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永定:只要不存在通貨膨脹失控危險, 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就應把經濟增速目標定的盡可能高一些

余永定:只要不存在通貨膨脹失控危險, 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就應把經濟增速目標定的盡可能高一些
2022年03月16日 14:12 睿見Economy

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2020年,考慮到疫情沖擊等因素,政府工作報告未提經濟增速具體目標,我國經濟實際增速為2.3%。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6%以上的目標,最終實現8.1%的增長,兩年平均增長5.1%。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2年GDP增速目標為5.5%,略高于此前市場5%-5.5%的普遍預期。面對這一增長目標,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余永定對新浪財經《睿見·Economy》表示,“是合理的,雖然有難度,但經過艱苦努力是可以達到的。”“只要不存在通貨膨脹失控的危險, 只要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就應該把經濟增速定目標定的盡可能高一些”。

  在對話中,余永定多次強調了“基礎設施投資”的重要作用,他指出,中國各級城市,包括北京、上海這樣的大都會,在市政設施領域的短缺依然十分嚴重,不存在投資飽和的問題。“提高基礎設施投資增速,既能彌補有效需求不足,又有利于未來經濟的增長,何樂而不為?”

  此外,對于未來如何應對“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怎么看待“通脹”等問題,余永定在與新浪財經《睿見·Economy》對話時給出了答案。

  以下為對話:

  2022年GDP增速目標為5.5%

  雖然有難度,但經過艱苦努力是可以達到

  新浪財經《睿見·Economy》: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過去一年中國經濟發展的亮點是什么?可以給出怎樣的評價?

  余永定:2021年中國成功控制了疫情實屬不易,在2021年又取得了8.1%的增長實績難能可貴。另一方面也應該看到,如果扣除“基數效應”,中國經濟實際上依然處于始于2010年第一季度的增速持續下跌的路徑上。2021年還不能說中國經濟增長路徑已經發生轉折。對于2022年中國的經濟增長前景應該抱有信心。

  新浪財經《睿見·Economy》: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2年GDP增速目標為5.5%,您怎么看待5.5%這個數字?世界的經濟走勢又如何?

  余永定:我在2019年力主GDP增速保6%。由于2020年至今出現的疫情,中國可以略微降低2022年GDP增速目標。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2年GDP增速目標為5.5%,我認為是合理的,雖然有難度,但經過艱苦努力是可以達到的。確定5.5%的GDP增長目標可能標志著中國自2010年以來經濟增速持續下滑的結束。

  經濟增速長期、持續下滑,就會因所謂“磁滯效應”導致增長潛力的下降。例如,長期失業的工人難以重新就業、團隊解散后難以重新組織。聽任經濟增速下滑、聽任投資增速下滑,不但當前經濟增速會下降,未來的經濟增長速度也會因經濟供給面增速的下降而下降。這種情況,與其說是經濟增速不得不下降,不如說你認為它必然要下降,不去投資,結果經濟增長潛力就真下降了。這是典型的“預期的自我實現”。

  總之,只要不存在通貨膨脹失控的危險,只要沒有爆發系統性金融危機的明顯風險,我們就應該把經濟增速目標定的盡可能高一些。我非常贊成政府超市場預期,把GDP增速目標定為5.5%。

  至于世界經濟增速,在不考慮黑天鵝事件的前提下,由于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升息,退出QE)和美國財政政策擴張度的下降,以及地緣政治沖突導致能源價格上升,2022年世界經濟增速會有所下降。國際權威機構普遍預測2022年世界經濟增速將比2021年有所下降。世界銀行最新發布的一份《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預測,2022年全球經濟增長將減速至4.1%。與2021年的5.5%相比,下調大約1.4%。雖然定量困難,但世界經濟增速下降的大判斷應該是沒有什么問題。

  提高基礎設施投資增速

  既能彌補有效需求不足,又有利于未來經濟增長,何樂而不為?

  新浪財經《睿見·Economy》:中央經濟工作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必須看到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未來如何應對三重壓力?如何穩投資?穩消費?是否有優先級?

  余永定:從宏觀經濟的角度來看,經濟增長過程是總供給和總需求相互作用的過程。總需求由消費需求、投資需求和凈出口(進口-出口)三大部分構成。投資主要由制造業投資、房地產投資和基礎設施投資三個部分構成。消費需求、投資需求和凈出口是收入、利息率、資產價格、通脹預期和外部環境等諸多變量的函數,是由市場上各種錯綜復雜的關系所決定的。

  雖然政府政策在不同程度上能夠影響這些變量,但對這些變量的影響能力是有限的。例如,通過發放消費券能夠刺激消費,但作用有限且操作難度很大。更重要的是,消費主要受收入和收入預期的影響。例如,得到食品消費券,消費者節省了食品消費支出,但如果對未來收入預期不佳,消費者大概率會把省下的錢變為儲蓄存款,而不是用于增加消費。目前的環境下,政府最能影響甚至直接控制的唯一宏觀經濟變量是基礎設施投資。政府可以通過對基礎設施投資增速的影響,影響固定資產投資(或資本形成)增速,并進而影響GDP增速,實現穩增長。

  當然,強調提高基礎設施投資增速對2022年穩增長的重要作用,并不意味著無需努力增加居民消費。因為這不僅僅是穩定增長的需要,而且是建立和諧社會的需要,應該對因疫情而處于困境的低收入群體和中小企業提供必要救助 。

  新浪財經《睿見·Economy》:有學者認為“投資貢獻下降,穩投資不可持續,過去中國經濟的確是投資驅動,但現在已經不是投資驅動,將來更不是。”您怎么看?

