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奇帆:著力加強生產性服務業的規模比重,推進中國制造業強國發展

黃奇帆:著力加強生產性服務業的規模比重,推進中國制造業強國發展
2023年11月26日 12:04 睿見Economy

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

專題:2023第八屆中國制造強國論壇

  2023年11月25至26日,第八屆中國制造強國論壇以“推進新型工業化 培育新質生產力”為主題在中國·保定舉辦。中國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席、重慶市原市長黃奇帆出席并演講。

  黃奇帆在演講中談到,當今世界有三個數據代表著制造業發展的內在邏輯:

  一,現在一個機器終端里45%-50%是制造業的附加值,50%-55%是各種服務嵌入在這個終端里的增加值。“比如一個手機如果賣6000塊人民幣,3000塊左右是1000多個零部件組裝制造疊加在里面,操作系統、軟件、芯片中的程序、各種專利、各種服務形成的增加值鑲嵌在手機里差不多占了50%多。所以在這個意義上,制造業服務化是一個趨勢。”

  二,當今世界的國際貿易總量70%是貨物貿易,30%是服務貿易,而服務貿易包括生活性服務業和生產性服務業兩種服務業跨國運行的服務貿易。

  三,發達國家的生產性服務業占GDP比重達到40%-50%。比如歐共體的生產性服務業占GDP總量的40%左右,美國的服務業占美國GDP的50%左右。他指出,這三個數據代表了整個世界發達國家引領整個世界貿易服務業和制造業的一種基本的數據結構,代表了一種趨勢性的特征。相比較之下,我國顯然是有差距的。

  黃奇帆指出,我國工業世界規模第一,制造業規模第一,農業也不差,最大的短板就是生產性服務業。國內的生產性服務業算第三產業,國內板塊做的不到位國際就更不到位,要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要把生產性服務業國內板塊搞起來。

  最后,黃奇帆強調,要著力推進生產性服務業,使其比重在“十四五”到2035年有所提高。如此,中國式現代化的目標一定能實現,制造強國的目標也一定能實現,新的生產力內涵會更加豐富和現代化。

  以下為演講實錄:

  很高興來參加2023(第八屆)制造強國論壇,按照會議主題,我就加強生產性服務業的規模比重,推進中國制造強國發展這么一個主題,大家做一些溝通。

  當今世界,有三個數據代表著制造業發展的內在邏輯:

  一,現在只要是高端裝備、高端耐用消費品、高端終端,45%-50%是制造業的附加值,50%-55%是各種服務嵌入在這個終端里的增加值。比如一個手機如果賣6000塊人民幣,3000塊左右是1000多個零部件組裝制造疊加在里面,操作系統、軟件、芯片中的程序、各種專利、各種服務形成的增加值鑲嵌在手機里差不多占了50%多。所以在這個意義上,制造業服務化是一個趨勢。

  二,當今世界的國際貿易總量70%是貨物貿易,30%是服務貿易,而服務貿易包括生活性服務業和生產性服務業兩種服務業跨國運行的服務貿易。

  三,發達國家生產性服務業占GDP的比重達到40%-50%。比如歐洲歐共體27個國家,他們GDP當中服務業占比比重高達78%,生產性服務業占全部服務業的50%,78%的50%就是39%,所以歐共體的生產性服務業占GDP總量的40%左右。

  美國的服務業占美國GDP的80%,它的服務業當生產性服務業占比65%,65%乘以8差不多是50%,所以美國GDP當中生產性服務業占比是50%左右。

  這三個數據代表了整個世界發達國家引領整個世界貿易服務業和制造業的一種基本的數據結構,代表了一種趨勢性的特征。相比之下,中國的產業鏈體系、整個生產體系、GDP比重體系顯然是有差距的。

  1,中國的生產性服務業占服務業的1/3,如果服務業占60%,生產性服務業20%左右。我們去年工業制造業占27.6%,非制造業的工業加上房地產建筑體系約9%,加在一起是37%左右,還有扎占比6%的農業,農業+工業、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總體有43%,剩下的57%是服務業,生活性服務業占2/3,生產性服務業是1/3,差不多就是20%。所以,生產性服務業比重跟發達國家如歐洲、美國、日本、加拿大等相比,產業體系中最大短板是生產性服務業,比發達國家少了一半或者一半以上!所以,我國工業世界規模第一,制造業規模第一,農業也不差,我國生活性服務業整體上也跟得上潮流,最大的短板就是生產性服務業。

