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中國在2030年之前仍有每年8%的增長潛力

林毅夫:中國在2030年之前仍有每年8%的增長潛力
2020年10月28日 11:40 新京報網

  原標題:林毅夫:中國在2030年之前仍有每年8%的增長潛力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許諾)2020聯想創新科技大會在線開啟。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教授、院長,前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教授在大會主論壇發表的主旨演講中指出,中國在世界上的優勢主要在三個方面:首先是傳統產業上的“后來者”優勢。其次是中國在互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5G、萬物互聯的新產業革命上面的優勢,第三是中國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有全世界最大的市場。只要中國利用好這三個優勢,中國在2030年之前仍有每年8%的增長潛力,不管國際形勢如何變化。

  林毅夫在演講中詳細闡述了這三方面的優勢。他指出,2019年,中國人均GDP達到10098美元,和美國6萬多美元還有相當大的差距。中國目前發展的態勢和發達國家的差距有一點像日本在1950年代、新加坡在1970年代、韓國在1980年代的階段,這些東亞經濟體利用跟發達國家收入水平的差距所代表的產業鏈技術的差距,維持著平均大約是8%-9%的增長。

  而中國在互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5G、萬物互聯的新產業革命上面的優勢,一是這些產業的產品和技術的研發周期較短,這有利于像中國這樣的人力資源大國。二是中國有全世界最完備的產業和有全世界最好的供應鏈,在這種短周期的新產業革命上,中國具備半道超車的優勢,可以和發達國家齊頭并進。

  林毅夫指出,按照市場匯率計算,中國也是全世界第二大的市場。就像航空母艦一樣,體量越大,它抵抗外來沖擊的能力就越大,所以中國未來可以維持比其他國家更穩定的發展。

  林毅夫表示,提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有短期的原因,但也是經濟發展基本規律的結果,中國經濟發展道路并未改變。短期來看,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貿易萎縮、中國出口額降低,因此“中國制造”需要更多地依賴國內循環。但長期來看,隨著經濟體量增長,出口額占經濟總量比重將持續下降,服務業比重則會上升,國內市場成為主體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成果。展望未來,林毅夫表示中國經濟將持續發展,全球市場份額也將不斷提高。

  林毅夫預測,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中國每年還可以為世界的增長貢獻30%,將依然是世界上增長最快、市場擴張最快的國家,會給企業家提供最好的發揮舞臺。“在1984年柳傳志先生率領11位員工創立聯想的時候,絕對沒有想到在2011年的時候成為中國第一家進入到財富500強的民營企業。展望未來,中國的發展會給企業家提供同樣廣大的市場。”林毅夫指出。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李思陽

林毅夫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10-30 利揚芯片 688135 --
  • 10-29 螞蟻集團 688688 68.8
  • 10-28 豪森股份 688529 20.2
  • 10-28 五洲特紙 605007 10.09
  • 10-28 金富科技 003018 8.93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