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2008(第七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 > 正文
這個意思說,靠政府的良好愿望是解決不了的,現在老百姓的一個盼望,就說政府能夠把我們所有的住房問題解決掉,這個時候房地產市場出現了很大的問題,一個背后的現象就開始出現了去市場化,商品房處境非常困難了。
戴亦一:
最近有一個網上的言論,認為中國是不是要走新加坡模式,因為新加坡模式,每一個新加坡公民都能擁有一個政府非常廉價的住宅,120平米左右,你要想住大到市場上去,這個向左拐還是向右拐,包括30、70的說法,是70%的住房由政府來解決,30%由房地產來解決。這個模式,您認為是不是有些問題?
黃怒波:
這有一個背景,這些措施不是市場規律后的一個東西,是政府為了滿足現在的拉動經濟的政策,應急推出來的,你看推了90平米的房子,現在擠壓的最多,這些措施是一系列的不完善。陳先生講的觀點我很同意,我們的地產業很幼稚,反過來說我們政府管理地產業的經驗也非常淺薄和簡單,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不知道政府下一步干什么,9千億是怎么花,明天會不會再推出一個政策來,對這個行業是致命的,因為這個行業需要一個長期的規律支撐。
當然還有一個觀點,這個行業出現的情況,去市場化之后,還有一個去民營化,因為現在中國政府目前一拿4萬個億,這個錢絕不會讓民營企業來用,下一步民營企業,會有一個非常非常艱難的過渡期,我認為在這五年之內,在這個條件下生存起來確實非常非常困難,我想可能的一個出路,一個地產企業的小型化,很難做到前年想象的全國化,甚至國際化,這個是比較難的。
對未來的趨勢判斷,這五年之內我不是很看好,因為這次經濟下滑的這么快,不是簡單的國際的背景,就是前段懲罰性的措施調過頭了帶來很大的后果,把調控控制住是中國政府最容易做到的,但是要把它拉起來,正好趕上金融危機,所以,這五年內這個行業整個的形勢還不是很看好。
戴亦一:
您五年都不看好。于總來談談。
于焱志:
談的主題一直說政府、開發商以及公眾三者之間的博弈,既然說到博弈不可避免談到政府的需求,過去政府的宏觀調控更多針對開發商,實際上我們認真分析一下整個市場的構成,是有三種:第一種是普通公眾的自住房,商品房的更新換代的需求。買來之后,我用來解決自己住宅問題的,這類需求一個特點,它是滯后于市場的,在市場整個經濟周期高峰的時候,它對經濟需求所牽引,往往是跟風的,往往房價起來以后,屬于被提前釋放的,在低谷的時候,相當于一種囚徒的困境,這樣無形給市場構成一個壓力,政策調控的關鍵點針對這部分需求,應該是提前釋放,有利于市場的走穩。
第二種是住宅的資本需求所決定的。買了住房之后有保值的需求。我們可以看看,像92年上海房價的上漲,每一次房價上漲背后,都會或多或少有一些金融資本是現行注入的,針對這部分需求來講,應該是區別對待的,它不同于傳統的住房硬性的,必須的需求,它是有它的資本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