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觀社論:不是新四萬億 而是體量更大的新基建

經觀社論:不是新四萬億 而是體量更大的新基建
2020年02月28日 21:45 經濟觀察網

  原標題:經觀社論 | 不是新四萬億,而是體量更大的新基建

  經濟觀察報 社論 2020年夏天來臨時,中國經濟可以期待一個強勁的反彈么?我們注意到各省區在復工復產進程中釋放的信號,大投資大項目被寄予厚望,以至于新的“四萬億投資計劃”也開始被市場更多地討論。一個猜想是,投資會像2008年、2009年那樣扮演“關鍵先生”,將2020年的中國經濟強力拉回正常的增長軌道么?

  沒錯,投資很重要。穩投資仍然是穩增長的關鍵。不過我們相信,不會有類似2008那樣的投資刺激計劃,不會有新的 “四萬億”。要知道2008年時,中國經濟總量不過30萬億,如今是逼近100萬億級的體量。如果靠強投資拉動經濟,中國需要的彈藥量強度有多大,需要匹配多大規模的信貸投放?我們預期,即使出于穩經濟的考量,中國不得不適當加杠桿,也必然是審慎和克制的,會顧忌仍在以各種方式擴張的地方債務。

  更何況,就經濟結構而言,2020年與2008年也不可簡單做比。據測算,2019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7.8%,分別比資本形成總額、貨物和服務凈出口高26.6和46.8個百分點。回想2008年時,消費對經濟的貢獻不過30%。毋庸置疑,消費才是今天中國經濟的“關鍵先生”。這意味著我們需要在拉動消費方面下更多的功夫。

  這并不表示我們不看重投資。實際上,投資在經濟戰疫中扮演的角色很可能超過大部分人的預期。然而放在2020年的經濟大局中,投資的內涵絕非“鐵公雞”等傳統領域可以涵蓋。行業停擺和企業的危機反應,讓我們看到了一場規模空前的全民“在線”試驗。無論外賣、在線教育、醫療、還是新零售、智能工廠,不能不說,若非這些年中國持續投資于互聯網等新基礎設施,面對今天的疫情,中國經濟會少很多選擇,中國企業也可能更多損失。

  對相當多的企業來說,疫情會成為一道分水嶺。無論他們身處傳統行業或者已經是互聯網經濟的一部分,他們將重塑業務流程、商業模式和組織形態。這是看得到的現實。不管是否愿意,適應或者不適應,疫情以極端的方式推動了整個中國經濟的“在線”進程。這意味著對5G、人工智能、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基礎設施的巨大需求,還可能包括對基于智能、互聯和新能源的城際交通、物流和新市政基礎設施的投資潛力。單純從投資體量上看,它們比市場期望的新“四萬億”龐大得多。

  而從中國互聯網經濟勃興的歷史來看,必須理解,跟過往的基建投資由政府主導的模式不同,相當一部分新基建項目是市場驅動的,或者說,這是市場和政府合力的結果。政府以開放的心態允許市場在更大的空間里試錯,民間投資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舉足輕重。若非那么多的資本前赴后繼尋求風口,中國大概不會擁有體量龐大且仍在快速擴張的互聯網經濟,不會將中國市場的規模優勢發揮到極致。

  或許可以這么理解,中國經濟的整體“在線”,就是以新基礎設施為底層構建一個全新的經濟生態。在這個過程中,市場和企業將面對更多未知,這不是熟悉的配方和味道,需要大膽創新和不斷試錯。我們相信,市場會在這樣的投資中承擔更多,也只有市場才能把這樣的投資做好。政府要做的是退后一步,創造條件讓市場放手去做。

責任編輯:程立

互聯網經濟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3-10 佳華科技 688051 --
  • 03-04 和順石油 603353 --
  • 03-04 貝仕達克 300822 --
  • 03-03 東岳硅材 300821 6.9
  • 03-03 聚杰微纖 300819 15.07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