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殖企業業績向好,轉型預制菜成趨勢

水產養殖企業業績向好,轉型預制菜成趨勢
2022年09月21日 10:07 新京報

水產養殖上市企業今年上半年有喜有憂。據新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7家主營業務含水產養殖的上市企業半年報中,國聯水產等4家企業今年上半年呈現營收、凈利潤雙增長,ST東洋ST獐子島等企業仍虧損,但同比減虧,呈向好態勢。大湖股份好當家則出現營收凈利雙降。此外,湖北武昌魚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退市昌魚”)上半年虧損同比擴大19.10%,并于今年6月退市。

數據來源:企業半年報 新京報記者秦勝南 制圖數據來源:企業半年報 新京報記者秦勝南 制圖

不少水產養殖企業度過了不平靜的上半年。其中,曾因“扇貝頻繁逃跑”備受市場關注的ST獐子島經歷了易主、換新掌門,并通過持續“瘦身”期盼重生。而被控股股東占用資金等問題纏身的ST東洋則進入了預重整程序,能否重整成功則是未知。

同時,企業在通過轉型探索新的增長曲線。國聯水產、大湖股份等多家企業向深加工靠攏,擴展水產深加工或轉型預制菜成為新趨勢。其中,境外銷售受沖擊的國聯水產對上游海洋漁業養殖進行剝離,將重心轉向預制菜求突破。好當家、佳沃食品向水產品加工和C端營銷方向發力。在業內人士看來,水產預制菜的興起,賦予了水產養殖及加工業新的契機和潛力,也讓不少具備成本優勢的水產企業轉向預制菜等半成品加工有更多積極性。

水產企業業績呈向好態勢

根據新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在營收上漲的水產企業中,國聯水產、佳沃食品、ST獐子島上半年營收均在雙位數以上,分別為24.15億元、23.86億元、10.61億元,同比漲幅分別為15.03%、7.14%、0.70%;ST東洋、退市昌魚營收分別增長73.76%、250.85%,營收分別為3.12億元和0.06億元。

今年上半年實現盈利的企業有國聯水產、佳沃食品、好當家,分別為0.33億元、1.55億元、0.34億元,其中國聯水產增幅最高為222.01%。佳沃食品增幅213.60%,實現扭虧。

而在虧損的企業中,獐子島虧損0.15億元,相比2021年同期的0.39億元虧損,實現減虧,減虧主要原因是公司控股子公司青島前沿海洋種業有限公司報告期實現利潤同比增長較大等。大湖股份則出現2018年以來的首次虧損,虧損0.14億元,同比下降282.73%,也是同比降幅最大的企業,同時大湖股份營收也出現下降,為5.4億元,同比下降8.02%。對于下降原因,大湖股份在半年報中稱,其白酒分部上半年收入占比較去年同期的13.29%略有下降。

今年上半年,營收和凈利潤均呈現下降的企業中還有好當家,分別下降7.41%、10.92%,數據顯示,該公司上半年鮮海參累計捕撈比去年同期增加31.59%,其中對外銷售1144.73噸,較去年同期降低8.32%,對內轉庫存1471.05噸。鮮海參年平均對外銷售價格132.58元/公斤,比去年同期降低10.21%。

擁有海洋漁業和大健康產業兩大板塊的ST東洋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增加73.76%。該公司解釋稱,系檢測費及試劑盒收入增加所致。據了解,該試劑盒為公司大健康事業部旗下研發的相關產品,包括用于新冠病毒相關的檢測。數據顯示,公司今年上半年海水養殖業務實現營收0.38億元,水產品加工營收為0.71億元,而檢測費及試劑盒營收1.94億元,占營收比重的61.99%。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ST東洋的這份半年報,公司董事會在審議時,唐昊和柴俊林兩位董事投了棄權票。二人認為,目前上市公司經營情況嚴重下滑,在無獨立第三方報告的情形下,對財務數據的真實性難以確定。“上市公司經營與管理失控,財務和內控制度未能有效遵守。”唐昊認為。

部分企業面臨退市、易主等風波

今年以來,部分水產企業日子不好過,有企業退市,也有企業易主、換新掌門及期盼重整迎新生。

今年6月15日,曾被貼上“妖股”“保殼”等標簽的湖北武昌魚股份有限公司發布股票終止上市暨摘牌公告。從近幾年的業績看,2018年至2021年連續4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凈利潤孰低者均為負值,且2021年專項扣除后的營業收入低于1億元。在2021年該公司1.1億元左右的主營業務收入中,淡水魚養殖、飼料加工業務等僅占不到2000萬元,另外9153萬元來自大豆委托加工業務收入。

除了業績低迷,該公司近年來在經營上也面臨困境,其2020年報曾被會計師出具“持續經營能力仍存在重大不確定性”的帶強調事項段無保留意見。最終,市值一度超過百億的湖北武昌魚股份有限公司因流動資金短缺、連年虧損而退市。

