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李稻葵:穩住經濟需要重修政府與市場經濟學

清華大學李稻葵:穩住經濟需要重修政府與市場經濟學
2021年12月29日 09:10 新京報

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原標題:看2022|李稻葵:穩住經濟需要重修政府與市場經濟學

  12月8日至10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會議總結了2021年經濟工作,分析了當前經濟形勢,為下一步的中國經濟錨定了前行的方向。

  中國經濟未來的機會與變量在哪里?怎樣“穩”與“進”,如何“破”與“立”?關于2022,許多答案等待揭曉。

  歲末年初,新京報貝殼財經推出《看2022》,我們對話了16位各領域專家,圍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關鍵詞,談他們對中國經濟的觀點和判斷。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ACCEPT)院長李稻葵。

  2022年即將啟幕,回顧2021這一年,中國經濟穩步復蘇,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9.8%,兩年平均增長5.2%。同時,中國經濟也面臨著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2022年的經濟工作定下了“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基調,明年的政策如何發力?2022年中國經濟是否會回歸高質量增長?圍繞這些問題,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對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ACCEPT)院長李稻葵進行了專訪。

  李稻葵認為,今年下半年經濟增速回落,投資增速下滑是主要原因,不過整體上,今年中國經濟仍呈現疫后復蘇態勢。預計明年GDP增速在4.9%-5.8%之間,主要風險點在于疫情恢復的不確定性、房地產風險化解的不確定性以及全球復蘇對我國出口的壓力。 

  2021年中國經濟整體仍然呈現疫后復蘇態勢

  新京報貝殼財經:2021年,上半年的經濟復蘇態勢較好,下半年開始出現比較明顯的放緩。上半年GDP同比增長12.7%,第三季度同比增速回落至4.9%。第三季度經濟增速回落的原因是什么?

  李稻葵:經濟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在于投資增速的下滑,特別是合計占總固定資產投資近50%的基礎設施投資和房地產投資的增速最近幾個月迅速下滑。基礎設施投資累計同比增速由年初的36.6%降至11月的0.5%,而房地產投資累計同比增速則由年初的38.3%降至11月的6.0%,這導致1-11月總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跌至5.2%。

  從第三季度單季來看,投資對GDP的貢獻為-0.03%,成為拖累實體經濟復蘇的主要因素。除了固定資產投資之外,2021年下半年的消費增速也有所放緩,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從一季度的9.79%下滑至第三季度的3.86%。消費增速的放緩主要是由于下半年疫情在多個城市的多點散發,因此即便就業形勢良好,城鎮居民的實際可支配收入增速也保持在較高的水平(前三季度為8.7%),但疫情防控的常態化還是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壓抑了以餐飲、住宿、旅行為代表的服務性消費需求,抑制了消費的強勁反彈。

  新京報貝殼財經:如何評價2021年中國經濟的整體走勢?

  李稻葵:ACCEPT宏觀預測課題組最近公布了《2022中國宏觀經濟形勢的分析與預測報告》,報告提出,2021年中國經濟整體仍然呈現疫后復蘇態勢。

  疫后復蘇態勢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三大產業齊發力,相較2020年均穩步復蘇,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前三季度同比增長7.4%、第二產業增長10.6%、第三產業增長9.5%,在強勁的出口帶動下,制造業產值的增長尤其迅速。

  其次,消費相比去年呈現出明顯恢復,成為經濟復蘇最主要的推動力。2021年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GDP累計同比的拉動為6.35%,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4.8%,這遠遠超過投資和凈出口對經濟的直接拉動作用。

  第三,經濟社會運行平穩,消費物價保持較低增速,1-11月CPI同比平均微增0.9%,就業市場比較穩定,1-11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207萬人,提前完成全年任務,11月城鎮調查失業率5.0%,低于5.5%的全年預期目標。

  從全球范圍來看,中國經濟取得這樣的成績是很不容易的,據IMF最新一期的《世界經濟展望》,中國經濟2021年的預期增速約為8.0%,這遠超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的平均預期增速(分別為5.2%和6.4%)。不管是包括美國、歐元區在內發達經濟體還是除中國之外的其他新興市場國家,2020年都無一例外地出現經濟收縮,而中國在2020年取得正增長的情況下,2021年仍能維持較高經濟增速實屬不易。

  預計明年GDP增速在4.9%-5.8%之間

  新京報貝殼財經:你預計2022年中國經濟增速將會在什么水平?

  李稻葵:2022年,雖然經濟下行壓力增大,但如果疫情防控得當,且各項政策調整到位,中國經濟仍有望保持在5.8%的較高增速,同時也必須做好各種因素疊加、經濟增速下滑到4.9%的準備。

  我國的貨幣和財政政策的空間相對寬裕,積極的逆周期調控政策將有助于經濟的企穩復蘇。中美的長短期利差都保持歷史高位,這意味著2022年即便美國開啟加息進程,我國的貨幣政策仍然有應對的空間。財政政策方面,今年1-10月的財政收入累計增速高達14.5%,2020-2021年平均增速達到4.5%,超過2019年的同期值。此外,截至今年10月,地方政府專項債使用額度僅為81%,而去年同期專項債額度已幾乎用盡,這主要由于財政部強化了專項債資金使用的管理,對專項債項目的審核把關趨嚴。預計2022年政府的財政和貨幣政策都將更加積極,全年一般財政赤字率約為3%,專項債的發放也將更加積極。

  新京報貝殼財經:今年的數據顯示,投資在逐月回落,被寄予厚望的消費也還比較疲軟,沒有從疫情中恢復過來。你預計明年的投資和消費會如何變化?

