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
2021全球財富管理論壇于10月23日-24日在北京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北京立言金融與發展研究院院長楊濤出席并演講。
以下為演講實錄:
楊濤:作為一個研究者,我這些年一直在觀察新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無論是基于宏觀研究貨幣,還是基于微觀研究市場,從理論到實踐我們都深刻感受到了這個改變,無論過去討論金融信息化、電子化,還是再往后討論數字金融等一系列概念,歸根到底都是利用信息技術進一步改變金融機構的業務流程、管理流程以及全面的重構帶來效率、效益的全面提升。只是說隨著我們從早期的提法到數字化的提法,這種改造的范圍、深度、廣度越來越突出,乃至于追求一個全面的重構。
如果把這個圖景放在整個金融領域,確實看到,一方面,全球對于金融業擁抱數字化的進程都在不斷的加快,其中既有來自于美國依托于市場自發的數字化改造過程,也有類似于歐洲監管部門重點在推的。
其中,我們國家持牌的金融行業來說也逐漸體現出它的一些特色,因為早期我們更多的是來自于市場化機構進行的類金融的探索,討論的數字金融主要是銀行業、資本市場相關行業、保險業以及其他持牌機構如何更好的用數字化進行改造。
直觀來看,這樣一個大潮已經興起了,但是在很多領域還是處于起步階段,就銀行業來看,全行業金融科技的投入接近2500億元,全行業的金融科技的從業人員大約是14.88萬人。當然,這個口徑還需要進一步斟酌。
但是,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個熱潮,這樣一個熱情已經興起來,再簡單的看,比如說在證券行業,早期討論證券業擁抱數字化和經營科技的時候,往往大家談的更多的是渠道的問題,獲客的問題,現在隨著證券業從過去所謂簡單的依靠經濟業務到越來越強調投行業務的全面轉型與國際對標,與之相應數字的改造也帶來對于證券業從服務流程到業務類型全方面的挑戰。
再比如說保險業來說也經歷了幾個不同的發展過程,早期強調的保險信息化,再往后保險線上化,再往后強調的是保險全域數字化改造,保險最核心就是風險定價,與之相應的一系列的理論變革和實踐變革結合在一起,對于保險業的沖擊也是非常突出的。
從大的途徑來看,這樣一個藍圖已經展開了,如果進一步聚焦到銀行業,其實既有整個金融業數字化轉型面臨的一些共性問題,也有一些具有特殊性的問題,這個特殊性的問題可以從銀行數字化轉型當中幾個典型的路徑稍微剖析一下。
第一個路徑就是非常突出的技術應用導向,當然,我姑且不評價這些不同的導向的優劣。比如說大量的機構首先是著眼于技術優先的導向,各種各樣的新技術已經對實體經濟帶來沖擊和影響,需求端影響了金融產品的業務,從供給端也直接影響了金融的功能。著眼于新技術的應用,構成了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工具。與之而來的問題依托于技術的應用能否真正解決現有的矛盾和痛點,是不是為用技術而用技術,我們在研究區塊鏈的過程當中就可以看到這種現象,當你看很多項目穿透之后甄別的時候,始終沒有繞開面對核心企業的產業,這種情況下,技術帶來的巨大的改良作用是有限的,這是技術驅動的路徑。
第二條路徑就是客戶需求驅動的路徑,早期的一些改革創新往往基于消費互聯網時代C端巨大的變化,現在大家進一步追求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與數字化改造過程的一些變化,倒逼過來我們的數字化轉型不是為數字化而數字化,而是要解決什么樣的矛盾。我們也看到部分金融機構更多的解決依托于需求端的拉動力。有一些金融機構把線下的網點做的非常絢爛的時候,考慮的可能不僅僅基于需求端,更多的基于形象端,畢竟當多數人都不到網點的時候,搞的再眼花撩亂也弄不來實際的效果。
第三個離不開監管與政策,金融機構離不開監管與政策的把握,有時候更好的順應政策的方向,歸根到底都離不開技術驅動,還是需求驅動,還是監管政策驅動這三條不同的路徑。
現實當中如果過于著眼于一條路徑就有可能出現一些扭曲的現象,最好的在戰略與管理方面有效的權衡,有效的把握。當然,不同的銀行面臨的資源稟賦不一樣,銀行的變革最重要的就是人的問題。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