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二十載:紅利秘訣是主動改革開放

入世二十載:紅利秘訣是主動改革開放
2021年12月10日 07:19 澎湃新聞

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20年前的此時,中國人馬上就要經歷一個里程碑式的事件。經過漫長的等待和爭取,勝利已在眼前。

  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三個維度的重大意義

  這是個重大事件。

  從歷史維度看,中國經歷了一輪從創始成員到重新進入的“輪回”,對于“歷史性突破”這個詞有著更深一層次的領會。關貿總協定(GATT)簽訂于1948年,最初是一項調整和規范締約國之間關稅水平和貿易關系的臨時性多邊協議,當時有23個國家在協議上簽字。中國也是原始發起國之一。但后來由于種種原因退出了。1971年,聯合國大會正式通過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1980年,中國才與關貿總協定又開始直接接觸。“復關”可以大大提高我國在國際事務和世界貿易中的地位,并增強我國在世界事務、特別是國際貿易方面的發言權和主動權。

  從現實維度看,當時,經過四十來年的發展,關貿總協定己由最初的23個締約方增加到103個成員國和地區,另外還有28個國家實際適用關貿總協定。關貿總協定締約方貿易總額占世界貿易總額的90%以上。“復關”有利于進一步開放和擴展國內市場,爭取我國產品更廣泛地進入國際市場,為我國企業拓寬更廣闊的發展道路,也有利于進一步推進我國國有大中型企業技術改造。

  從未來維度看,烏拉圭回合多邊貿易談判的范圍和所制定的多邊規則,已經從傳統的貨物貿易協定擴大到服務業貿易、知識產權保護和國際投資領域,其談判達成的最終協議將對此后的世界生產和貿易格局的演變產生深遠的影響。“復關”有利于我國同國際市場接軌,更加廣泛地開展與世界各國合作,改善國際貿易環境。也有利于我國對未來全球貿易方向的掌握和經濟及產業轉型升級戰略的調整。此外,港澳將要回歸,而其皆為關貿總協定的締約方,“復關”“入世”也更加有利于港澳回歸后的貿易經濟對接,有利于祖國統一大業。

  “復關”“入世”路坎坷

  自1978 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 我國增強了與GATT的聯系,1982年11月首次派出代表團以觀察員身份列席了GATT第38屆締約國大會。1986年7月,我國正式提出了恢復GATT地位的申請。從1986年開始至1992年,可算是第一階段,主要是對中國貿易體制的審議階段。由于長期以來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對外貿易國家壟斷,中國的外貿體制與關貿總協定的要求差距甚大。締約國要求中國盡快改革經貿體制,并以此為中心提出數以千計的口頭或書面問題。

  然而,“復關”“入世”之路相當坎坷。阻礙來自于各方各面。

  有些偏于客觀原因,如因當時中國經濟正在展現“世界奇跡”的高速發展,締約方對中國經濟過高估計,以致否定中國發展中國家地位。主要締約方特別是美國對中國復關的“入門費”大大加碼,甚至提出要求中國實行零關稅等。

  有些偏于主觀原因,中國的復關與入世談判本屬于經濟貿易范疇, 但美國卻將之大大政治化,增加了難度。

  此外,當時的國際政經和貿易形勢也在發生巨變。一方面,烏拉圭回合談判增添了三個新議題,世貿組織取代關貿總協會后又擴大了新內涵,使談判難度隨之加大;另一方面,上世紀90年代初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一些西方國家對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又提出質疑。

  不僅如此,國內不少企業和政府部門也對開放國門顧慮重重,紛紛要求提高保護政策。

  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在此之前,美國國務卿貝克訪華。當年年底,復關談判進入關鍵性的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主要圍繞市場準入問題展開,解決開放市場的速度、范圍、條件等。1995年1月1日,世界貿易組織正式成立,并在一年的過渡期后完全取代GATT。中國“復關”變成“入世”談判。1997年8月,新西蘭成為第一個同中國就中國加入WTO達成雙邊協議的國家。1999年11月15日,中美就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達成雙邊協議。