  李稻葵:根據今年前三季度的數據,新增專項債中近半數投資于交通、市政等城市基礎設施,剩余的專項債被用于衛生醫療、教育等社會事業項目、保障性住房、以及能源、物流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這將成為政府逆周期調控的重要工具,有力地支撐基礎設施投資的觸底反彈。

  在積極的財政和貨幣政策支持下,明年基建投資和制造業投資將企穩回升,2022年固定資產投資總體增速有望升至8%,超過2019年5.4%的疫前水平。

  除了通過擴大基建投資和政府消費支持經濟復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也將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今年前三季度城鎮居民的實際可支配收入增長8.7%,而農村居民的實際可支配收入增長11.2%,這超過了前三季度的實際GDP增速(9.7%)。農村居民的收入較低,邊際消費傾向超過城鎮居民,收入的提升將有助于提振消費,進一步穩定經濟。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以來私營工業企業的利潤一直維持較高增速,1-10月私營企業利潤增速高達30.5%,民間投資增速也同比增長8.5%,民營經濟吸納了80%以上的就業,民營企業的穩定發展是中國經濟社會疫后復蘇的關鍵,也是中等收入群體得以不斷提質增量、消費市場得以穩步復蘇的前提。

  預計2022年,在民營經濟穩健發展,收入分配不斷優化,且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我國的消費增速將較之2020-2021年的平均增速有所回升,約為7.0%,起到宏觀經濟穩定器的作用。

  新京報貝殼財經:你認為明年經濟存在哪些風險點?

  李稻葵:首先是疫情恢復仍然存在較高的不確定性。病毒的不斷變異使得疫情防控的要求進一步趨嚴,這深度改變了居民的工作和生活習慣,也將壓抑居民的消費需求,特別是旅游、餐飲、交通等服務型消費需求。此外,海外經濟的復蘇將對我國出口企業造成一定的競爭壓力,這將擠壓我國制造業企業的出口份額和利潤,進而影響居民就業和收入增長。在比較悲觀的預期下,假設疫情永久性地改變了居民的消費習慣,使得2022年我國居民消費增速降低1.5%,這將拖累經濟增長0.4個百分點。

  第二,房地產企業的風險能否得到有效化解仍然存在較大不確定性。當前在較強的政策約束下,大量房企的收入下滑,而債務、特別是外債規模卻不斷擴大,還款壓力的提升對2022年新增房地產投資形成了較大的抑制。假設2022年房地產投資增速較之2019年仍然存在3%以上的缺口,則GDP增速將被拖累接近0.25個百分點。

  第三,2022年世界經濟,特別是疫苗接種情況較好的發達國家將迎來相對強勁的經濟增長,美國將開啟加息進程,這將擠壓我國貨幣政策調控空間。更為重要的是,發達國家以及印度、菲律賓、泰國等在內的疫情恢復較好的新興市場國家產能不斷恢復,將對我國的出口企業形成較大的競爭壓力。2022年我國的進出口恐將難以維持2021年的強勁勢頭,若我國在國際市場的進出口份額同步收窄10個百分點,則會進一步拖累經濟增長0.25個百分點。

  新京報貝殼財經:2022年我國的外部環境是會更穩定還是更不確定?

  李稻葵:現在拜登政府總體上講比特朗普政府的可預見性要強很多,同時德國新政府的組合到目前為止已經告一段落,并沒有出現最糟糕的情況。總體來講,2022年如果不發生重大的意外事件,我們的外部環境比過去三四年相對而言,會更穩定一點。

  穩住經濟需要重修政府與市場經濟學

  新京報貝殼財經: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明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要穩住經濟,最關鍵的是什么?

  李稻葵:要穩住經濟,為未來的經濟發展打好基礎,必須重修政府與市場經濟學。仔細分析當下經濟下行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很多地方政府運行背后的激勵機制出現了問題。過去40年,我們的一個重要的發展經驗,就是政府必須幫助市場來發展,同時也要匡正市場,在政府幫助和匡正市場的正確行為背后,應該是正確的激勵。政府行為的激勵來自于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包括增加當地的稅收。

  我們提出要重修政府與市場經濟學,一個例子是碳市場。現在我國碳交易覆蓋的面非常窄。我們認為,政府應該著力培育全國統一的碳市場,全國各個行業、各個部門、各個地區都能夠按照未來預期的碳價格,來重新布局現在的經濟發展格局和技術。

  還有一個例子是地方債的問題,地方債務如此之高,以至于很多地方政府忙于應付歷史問題,應將激勵理順,集中精力解決當下經濟發展的問題,包括如何促進城鎮化、如何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等。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顧志娟 編輯 岳彩周 校對 張彥君

瓜分6666元現金紅包!領取8%+理財券,每日限額3000份!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王蒙

人氣榜
跟牛人買牛股 入群討論
今日熱度
問股榜
立即問股
今日診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12-31 天岳先進 688234 82.79
  • 12-31 創耀科技 688259 66.6
  • 12-30 唯科科技 301196 64.08
  • 12-29 招標股份 301136 10.52
  • 12-29 泰慕士 001234 16.53
  •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