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總量不斷跨上新臺階 高質量發展之路行穩致遠
70年中國經濟實現量與質的偉大飛躍
來源:經濟參考報
□記者 孫韶華 班娟娟 北京報道
與漫長的人類文明歷史相比,70年不過須臾之間。在這段不算長的歲月里,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成就了讓世人驚嘆的經濟發展奇跡。
從世界經濟發展史來看,還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一樣創造這樣的速度奇跡。70年來,從幾百億元到90萬億元,中國經濟總量不斷跨上新的臺階:從1952年的679億元,到1986年突破1萬億元,2000年突破10萬億元,2010年以突破41萬億元的體量超越日本開始連年穩居世界第二。70萬億元、80萬億元、90萬億元,近三年又連續跨越新臺階。
如果按照不變價計算,2018年國內生產總值已經比1952年增長了174倍,年均增速達到8.1%。在1979年至2018年這段改革開放闊步向前的時期,中國經濟年均增速達到9.4%,將同期2.9%的世界年均增速遠遠拋在后面。
中國有近14億人口,比此前崛起的大國人口總和還要多,但中國僅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就走完了西方國家幾百年走過的路。
新中國成立之初,一窮二白、百廢待興,火柴、鐵釘都要進口,“人均鋼鐵產量只夠打一把鐮刀”。毛澤東主席曾發出這樣的感慨:“現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
如今的中國,不僅主要農產品產量躍居世界前列,還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科技創新和重大工程捷報頻傳。
如今的中國,信息暢通,公路成網,鐵路密布,高壩矗立,西氣東輸,南水北調,高鐵飛馳,巨輪遠航,飛機翱翔,天塹變通途。
如今的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科研人員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外匯儲備第一大國、服務貿易第二大國、使用外資第二大國、對外投資第二大國。
短短幾十年時間,當代中國實現了從落后時代到趕上時代、引領時代的偉大跨越,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70年,中國成就的不僅是增速的奇跡,更是發展的奇跡。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高質量發展正積聚起最強的新動能。
從“增長”到“發展”,有什么不同?
——是增長動力的轉換:經濟增長從依靠土地、資源、勞動力等高投入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是經濟結構的調整:經濟增長從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轉向依靠三次產業共同帶動;從依賴出口轉向更多依靠內需尤其是消費的拉動;
——是發展方式的轉變:通過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
從“增長”到“發展”,背后是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氣魄,是壯士斷腕的勇氣,是一張藍圖繪到底、漸進式推進改革的智慧,是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的決心。
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向深水區挺進。黨中央觀大勢、謀全局、干實事,用改革的重大舉措,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深層次的重大變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化,成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治本良方。
中國開放大門越開越大。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先行探索標注開放新高地;實行外商投資法,在外資準入階段全面實行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制度;成功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實現了對外開放的歷史性跨越。中國經濟已深度融入全球經濟,日益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穩定器和動力源,改革開放不斷取得新成績。
70年,從“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英明決斷到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偉大感召,從驚嘆日本新干線的速度到中國高鐵成為國家名片,從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到第五代移動通信網絡,“慧眼”衛星遨游太空,C919大型客機飛上藍天,首艘國產航母下水,大國重器捷報頻傳。
一個創新的中國如旭日東升,新的動力磅礴迸發。
如今的中國,每時每刻都在發生新的變化,每一天、每一分鐘都在寫下奇跡。
1分鐘,上海的“魔方-2”超級計算機可完成24000萬億次浮點運算,廣東生產5臺民用無人機,復興號高鐵前進5833米,移動支付金額近4億元,2370.7萬元的商品進入中國……
1小時,創造出超百億元國內生產總值,生產大約1.5億斤糧食,新建近500米高速鐵路,處理約600萬件快遞,往來貨物貿易額超過5億美元……
平均每一天,就有新登記企業高達1.9萬戶以上。形成目前總計超過1.1億戶的市場主體,強烈的干事創業熱情匯聚形成不竭的發展動力。
深化改革激發發展活力,擴大開放拓展發展空間,銳意創新釋放發展潛力,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之路行穩致遠。
70年經濟發展,不僅成就短期發展水平的飛躍,還為長期發展積蓄了動力。
如今的中國,經濟發展新動能加速發展壯大。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重點領域工程建設有序推進,5G商用正式開啟,助力新興業態快速發展;智能穿戴、服務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等市場廣闊。以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主要內容的新動能正在快速集聚,經濟活力得到有效釋放,新動能持續發展壯大,成為支撐我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區域發展更加平衡。從“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到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一體化,改革開放的時空布局不斷延展。
人與自然更加和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加快形成,主體功能區制度逐步健全,節能減排取得重大進展,重大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進展順利,生態環境治理明顯加強。我們共同生活的家園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
民生保障更有溫度。我國貧困人口累計減少7.4億人,貧困發生率下降94.4個百分點,譜寫了人類反貧困史上的輝煌篇章。教育事業全面發展,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3.8%。織就世界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超過9億人,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億人。居民預期壽命由1949年的35歲提高到2018年的77歲。我國社會大局保持長期穩定,成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國家之一。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明中國經濟巨輪新航向:在全面建設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我國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堅期。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經濟已具有巨大的韌性、潛力和回旋余地。進入新時代,中國經濟巨輪,正沿著高質量發展的航程揚帆起航、劈波斬浪。
中國已經向全世界宣示: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
中國還會創造出新的奇跡。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