  2,全球服務貿易占貿易總量30%,中國去年服務貿易盡管達到了近8萬億美元,但在我國貿易總量占比只有12%。我國貿易總量中,貨物貿易6萬多億美元,與發達國家之間的貿30%是服務貿易、服務貿易整體占比是12%,這是另一個差距。表現在,我們的貨物貿易出口占大頭,服務的出口比較小,而且我國服務貿易有三個比較低的數據:

  1)服務貿易出口主要是生活性服務業,去年7800億美元的服務貿易,主要是旅游、賓館、區域景點、接待外國人收外匯,生活性服務貿易出口近2000億。

  2)雖然我國有5000多億生產性服務貿易進口,但基本上是外國企業在中國或者外國企業直接從國外把服務輸出。5000多億生產性服務業的服務貿易中,我們自己做的規模不大;如果有規模的話,主要是外國企業在中國做,中國企業自己做的很少。原因很簡單,我們連國內生產性服務業做的比重都很低,在國際的生產性服務業更需要進一步加強,基本都是由外資企業在中國、外資的生產性服務業貿易公司在中國做生產性服務業的進口。

  3)整個結構顯的逆差大。我們出口2000多億,進口5000多億,逆差3000億,服務貿易的產值轉化成的增加值是70%,1000億服務貿易有700億的增加值;貨物貿易如果做1000億,增加值就是300億。所以,我們做了6萬億美元進出口貿易量,一年順差四五千億,轉化為增加值就1000多億,但是我們逆差是3000多億美元,服務貿易增加值是2000多億。

  所以,當中國把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放在一起,貿易的增加值是逆差不是順差,我們的服務貿易的缺陷把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順差全部抵消掉,這又是一個概念。所以從這個意義來講,我們面臨的這個逆差問題,全世界180個國家都有,這些國家的逆差加起來是一萬億,我國卻有3000多億,占世界所有國家逆差總和的1/3。從2020年開始,每年9月份開全國服務貿易大會,已經連開4年,每次中央總書記政治局常委都、總理、副總理、國務委員、各個省生長和部長都參加,這個會備受中央高度重視。商務部的同志告訴我,準備今后每年開一次,就像進博會每年一次、服務貿易會每年一次、廣交會每年開一次,從50年代到現在一直保持,對于服務貿易的高度重視,本身就說明我們在這方面是短板,但是這個短板短在哪兒呢?中國國內生產性服務業發展不到位。

  所以,要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要把生產性服務業在國內做起來。在國家統計局、全世界統計概念中,生產性服務業大體上有十大類:

  第一,有關制造業產業鏈上的各種科研開發,包括0到1的原始創新、1到100產業鏈的研究開發、轉化一體化。從1轉化成100,研究成果變成生產力,變成產品。

  第二,從100到100萬,一旦研究成功,生產產品大規模制造、推向市場形成獨角獸,整體三個環節都是生產性服務業的一個方面。

  第三,產業鏈的物流運送體系。我們國內的物流體系在GDP比重是15%、是比較高的,歐美國家是6%-7%,東南亞一般是10%。歐美國家的服務業比重高、高達百分之七八十,他們的運輸費用成本相對較低;但是,我們是60%、歐美國家是80%,我們制造業的比重比他們高了一些,也不至于物流費用高一倍兩倍?中國物流企業本身是非常節約、利潤拿的也不多,所以也不會形成過分的費用?中國幾千萬物流的職工包括汽車司機的工資也不算高,怎么會出現物流費用特別高呢?

  從勞動生產力來說,中國因為勞動力比較優勢、整個運行規模優勢,所以在各個方面都體現為成本比較低。其實,這不是企業問題,也不是勞動者的問題,關鍵在于我們的體制。全世界高速公路90%以上都不收費,BOT只要25年、30年收費期一到就交給政府,政府不能再收費,就是一個不收費的公共服務。我們現在十幾萬公里高速公路統統收費,即使25年、30年到期了交給政府,政府還是照收,而且費用收的真不低。

