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濟創10年最大跌幅 暴力不止經濟難安

香港經濟創10年最大跌幅 暴力不止經濟難安
2019年11月06日 00:03 新京報

  原標題:香港經濟創10年最大跌幅,暴力不止經濟難安

  立凡觀察

  經濟的技術性衰退不足以動搖香港。關鍵是從根子上,必須凈化香港的發展環境。

  八、九、十月份,在往年是香港的購物旺季,是香港商家的好日子。然而,今年的購物旺季不再興旺。

  近日,香港特區政府公布今年第三季度經濟數據:GDP總值較上年同期下跌2.9%,為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最大跌幅,今年經濟大概率將出現負增長。第二季度下跌0.5%,第三季度跌幅擴大到3.2%,連續兩個季度下跌,已符合技術性衰退特征。

  出現這種情況并不令人意外。自今年6月香港發生修例風波以來,連不關注市場的人也有了衰退或許無法避免的預期。餐飲、旅游、私人消費等領域的萎縮,直觀地為香港今年的經濟表現打下了分數。

  但東方明珠蒙塵,主要癥結并不在于經濟。

  1997年以來GDP翻了一番多

  眾所周知,街頭暴力是香港經濟出現技術性衰退的直接原因。但有些不了解香港經濟發展歷史或者故意帶歪風向的人,把原因歸咎于內地。可數據駁斥了這點。

  從經濟自由度和市場環境看,截至今年,香港連續25年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福布斯全球最佳營商地今年排全球第三、亞洲第一,世界經濟論壇全球競爭力排行榜連續七年位居前十,同時是僅次于倫敦和紐約的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外匯交易量居全球第四。而香港港口和機場的客貨運量也一直保持在全球前列。

  最能說明真相的是香港的GDP。1997年,香港GDP約為13650億港元,到2018年上升到28453億港元。也就是說,自1997年回歸以來,香港經濟翻了一番還多,這還是經歷過亞洲和國際兩場金融大危機的結果。

  數據表明,1997年香港回歸后,不僅沒有失去自由經濟體的特性,沒有被外部危機擊倒,相反,依靠內地腹地獲得了新的經濟支撐點。

  產業結構和民生政策是老問題

  當然,香港存在產業結構和民生政策的老問題。

  以住房為例,1997年到2013年間,香港小型住房平均售價漲了188%,而平均就業收入僅漲14%。超過200萬人受困于住房問題。住房問題尖銳化,就產生了社會問題。

  實際上,自香港特區政府成立以來,就想著手解決住房和存量住房土地不足的問題,卻受困于金融危機沖擊,加之利益集團阻撓,未竟其功。收入增幅趕不上房價增幅,說到底是產業結構的問題。但在香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榮耀的背后,折射出的是自由主義或者說政府不干預主義的強大傳統。

  有人認為這是所謂的“英治”——確實,在香港經濟和港口文化繁榮的上世紀80年代,撒切爾主義是占據上風的。這客觀上妨礙了全港形成產業政策調整的共識。先期達到富裕水平又抑制了改革動能。這種發展困局,可從日本找到相似影子。

  止暴制亂恢復秩序是當務之急

  香港的產業結構和民生政策,固然有適時調整的必要,但根子不在這里,而在于其發展環境遭到了“污染”。

  首先是以基恩·夏普為代表的“顏色革命”代理人試圖主導香港議程。這個弄出190多套街頭暴力理論模式的人雖已去世,但其街頭暴力方式卻在全球范圍造成了不少動蕩。香港只不過是其代理人的最新試點。為此,健全和強化香港特區的國家安全機制勢在必行。

  香港特區也有必要在學校補上歷史教育這一課,了解歷史才能對現狀作出正確判斷。經濟可以多元,法治不能多元,香港經濟的發展前景,必須有符合治理現實的法治做保障。

  香港的發展史上,不是沒有過大風大浪。1998年和2008年兩場金融危機、難民潮等都見識過了。因此,更重要的是凈化發展環境——這里的“發展環境”,更多是社會秩序層面的。長治久安,社會長治經濟才能久安。就目前看,香港街頭持續數月之久的暴力運動,已嚴重擾亂社會秩序,對經濟發展造成重創。暴力不止,經濟難安更難穩。因而,止暴制亂,恢復香港的經濟與社會秩序已成了當務之急。

  事實上,讓香港恢復安寧,遠離暴力,既是民心所向,也是大勢所趨。也只有止息暴力,明珠才能繼續璀璨,香港經濟社會才能盡早走出“衰退困境”,打開更好的局面。

  □徐立凡(專欄作家)

責任編輯:覃肄靈

暴力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11-11 清溢光電 688138 --
  • 11-11 卓越新能 688196 --
  • 11-07 金山辦公 688111 45.86
  • 11-06 指南針 300803 6.25
  • 11-06 三達膜 688101 18.26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