝通、合作與友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23年7月,剛剛過完百歲壽辰的基辛格再次訪問中國,并得到中方高規格的接待。習近平主席在會見基辛格時指出,基辛格博士剛剛度過百歲生日,他訪問中國已經一百多次,這兩個“一百”加在一起,使他這次訪華具有特殊意義。“我們不會忘記老朋友,不會忘記你為推動中美關系發展、增進中美兩國人民友誼作出的歷史性貢獻。”
基辛格始終關心中美關系,強調溝通與對話的重要性,堅持不懈為增進中美兩國人民相互理解作出努力。他也始終思索著人類文明的未來,十分關注人工智能(AI)技術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他曾提出,“人類需要重新定義與AI這一新物種之間的關系,而且我們人類對于這一切還沒有準備好。”
本屆峰會上,圍繞中美關系前景、人工智能技術,以及新時代的全球治理等問題,我國著名經濟學家、教育家、上海新金融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錢穎一將與基辛格展開對話。兩年前,兩位學者就曾在第三屆外灘金融峰會上有過精彩交流,這一次他們又將帶來哪些遠見卓識?
在外灘金融峰會上,魯賓與黃益平曾三次展開精彩對話。第二屆峰會上,兩位專家就美國貨幣財政政策、美國大選、中美關系等話題深入交流,魯賓成功預測拜登當選。第三屆峰會上,魯賓研判拜登政府新增支出的作用與影響,提示債務問題可能帶來重大風險,美國通脹將會持續很長時間。第四屆外灘金融峰會上,魯賓強調美聯儲貨幣緊縮政策的溢出效應不可忽視,要加快改善新興經濟體治理能力。
當前世界經濟復蘇基礎仍然脆弱,多重負面沖擊擴大全球治理赤字,中美關系面臨復雜挑戰,美聯儲在抗通脹的“最后一英里”舉步維艱。本屆峰會上,魯賓將會帶來哪些新的觀察與思考?他與黃益平又將展開怎樣的思想交鋒?
辜朝明因其提出的“資產負債表衰退”理論而為人們所熟知。這一理論為日本自90年代經濟泡沫破滅后陷入長期衰退的現象提供了一種微觀層面的解釋,并在全球金融危機后,受到美國奧巴馬政府的高度認可。
近年來,辜朝明的理論開始在中國流行,他本人也多次受到中國媒介的邀請,解釋他的理論和他對中國經濟的看法。辜朝明認為,如果中國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那么政策制定者不應該把時間浪費在貨幣政策和結構性改革上,而是應該將所有精力都放在財政刺激上以保持經濟的運轉。
但就像一直以來的那樣,辜朝明和他的“資產負債表衰退”理論,在聲譽之外也始終伴隨著爭議。對于這一理論究竟是否適用于中國,近期國內經濟學界也掀起了熱議。
余永定始終認為,中國經濟有較大的增長潛力和空間。中國應當確定十分簡單的宏觀經濟政策目標,通過擴張性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穩定增長和就業。
本屆峰會上,他們將碰撞出怎樣的思想火花?
更高水平金融開放是應對全球增長低迷及地緣政治挑戰的重要舉措,其目標和手段必然超越簡化程序、降低門檻、擴大流量等,必將與更深層次的市場化改革互動。這將對國內市場主體、管理部門、市場基礎設施產生哪些新的要求?將會遇到哪些外部障礙,如何消除?香港作為重要國際金融中心可發揮什么作用?更高水平金融開放有何溢出效應?
老齡化等人口結構變化是影響人類社會和經濟活動的最重要的長變量之一,作用于包括消費、投資和儲蓄模式,長期通脹以及創新活動等重要的宏觀經濟因素。當前,人口老齡化問題在諸多國家十分突出,這對經濟增長和經濟結構的影響是什么?應該如何應對?人口結構變化又將如何影響居民的財富管理需求?
圍繞這些關鍵問題,白川方明、Charles GOODHART、蔡昉,這三位堪稱現今對人口結構變化最有研究的經濟學家將帶來哪些前沿思考,值得期待。
戰后國際社會形成了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全球治理體系、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全球多邊貿易體制,以及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全球經濟治理機制。在全球地緣政治形勢持續發生深刻變化的大背景下,以上機制體制面臨新的挑戰。
新形勢下,進一步理解和闡釋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日漸突出。多邊治理機制應如何適應新的國際環境以提升全球治理的有效性?如何更有效地應對氣候變化、大流行病等新興跨國議題?如何改善國際協調,以避免碎片化、促進多邊合作?
峰會召開的時間正趕上“超級央行周”,所有人都在關注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的動向。如何看待過去幾年各國貨幣政策的實施效果,有哪些經驗教訓?如何評估主要經濟體本輪貨幣政策調整的外部溢出效應?如何看待未來的貨幣政策走勢?未來主要經濟體是否會出現新的貨幣政策框架調整,有哪些可能的路徑和方向?
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必須要深入推進能源革命,逐步將化石能源轉化為清潔能源。對此,我們主要面臨哪些問題?有什么解決方案?具體而言,我們將如何減輕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加大清潔能源的供給?我們又將如何保障能源供應的安全與穩定,處理好能源安全與能源轉型之間的關系?
要把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各國還應付出哪些努力?其中最核心的事項是什么?最緊迫的任務又有哪些?各國將如何加強氣變領域的多邊合作?政府和私營部門又應采取哪些行動推動綠色技術創新?在氣候融資方面,主要面臨什么挑戰?如何解決氣候資金缺口?
近年來AI等新技術不斷涌現,正在不同程度上對經濟金融產生影響。展望未來,這些新技術將如何影響金融發展,是否會改變金融的形態?是否會改變金融業務的服務模式和運作方式?是否會有助于消除傳統金融風險,又有可能帶來哪些新的風險?作為監管者,應當如何去了解和掌握前沿科技,從而提升監管能力,降低新的風險?
責任編輯:李琳琳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