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對汽車限購令的擔憂背后,是決策層對十二五期間汽車保有量合理值的重新評估。工信部官員透露,十二五期間,汽車產銷量不可能再保持此前業內預期的10%至15%的年均增速,要從重數量向重質量轉變。
中國汽車產銷連續兩個月出現負增長。原因有五點,一是購置稅優惠等政策的退出和國家宏觀調控帶來的影響,二是燃油價格的不斷攀升,三是部分城市治堵限購政策實施的影響,四是受油耗準入政策的實施影響,五是日本地震的影響。
北京要治堵,關鍵在限用而不是限購。試想,若用車成本大幅提高,人們用車必減少,而用車被約束了,買不買車消費者自會盤算,哪里用得著勞政府大駕親自去管呢!
一線城市限車政策
汽車限購:降溫明顯 問題頗多
隨著北京“限購令”的執行,市場銷售呈現明顯下降。奇瑞汽車銷售人員告訴記者,月銷量減少了2/3。廣州本田經銷商的數字更可憐,1月份只賣出了一臺車,和11月、12月北京車市的火爆形成了鮮明對比。
汽車限購措施對于解決已經擁堵的城市交通效果有限。北京汽車限購令實施半年后,北京市交通委網站發起的交通緩堵民意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七成的調查對象認為北京市交通擁堵狀況沒有得到緩解。
從去年年底開始,包括北京在內的部分城市開始施行汽車限購令。如今,為改變國內汽車市場銷量不振的情況,國務院牽頭,召集了工信部、發改委等幾個相關部委參與了一場小范圍討論,汽車鼓勵政府正是商議的重點話題。
限車政策:成全了誰
解決之道:加強路網建設 限購令別變迫購令
以限購為起點,中國車市已經進入了一個市場結構性全新的調整期,當前市場下滑屬于結構性市場回落。因此,中央正在考慮如何在2010年1860萬輛的國內汽車市場銷量基礎上,盡快實現中國汽車工業質的蛻變。
相比去年車市的火爆,今年車市遭遇大幅下滑,雖然對交通、社會問題有所緩解,但對整個行業和所牽扯的其他行業的影響,也是巨大的。取消限購政策似乎有一定的理由,但是這個政策才剛剛執行半年,如果此時取消,會引起社會的很大反響。
限購令關鍵不在于懲罰而在于良性的退出機制。對所有棄號者采取一刀切式的懲罰措施不合理,消費者中簽后6個月內未購車可能有很多合理原因導致本來想買而不能買車的情況,比如車商會故意加價,消費者不愿在6個月內做出妥協等等,限購令不能變成迫購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