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治理“瘋狂奧數”有錯嗎
雖然在分量極重的國際數學奧林匹克(IMO)比賽中,我們失去了幾個冠軍,但我們收獲的也許是對教育的尊重,對孩子的尊重,對生命的尊重。
文|房樹洪在國際數學奧林匹克(IMO)比賽中,曾經被形容為拿冠軍“拿到手軟”的中國隊,已經連續4年沒有拿到冠軍了。于是,就出現了呼吁反思治理奧數相關政策的聲音。難道我們取消奧賽加分、治理“瘋狂奧數”錯了嗎?
“瘋狂奧數”的重點在于“瘋狂”二字,是指人們出于功利化的目的,盲目地追求奧數。這一現象出現的背后,反映的是“奧數人才”擁有比其他人才更絕對、更有決定性的優勢。曾經在政策上對于奧數學習的過度鼓勵使得許多人喪失了對于學習的選擇權,出于無奈去學習奧數,而通過取消奧賽加分的方式治理“瘋狂奧數”,目的正是在于培養學生對學科常態的興趣,讓奧賽回歸本質。原本國家鼓勵學習奧數的初衷就是讓學生愛上奧數、學會奧數,但是一旦到了“瘋狂”的程度,功利化心理就顯露出來。在教育部倡導減負的時代背景下,對極端功利思想的治理迫在眉睫。
奧數一開始其實是少數人的游戲,奧數運動本身在于鼓勵對數學有興趣的人,幫助數學愛好者成為棟梁之才。因此目的本身不與功利相關,只與熱愛相關。曾經有一個叫付云皓的學生,他是兩屆奧賽冠軍,并被保送上了北京大學。但不符合人們期待的是,他沒有繼續學習數學,而是醉心于星際爭霸,大二就退學了。為了上個好大學而苦學奧數的有千千萬萬個付云皓,但據調查顯示,50%的奧數生不再與數學有交集,30%的人甚至厭煩數學,物極必反啊!這些“悲劇”折射出的是“瘋狂奧數”的弊端——不利于數學人才的長線培養。自1985年中國首次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以來,截止到2018年中國已經獲得204枚金牌、179枚銀牌、133枚銅牌,將516枚獎牌收入囊中。但我們把目光放遠一點,想一想數學最高獎菲爾茲獎我們拿了幾個?答案令人心寒。如果沒有熱愛,只是單純追求升學,這條路走不遠,也走不順。想干好任何一件事,都不應抱有絕對功利的目的。
取消奧賽加分,有利于篩選出真正的數學人才。很多教育學家指出,在興趣的促使下,學習才是有意義且高效的。原來的政策讓很多父母為了分數逼著孩子學奧數,而現如今,學奧數的孩子更多的是真正熱愛奧數的數學人才。治理“瘋狂奧數”不僅為學生減輕了負擔,還幫助高考制度快速篩選出了最為真實的人才。同時,更多的學生能有更多的時間來學習更加豐富的知識、參加更多的志愿活動,這也推進了素質教育的實施。
取消奧賽加分,治理“瘋狂奧數”,讓學生有了更多的選擇權。數據顯示,奧數熱最為嚴重時,我國近95%的孩子都在學習奧數,而且奧數培訓幼兒化趨勢明顯,一些孩子還未上小學,就已經開始補奧數了。甚至有人同時報多個奧數班。既然許多家長都是為了讓孩子在考試中取得更高的分數才開始變得“瘋狂”,那么,取消奧賽加分就是最治本的治理方式。這樣一來,父母失去了逼迫孩子瘋狂刷題沖奧賽的動力,也通過政策明確了國家的良苦用心,悟出了素質教育、多元教育的重要性,從根本上解決了瘋狂奧數的問題。取消奧賽加分,還有利于教育體系的健全。以前,奧數高額的加分與升學掛鉤,成為進入名校的“硬通貨”和“敲門磚”,這無疑是對于學科學習的一種不公,只有奧數在和其他學科、其他興趣愛好處于同等地位上時,整個教育體系才能不被奧數綁架。為教育解綁,這是真正達到多元教育最為根本的問題。取消了奧賽加分,讓數學與分數脫鉤,讓知識與利益脫鉤,卻讓更多的父母領悟到了學習的真諦、考試的本質——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雖然在分量極重的國際數學奧林匹克(IMO)比賽中,我們失去了幾個冠軍,但我們收獲的也許是對教育的尊重,對孩子的尊重,對生命的尊重。需要注意的是,治理“瘋狂奧數”雖然是大勢所趨,但也要避免瘋狂地治理奧數,應該制定更加長遠的、真正有利于孩子身心成長、全面發展的系列舉措,讓“瘋狂”轉為規范,讓治理更加有效。
(作者系北京中學高級教師)
責任編輯:鮑一凡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