  我們的鐵路運輸也有待改善。十幾萬億建成的鐵路體系,只運營了全部貨物的8%-9%,而鐵路運費是汽車運費1/4!所以,應物盡其用,一切能夠讓鐵路運輸的絕不要讓汽車運,但我國一萬多個開發區、幾千億產值的開發區,一般都選擇用汽車運輸,所以,七通一平不包含鐵路運輸。鐵路、公路在各種貨物最后一公里的銜接沒到位,這是又一個問題所在。

  此外,我們產業鏈上中下游物流運輸配送規劃布局從西部到東南,整個中國幾千公里路上布局的各種產業鏈,汽車運輸翻來覆去像拉鏈一樣的開來開去,怎么樣在100公里半徑范圍內形成一個個重要的產業鏈集群?100公里的半徑差不多有幾萬平方公里,足以補強任何產業鏈集群,中國各個省互相招商,盡可能使產業鏈屬地化;在這個過程中,造成中國產業鏈布局渙散不集中,本身就無謂增加了許多物流成本。

  今天因為時間關系不再展開,產業鏈物流方面有許多配送應無縫對接或者通過體制制度安排來降低這個成本。

  第三,產業鏈金融,包括金融的產業鏈上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要解決,包括進階性金融、金融銀行的金融和資本市場的金融比重失衡,商業銀行比重一樹獨大,這種概念都是造成中國金融成本比較高的原因,所以,產業鏈金融中的生產性服務業有許多可以研究。

  第四,產業鏈上的市場準入,檢驗檢測,這也是一個服務體系。

  第五,產業鏈所謂的生態服務、綠色低碳服務,我國制造業產業鏈,消耗了全世界50%以上的地球資源,30%的工業產值消耗了全球50%的地下礦物,全球一年挖掘的地下礦物一共250億噸,我們消耗了130億噸。從這個角度看,中國工業怎么在源頭減量進行工藝流程調整是很重要的。

  中國工業能源消耗的單位能耗是全球平均值的150%,所以,“十四五”規劃里提出,到2035年要讓中國制造業工業的能耗降低到全球平均值,2050年降低到發達國家G20的平均值,G20的單位能耗是我們的50%,我們比G20高了一倍,到了2050年中國單位能耗降一半。

  制造業應該實現循環利用。上游、中游生產出來的設備裝備或者工業終端,或者老百姓耐用的消費品怎么樣報廢以后循環使用、回收利用,發達國家占40%-50%,我們目前只占10%!這個環節通過生產性服務業的改造,如果能夠使得循環利用達到百分之四五十,相當于一個金山銀山、一個金礦銀礦,我們資源消耗將大量減少。

  第六,數字化服務。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形成的數字平臺對傳統工商產業進行融合賦能,也就是所說的傳統產業數字化,通過這樣的賦能,產業鏈工業系統不增加任何資本投資、原材料消耗,會使得產出增加1%-10%。如果平均增加5%,我們現在100萬億的工業產值因為數字賦能最終實現額外增長5萬億,這5萬億不僅是產值,更是不消耗原材料也是增加值,而且沒有增加資本的利息,所以也是利潤,5萬億的增加值相當于二三十萬億的工業產值。

  第六,生產性服務業數字化賦能,構建形成產業互聯網、工業互聯網。我們目前是消費互聯網很發達,產業互聯網剛起步沒到位,這方面也是一個重要的生產性服務業。

  第七,各種貿易批發零售,包括線上和線下的,包括實體的貿易、互聯網的貿易、跨境電商等。這個領域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重點是突破內外貿雙張皮、突破內循環外循環互相割裂,在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已經進入了內循環為主,國際國內雙循環的狀態中,要努力促進中國內貿外貿一體化,形成有利于內循環、外循環一體化的規則規制、標準和管理體系。內貿外貿兩張皮,內循環、外循環變成兩個任務了,每個企業搞外循環是一件事,搞內循環是一件事,要讓任何一個企業搞內循環和搞外循環,想做內循環就有內循環,想做外循環就有外循環,形勢有利于內循環就干內循環,形勢有利于外循環就干外循環,形成內外貿企業任何時候的自由選擇。這就像亞馬遜,亞馬遜是一個網絡公司,做跨境電商的,做的任何業務從紐約賣到洛杉磯,對它來說和紐約賣的倫敦是一回事,沒有任何內外之別,全球化和美國的國內化是一件事。