  2001年,中國“入世”。

  我們并不脆弱,大量的疑慮和焦慮,有道理,沒必要

  “入世”了,并不全是喜悅,還有大量的疑慮和焦慮。許多人在計算著要大受沖擊的產業和行業,電信業首當其沖。翻閱其時的報刊雜志也好、研究論文也好,基本上都將電信業擺上“頭條”位置,擔憂其受沖擊程度。金融服務業是另一個“要塞”,無論是銀行業或是保險業,感覺都是要“失守”。汽車也是擔憂漩渦中心的項目之一。其他的,包括但不限于航空、旅游、農業、石油化工、高端制造、國有企業、百貨公司等等等等。唯一比較有共識能夠有比較優勢的可能是紡織業,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被較普遍認為將會受益于“入世”,但同時也被擔憂其附加值過低。

  不能說在當時有這些顧慮沒有道理。但回顧歷史,才能知道,這些顧慮,沒有必要。

  讓人最為“提心吊膽”的電信業,發展得那叫一個相當好。2004年,我國的電信業務總量完成就是2000年的兩倍多,增長飛速。到了2020年,盡管有新冠疫情等的影響,電信業務總量同比增長20.6%。對于廣大消費者而言,是天翻地覆的二十年。

  2000年的一項調查顯示,消費者最不滿意電信的價格,其他如亂收費和服務差也在列。當年進行過一系列資費調整,但關鍵項目幾無改變,市場也廣泛認為“手機單向收費”無望。也就是說,資費不但高,而且一通電話雙方都要付費。這在今天簡直不可想象。與之相對的,不是電信巨頭們就沒落了,而是服務更好了。資費更少了,市場更繁榮了,公司還更有競爭力了。

  2020年,我國4G用戶總數達到12.89億戶,百兆寬帶已近九成,“5G+工業互聯網”工程深入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不斷深化。2021年財富500強排行榜中,中國移動位居第56位;中國電信第126位;中國聯通第260位。更為可喜的是,其他相關的電信及互聯網企業在近些年勢頭大好,成為全球“新貴”,2021年財富500強榜單上,京東集團第59位;阿里巴巴集團第63位;騰訊第132位;聯想集團第159位;小米第338位。

  事實是,市場打開了,對外開放了,我們并不脆弱,我們也不會相形見絀變得衰弱,我們變得更好、更強、更優質了。供給和需求兩端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并獲得了巨大的收益。

  走過昨天,才有今天。沒有哪一段可以跳過

  如果把“提質增效”“質優價廉”“服務更好”當做“沖擊”的結果,金融業也可以和電信業分享經驗。在讓消費者享受到更多滿意的同時,金融機構們也并非“一蹶不振”而是“迎風飛揚”了。中國大行們在全球企業500強的排行榜上長期雄踞高位,中國工商銀行更被網友們戲稱為“宇宙第一大行”。

  汽車工業似乎在一段時間內沒有找對方向。以合資為主的汽車行業投資制造模式給市場帶來了極大的活力,家用小轎車的質量、價格、豐富性一年比一年好,現在買中級車的預算在2000年可能都買不到一輛入門級轎車,更不要說還可能買不著、沒法修、上牌難。但一直在銷售榜前三位的合資廠似乎開始提醒大家,“市場換技術”的終極目標無法實現,市場上來了,技術沒有來。

  其實也不盡然。中國人的汽車夢沒有停止過,而汽車工業不是個一蹴而就而是個厚積薄發的行業。在市場沒有換來核心技術的階段,我們積累了相當的管理經驗、技術人才、研發團隊、以及資本。到今天,中央提出自主研發、自主創新的戰略方向,尤其在新能源車的新賽道上,中國制造就涌現出更多的創造能力和“新勢力”。

