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點名比特幣、以太幣、泰達幣等,虛擬貨幣交易炒作再遭重拳出擊
文/楊希
虛擬貨幣交易炒作再遭重拳出擊!
9月24日下午,央行等十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防范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在對虛擬貨幣和相關業務活動本質屬性予以明確的同時,明確了部門協同聯動、強化屬地落實等具體工作機制,從《通知》內容來看,多維度、多層次的風險防范和處置體系正在形成。
同日,發改委也在官網發布了《關于整治虛擬貨幣“挖礦”活動的通知》(以下簡稱《整治通知》),要求通過加強異常用電監測分析等措施全面梳理排查虛擬貨幣“挖礦”項目,同時嚴禁新增項目投資建設。
我國對虛擬貨幣的監管政策是明確的、一貫的,監管也多次出手整頓或對公眾做出相關提示。針對本次《通知》的落地,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后續將始終保持高壓態勢,動態監測、及時處置相關風險,堅決遏制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氣,嚴厲打擊虛擬貨幣相關非法金融活動和違法犯罪活動,依法保護人民群眾財產安全,全力維護經濟金融秩序和社會穩定。
如何定性虛擬貨幣和相關業務活動
近年來,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交易炒作活動盛行,擾亂經濟金融秩序,滋生洗錢、非法集資、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嚴重危害人民群眾財產安全。
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為建立常態化工作機制,始終保持對虛擬貨幣交易炒作活動的高壓打擊態勢,央行等部門結合新的風險形勢,在總結前期工作經驗的基礎上,起草了《通知》。
具體來看,《通知》共包含五項十六條具體內容,在指出虛擬貨幣和相關業務活動本質屬性的同時,明確建立健全應對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工作機制,同時提出加強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監測預警和構建多維度、多層次的風險防范和處置體系。
《通知》明確:“虛擬貨幣不具有與法定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比特幣、以太幣、泰達幣等虛擬貨幣具有非貨幣當局發行、使用加密技術及分布式賬戶或類似技術、以數字化形式存在等主要特點,不具有法償性,不應且不能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通知》也對相關業務活動明確定性。即虛擬貨幣兌換、作為中央對手方買賣虛擬貨幣、為虛擬貨幣交易提供撮合服務、代幣發行融資以及虛擬貨幣衍生品交易等虛擬貨幣相關業務全部屬于非法金融活動,一律嚴格禁止,堅決依法取締;境外虛擬貨幣交易所通過互聯網向我國境內居民提供服務同樣屬于非法金融活動。
中國(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資研究院院長王紅英表示,從全球來講,虛擬貨幣交易對部分國家主權貨幣以及投資者個人財富都帶來了負面影響,并且詐騙事件層出不窮。包括中國政府在內,越來越多的國家和政府開始“圍剿”虛擬貨幣交易,主要是為了保障金融體系的正常運行和保護投資者財富安全。
此次央行明確“境外虛擬貨幣交易所通過互聯網向我國境內居民提供服務同樣屬于非法金融活動”,王紅英分析,對普通投資者來說,參與虛擬貨幣交易不受法律保護,對全球運營虛擬數字貨幣平臺的組織者來講,也將承擔較大的民事和刑事責任。
嚴禁以數據中心名義開展虛擬貨幣“挖礦”
《通知》提出了多項具體措施。如十部門建立協調機制,整體統籌和推動工作落實;地方層面,各省級人民政府落實屬地風險處置責任,依法取締打擊本轄區虛擬貨幣相關非法金融活動。
未來,監管將加強對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監測預警。相關部門將完善虛擬貨幣監測技術平臺功能,提高識別發現虛擬貨幣交易炒作活動的精度和效率,同時將加強線上監控、線下摸排、資金監測的有效銜接,建立信息共享和交叉驗證機制。
除此之外,“挖礦”這一曾被視為“財富密碼”的活動也將遭到徹底清理。虛擬貨幣“挖礦”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大,對國民經濟貢獻度低,對產業發展、科技進步等帶動作用有限。《整治通知》明確,將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整治虛擬貨幣“挖礦”活動。
具體來看,發改委《整治通知》提出對“挖礦”堅持分類處理:“區分虛擬貨幣‘挖礦’增量和存量項目。嚴禁投資建設增量項目,禁止以任何名義發展虛擬貨幣‘挖礦’項目;加快有序退出存量項目,在保證平穩過渡的前提下,結合各地實際情況科學確定退出時間表和實施路徑。”
值得一提的是,《整治通知》明確指出,嚴禁以數據中心名義開展虛擬貨幣“挖礦”活動。監管將強化虛擬貨幣“挖礦”活動監管調查,明確區分“挖礦”與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等產業界限,引導相關企業發展資源消耗低、附加價值高的高技術產業,同時嚴禁利用數據中心開展虛擬貨幣“挖礦”活動,禁止以發展數字經濟、戰略性新興產業等名義宣傳、擴大虛擬貨幣“挖礦”項目。
根據《通知》,我國將構建多維度、多層次的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防范和處置體系。多部門將通過密切協作,從切斷支付渠道、依法處置相關網站和移動應用程序、依法打擊相關非法金融活動等違法犯罪行為等方面綜合施策,全方位防范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
責任編輯:潘翹楚
作者
金融研究院
金融研究院
熱文排行
- 2021年健康險保費收入預計9000億元,三大險種將如何演變?
- 北京銀行王曉玲:銀行財富管理呈現平臺化、專業化、科技化、私行化四大趨勢
- 浦發銀行周曄:大零售是銀行發揮優勢、形成服務閉環的必然之路
- 中國文化金融發展報告:2020年末30家銀行文化產業貸款余額已達1.66萬億
- 興業銀行戴敘賢:財富管理業務進入成長期,私行將是兵家必爭之地
- 央行: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保持房地產信貸平穩有序投放
- 中國消費信貸健康發展問題研究報告:建議對償債能力較弱家庭設定和控制貸款上限
- 中銀協報告:金融租賃行業總資產3.54萬億,中小微業務余額超行業4成
- 注意啦!多家銀行出手調整這項業務
- 光大理財潘東:中國“未富先老”,養老金融產品需體系化重塑
聯系我們
- 郵 箱: money@staff.sina.com.cn
- 電 話:010-62676252
- 地 址:北京市海淀區西北旺東路新浪總部大廈
400-052-0066 歡迎批評指正
Copyright © 1996-202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