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解讀金融數據:M1增速下滑受第三方支付等影響

央行解讀金融數據:M1增速下滑受第三方支付等影響
2019年01月15日 18:30 新華網

“只有潮水退了才知道誰在裸泳”,一張榜單盡顯中國經濟的“大事”與“大勢”! “2018十大經濟年度人物評選”火熱進行中!【點擊投票】Pick你心目中的商業領袖

  新華網北京1月15日電(陳俊松)中國人民銀行15日發布2018年金融統計數據報告和2018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統計數據報告。數據顯示,截至12月末,廣義貨幣(M2)增長8.1%,社會融資規模同比增長9.8%。

  具體來看,12月末,廣義貨幣余額182.67萬億元,同比增長8.1%,增速比上月末高0.1個百分點,與上年同期持平;狹義貨幣(M1)余額55.17萬億元,同比增長1.5%,增速與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10.3個百分點。

  面對復雜多年的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式,廣義貨幣的供應量仍實現平穩的增長。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表示有兩方面原因:一是人民銀行適度增加中長期流動性的供應,2018年通過四次降準和增量開展中期借貸便利等措施,提供了充裕的中長期流動性;二是有序引導金融體系的表外資金回表,在商業銀行對股權及其他投資的數量有所萎縮的情況下,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至于M1增速的下滑,阮健弘認為,一方面是近些年第三方支付和貨幣市場基金的快速發展,使得全市場對M1的需求持續下降。另一方面,當前,房地產融資趨緩和平臺公司的財務紀律加強,導致企事業單位活期存款少增較多。

  阮健弘說,M1是M2的組成部分,總量為55萬億元,相當于M2規模的三分之一。“目前M2的增速是平穩的,M1增速的回落主要是全社會流動性的結構性變化,不代表流動性規模的變化。”

  社融方面,初步統計,2018年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200.75萬億元,同比增長9.8%,增速有所回落。

  阮健弘表示,銀行表外融資下降的比較明顯是結構性去杠桿的結果,同時也與金融體系的風險偏好下降有關。從實體經濟來看,主要是與平臺相關的企業,以及債務負擔和壓力比較大的國企有效融資需求不足。

  但她還提到,社會融資人民幣貸款、債券融資、貸款核銷顯著增加,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表外融資的收縮,實現了社會融資規模的增長,與實體經濟的增長總體是相匹配的。

  從社會融資的結構上看,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同比大增。2018年,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余額為134.69萬億元,同比增長13.2%;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余額占同期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的67.1%,同比高2個百分點。

  “下一步,人民銀行將強化逆周期調節,根據高質量發展的需求,進一步優化融資結構和信貸體系,改善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保持社會融資規模適度增長。”阮健弘說。

  其他數據方面,12月末,本外幣貸款余額141.75萬億元,同比增長12.9%。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136.3萬億元,同比增長13.5%,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4個和0.8個百分點。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1-17 華致酒行 300755 16.79
  • 01-17 七彩化學 300758 --
  • 01-16 新乳業 002946 5.45
  • 01-16 威爾藥業 603351 35.5
  • 01-15 康龍化成 300759 7.66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