  就像是一度被認為“占盡紅利”的紡織業,其“三來一補”方式在取得了最初的“成功”后,也深受“詬病”,中國工廠是不是要做“貼牌”產品也一度成為討論熱點和焦點。

  但時間證明著一切。

  如果沒有剛開始的貼牌工廠們,中國當時低廉的人工和土地就因為缺乏資金、技術、設計、品牌、管理等無法實現其價值和增值。低附加值產品是當時的無奈之舉,也是當時的最佳選擇和必要之舉。隨著貼牌工廠們的資金和技術積累到位,就自然開始進階成為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產品。近十年開始的“國貨”、“國潮”和“國風”就是明證。

  入世給了我們很多思考和不斷反思,這并不意味著當時的抉擇是錯誤的,或者是無用的,甚至是否定的,只是時機不同選擇不同而已。回頭看去,沒有哪一段時間、哪一段道路是可以忽略、可以跳過的,每一滴汗水、每一滴眼淚,都成為中國市場、企業、經濟發展歷程上堅實的基礎。走過昨天,才有今天。

  主動改革開放,才是獲取“紅利”的秘訣

  入世二十載,中國取得了很大成就,毋庸置疑。

  為什么當年那些疑慮統統“落了空”?

  答案不止在“入世”,更在“中國”。

  2001年,中國入世。但改革開放,始自1978。1986年中國申請“復關”,是作為實施改革開放政策的一個重要部分進行的。在貿易體制審議階段,中國政府由經貿部組團,先后組織外交部、海關總署、國家計委、財政部、國務院特區辦、國家外匯管理局、國家物價局、國家商檢局、國家統計局、國家體改委等部委參加GATT中國工作組會議,就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外貿體制改革、關稅制度等專題進行口頭答疑。1992年進入實質性談判階段,是在鄧小平南巡講話后,“十四大”確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目標,給中國的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了生機,也給復關談判注入新的活力。

  中國入世的巨大成功,和中國堅持改革開放密不可分、一脈相承、相互促進。

  中國電信業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改革。1994年,中國聯通成立,第一次在中國基礎電信領域引入了市場競爭機制;1995年4月,電信總局以“中國郵電電信總局”的名義進行企業法人登記,逐步實現了政企職責分開;1997年1月,郵電部作出在全國實施郵電分營的決策,并決定在試點基礎上,1998年在全國推行郵電分營。

  中國銀行業也經歷了“涅槃重生”。1999年,成立四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剝離大型商業銀行和開發銀行不良資產1.4萬億元。從2001年起逐步推行貸款五級分類制度、實行審慎的金融會計原則、逐步降低商業銀行營業稅等。2003年以后,國家決定啟動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

  回到幾十年前,不少備受保護的行業和產業又貴、又次、還不盈利。封閉只會帶來給所有人的、供需雙方的傷害。開放會不會帶來更大、更多的風險?也許。但這些風險會成為阻力還是動力,取決于我們的態度。

  “入世”的紅利是我們自己爭取的,而獲得“入世”紅利的前提是,我們先一步、更大膽、更主動地進行改革開放。主動改革開放,才是獲取“紅利”的秘訣。

  后記

  二十年過去了,中國在入世十年之際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現在更走到了世界舞臺的中央。從最初的歷史維度和現實維度看,我們已經在國際事務和世界貿易中取得相當地位。但未來永遠不會停下腳步,此時此刻,世界生產和貿易格局的演變又在發生深刻變化,我們當前的關鍵目標是贏得全球科技競爭主動權。同時,世貿組織等國際機構和平臺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新危機,這一次,中國將以更加主動的姿態,建設全球新一輪開放方案。

  (作者萬喆為經濟學家,澎湃新聞特約評論員)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尹悅

博士 關貿總協定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12-13 超達裝備 301186 28.12
  • 12-13 光庭信息 301221 69.89
  • 12-10 雅藝科技 301113 31.18
  • 12-10 亨迪藥業 301211 25.8
  • 12-10 南網科技 688248 12.24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