日子不好過的還有ST東洋。從2019年以來,該公司就一直被控股股東非經營性占用資金與違規擔保問題纏身。直至今年6月,控股股東山東東方海洋集團有限公司非經營性占用ST東洋資金余額為12.27億元,承諾于2024年12月31日前全部還清。

除了控股股東資金占用,ST東洋還存在違規對外擔保、主要銀行賬戶被凍結、連續三年凈利潤為負且2020年財務報告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帶持續經營重大不確定性段落的保留意見審計報告”,以及2021年內部控制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了否定意見的鑒證報告,公司股票交易被執行以及疊加執行“其他風險警示”等問題。根據該公司9月6日發布的公告,目前法院已決定對公司啟動預重整。ST東洋稱,能否進入重整程序尚存不確定性,公司股票交易存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風險等。

相比于ST東洋重整的未知,ST獐子島今年以來的一系列舉措看似正將其重新推向正軌。經歷多次扇貝“跑路”的ST獐子島,今年3月被大連鹽化集團以3.43億元拍得1.1億股股份,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隨后的7月,公司控股股東再變更為大連國資運營公司。8月,公司新一屆董事會亮相,有大連農漁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任職經歷的李衛國當選董事長,聘任戰成敏為總裁。在業內看來,此舉意味著大連國資采取市場化、法制化手段化解了ST獐子島控制權旁落的風險,有利于維持上市公司規范、穩定和可持續發展。此外,ST獐子島也在通過掛牌轉讓部分子公司股權以及債權尋求盡快瘦身,接下來能否開啟新的發展階段有待觀望。

轉型預制菜成新趨勢

國聯水產今年以來也在困境中掙扎與尋求突破。從歸母凈利潤曾4年增長10倍,到近3年連續虧損,業績如同坐上過山車。而2022年5月,國聯水產在1個月內接連收到問詢函、監管函,其是否具有持續經營能力、虧損是否會持續等遭到監管層質疑,信息披露違規等問題也被要求整改。

受疫情等因素影響,占營收五成的境外銷售受到沖擊,這是國聯水產認為持續虧損的原因之一。轉而深挖國內市場,擴大預制菜產能,成為其轉型求生的探索。數據顯示,經過對上游海洋漁業養殖、對蝦工廠化養殖等業務及資產進行剝離,壓縮上游養殖業務,把資金聚焦于水產食品加工業務等措施,國聯水產的業績逐漸有了起色。據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國聯水產預制菜營業收入5.61億元,同比增長36.17%,增速較明顯。

事實上,在供應端,近年來新冠肺炎疫情使企業的生產經營面臨不同程度的影響,與此同時居家烹制、線上購買海產品等消費習慣高于往常,滋生了預制菜更廣闊的市場。民生證券研究顯示,目前我國預制菜行業市場規模約為2100億元,餐飲端消費占比超過80%;未來隨著滲透率的提升,行業規模在2025年有望突破6000億元。

水產預制菜在C端的市場需求,已成為水產品行業新的增長點。除了國聯水產,多家水產企業都在延伸水產品加工產業鏈,加快C端布局,實現由上游養殖到品牌渠道營銷的升級轉型。

其中,大湖股份在生態養殖鮮活水產品的基礎上,不斷提升凍鮮系列產品的銷售比重,產品結構逐步向以冰凍冰鮮及熟食產品為主的餐飲食材轉型。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該公司水產分部收入在總營收中占比58.65%,比上年同期增長24.36%,其中凍鮮水產品的銷售同比增長280.16%。

佳沃食品也意識到了預制菜消費需求的持續放量,并希望通過預制菜提升品牌建設,加強消費者的品牌認知度,形成穩固、持續的上下游供應關系。根據該公司介紹,今年上半年其開發的三文魚鮮蝦蔬菜餅、 韓式柚子檸檬三文魚等風味預制菜已在北京盒馬同步銷售。未來公司將持續豐富產品矩陣,重點發力國內C端增值產品,通過提高增值產品的占比來提高業務的整體盈利能力。

在業內人士看來,中國冷鏈物流技術的快速發展,助推了我國水產預制菜市場的崛起,為水產企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提升了水產品深加工的附加值。食材尤其是優質高營養食材是預制菜競爭的基礎,水產養殖企業對水產品上游有控制優勢,是企業轉向預制菜等半成品加工的動力。未來,渠道和供應鏈優勢將成為搶占水產預制菜市場的關鍵競爭力。

新京報記者 秦勝南

編輯 祝鳳嵐

校對 盧茜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人氣榜
跟牛人買牛股 入群討論
今日熱度
問股榜
立即問股
今日診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9-23 圣暉集成 603163 27.25
  • 09-23 華嶺股份 430139 --
  • 09-23 畢得醫藥 688073 --
  • 09-22 富創精密 688409 69.99
  • 09-21 歐晶科技 001269 15.65
  •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