  余永定:如何看待基礎設施投資的作用?經濟增長是供給和需求相互作用的結果。就供給方而言,增長的動力是資本和人力資本的積累和技術進步;就需求方而言,是有效需求的增加。當經濟增長受供給約束時, GDP增速取決于資本勞動和技術進步決定的供給增速。在經濟過熱,供不應求時期,往往會出現物價的普遍上漲。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更常見的約束是需求約束。GDP增速取決于由消費、投資和凈出口(出口-進口)三大部分構成的總需求。為了提高經濟增速必須提高總需求的增速。相對于總需求中的消費、凈出口以及固定資產投資中的制造業投資和房地產投資,政府對基礎設施投資有較強的控制力。在經濟不景氣期間,政府可以通過各種政策手段支持基礎設施投資的增長,以創造“擠入效應”,帶動各個領域的私人投資。

  如果中國的基礎設施投資過剩又當別論,但事實是:中國各級城市,包括北京、上海這樣的大都會,在市政設施領域的短缺依然十分嚴重,不存在投資飽和的問題。不僅如此,十四五規劃提出推進“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面向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川藏鐵路、西部陸海新通道、國家水網、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開發、星際探測、北斗產業化等重大工程,推進重大科研設施、重大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公共衛生應急保障、重大引調水、防洪減災、送電輸氣、沿邊沿江沿海交通等一批強基礎、增功能、利長遠的重大項目建設”。可見,無論是在傳統的市政設施和交通運輸領域還是在新基建領域,中國的基礎設施投資需求都是極其巨大的。

  基礎設施投資是中國經濟的重要推動力,充分體現了中國的制度優勢,這種優勢是不應輕易放棄的。從經濟增長理論的角度來看,投資是消費的延遲,增加投資意味著同期消費的減少,但投資—消費的延遲可以通過經濟增長為未來帶來更多的消費。當然,凡事都有個度,不能走極端。投資率太高,也有很多弊端。但就中國這幾年的情況來看,特別是考慮到經濟增速下滑,消費需求不旺,提高基礎設施投資增速,既能彌補有效需求不足,又有利于未來經濟的增長,何樂而不為?當然,總結2008-2009年的經驗教訓,通過增加基礎設施投資問題經濟增長不能操之過急,除了必須事先有充分的項目準備之外,要發揮地方政府的積極性,要注意改善基礎設施投資融資結構的調整,要一方面防范風險,另一方面也要重視讓地方政府、城投公司、銀行和其他各類金融機構在基礎設施融資過程中發揮應有作用。

  應對通貨膨脹和金融風險保持高度警惕

  但不能過猶不及,因噎廢食

  新浪財經《睿見·Economy》:您之前在文章中談到,“中國沒有通貨膨脹,甚至出現通貨收縮”,但老百姓普遍感覺到物價上漲,生活成本上升,您怎么看?

  余永定:我的原話是“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中國經濟處于低通脹甚至通貨收縮狀態。例如, PPI(生產價格指數)在2012年3月連續54個月都是負增長,直到2021年前兩個季度,我們的CPI和PPI都是不高的,平均來說 CPI在過去10多年大概不超過2%。2021年下半年物價,特別是PPI上漲較快,但最新的數字顯示,目前在CPI繼續保持低水平,而PPI則已經開始回落。”在此段文字之后我提到“沒有通貨膨脹,甚至出現通貨收縮說明,我們的經濟增長速度實際上是可以進一步的提高的”是就經濟增長是否受到通脹制約而言的。并不是對當前通脹情況而言。

  關于當前的通脹,我的看法是“CPI繼續保持低水平,而PPI則已經開始回落。”但是我依然想強調,中國的通脹率在世界上一直是處于較低水平的。中國應該對通貨膨脹和金融風險保持高度警惕,但不能過猶不及,因噎廢食。經濟增長是中國經濟活力的源泉,沒有足夠高的經濟增長速度無法穩定物價和穩定金融。因而在增長和物價金融穩定之間的關系不是非此即彼。政府宏觀經濟政策要保持好兩者之間的平衡。就中國目前的情況來看,天平應該向穩增長方向傾斜,應該全力保障GDP5.5%目標的實現。

  由于地緣政治形勢的風云突變,能源、原材料價格暴漲。這種情況肯定對中國國內的物價形勢造成重要影響,但就全年情況而言,這種狀況究竟會持續多久難于判斷。需要強調的是,供給沖擊造成的物價上漲不是緊縮財政、貨幣政策所能解決的。在這種情況下,實施緊縮政策,很可能導致經濟陷入滯脹。

  中國經濟增速自2010年開始逐季度下滑,由12%左右下降到6%以下。在經歷長達30多年的高速增長后,經濟增速下滑是自然現象。但是,在十年之內經濟增速下降一半是否是自然現象則很難說。在過去十年,中國的CPI始終保持在2%以下,PPI一度連續54個月負增長說明中國經濟總體來說是處于有效需求不足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應該一直維持比較寬松的財政貨幣政策。總之,我想強調的是,中國不應放松對通脹的警惕性。但就中國當前的情況來看,通貨膨脹不是主要威脅,穩增長才是第一要務。增長了,收入提高了,廣大消費者生活水平的提高才能有持久的保障。

你的專屬投資禮包!更有百元京東卡、188元現金紅包等你拿,100%中獎>>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李思陽

相關專題: 睿見·Economy專題
人氣榜
跟牛人買牛股 入群討論
今日熱度
問股榜
立即問股
今日診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4-28 江蘇華辰 603097 --
  • 04-26 銘科精技 001319 --
  • 04-25 科創新材 833580 4.6
  • 04-20 嘉環科技 603206 14.53
  • 04-20 永泰運 001228 30.46
  •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