  我們現在是兩個隊伍、兩個體系、兩種規則、兩種準入,所以國務院在“十四五”規劃里提到,要在十四五到2035年期間,使中國的內貿和外貿一體化,實現一個生產線上的同質同標,同樣的產品出口內銷稅收規則、市場準入規則、檢驗檢測的標準規則都要一體化。這件事現在存在比較大的問題,是我們要布置行動的重大任務,這件事做好了,也是生產性服務業的一個方面。

  第八,各種專利品牌,既要保護也要推廣,做好各種商品制造品的品牌和專利的推銷。

  第九,各種信息咨詢、會計、律師法律等服務,這些制度型的生產性服務業,國家的規定制度要讓企業充分了解需要這種信息咨詢。

  第十,服務外包。生產性服務業到了大企業的時候,龍頭企業除了自己搞制造、關鍵的東西自己造以外,逐漸的把制造外包,自己主抓生產性服務業的總體,轉變成一個鏈頭企業,變成了制造業的代工龍頭,像富士康代工蘋果,蘋果不做制造,只做生產性服務業。另外,還有產業鏈上中下游之間的很具體的、小的生產性服務業的產業鏈,也存在服務外包的問題。

  這十個方面潛力巨大,是我們過去的短板、補上短板就是發展的潛力所在,是新的增長級、新的增長力。所以,我們把生產性服務業搞上去、補上我們的短板,是中國制造強國的內在選擇,是中國式現代化產業體系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是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基礎,也是我們貿易強國的重要方面。二十大報告提出,中國要成為貿易強國,貿易強國不僅僅是貨物貿易的第一大國,更是服務貿易、數字貿易的強國。二十大明確貿易強國的前提和內在要求是服務貿易強國,而服務貿易強國需要生產性服務業做基礎。

  現在科研創新推動中國全要素生產力比重增加,而全要素生產力只占增長的百分之二三十,怎么讓我們增長的動力50%以上和科學技術、全要素增長力有關,也和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聯系在一起?答案是要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并非生活性服務業,現在57%的服務業、以后如果達到60%中百分之七八十都是生活性服務業,那我們到2035年GDP到了250萬億,150萬億的服務業里面,如果3/4是生活性服務業,那么我們的生活性服務業就有120萬億。如果120萬億生活性服務業的增加值變成了產值的話,那么就會變成270萬億,一共十幾億人,每人要20萬元的生活性服務嗎?我的頭給你,你的腳給我,我們互相洗腳理發,產業鏈勞動密集型附加值低,一大堆這樣的生活型服務業只要發生一個經濟危機,馬上就急劇的萎縮。所以,生產性服務業不能少,衣食住行、教育、衛生、文化、旅游、康養等等都是屬于生產性服務業,如果我們的服務業百分之七八十都變成了生活性服務業,那么這個服務業還有泡沫。如果我們的服務業50%是和制造業強相關的服務業,而生活性服務業也占50%左右,這樣就是一個健康的中國式現代化的產業體系。

  二十大報告提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產業體系,是以實體經濟為主體,制造業為重心,這個重心是重量的重,制造業中心擺的好,怎么晃,經濟也是穩定的。中國制造業在“十四五”期間絕不能低于25%,現在是27%、28%,我覺得到30%是一個合理的比重。

  另外,中國式制造業的生產性服務業應該是30%左右,應該是服務業的50%,整個GDP的30%,生產性服務業的30%加上制造業本身的27%左右是57%左右,我們還有非制造業的工業第二產業如挖掘業、采掘業、煤炭石油天然氣采掘等,這個占比百分之六到七,隨著房地產建筑行業規模下降,但是還會有一定比例空間。總的算起來,中國的第二產業差不多會在35%左右,35%+30%的生產性服務業65%,農業占比5%、生活性服務業占比30%,這就實現了實體經濟為主體、制造業為中心。

  我相信:只要把生產性服務業著力推進,比重在十四五到2035年有所提高,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定能實現,制造強國的目標也一定能實現,新的生產力內涵就會更加的豐富和現代化。

  我就講這些,謝謝大家!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李昂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7X24小時

  • 12-12 興欣新材 001358 --
  • 12-11 安邦護衛 603373 --
  • 12-07 安培龍 301413 --
  • 12-04 豐茂股份 301459 31.9
  • 12-04 索寶蛋白 603231 21.29
  •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