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原標題:看2022|魏建軍:新能源和智能化將引領全球汽車產業大變革
12月8日至10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會議總結了2021年經濟工作,分析了當前經濟形勢,為下一步的中國經濟錨定了前行的方向。
中國經濟未來的機會與變量在哪里?怎樣“穩”與“進”,如何“破”與“立”?關于2022,許多答案等待揭曉。
歲末年初,新京報貝殼財經推出《看2022》,我們對話了16位各領域專家,圍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關鍵詞,談他們對中國經濟的觀點和判斷。
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
2021年,“雙碳”成為貫穿全年的關鍵詞之一。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正確認識和把握碳達峰碳中和。汽車行業作為碳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將成為助力“雙碳”目標實現的主力軍之一。與此同時,“雙碳”也正成為影響汽車產業鏈變革與重構的又一重要因素。
“從相關產業政策法規的角度來看,‘雙碳’目標將驅動新能源汽車布局加速”,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在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書面專訪時表示,新能源和智能化已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的共識,將引領全球汽車產業的大變革,也是汽車產業未來發展的“新風口”。他預計,到2022年,新能源汽車的競爭將進一步加劇,新能源汽車將開始與傳統能源汽車爭奪市場份額。
2025年之前長城汽車預計推出50余款新能源車型
新京報貝殼財經: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正確認識和把握碳達峰碳中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要堅定不移推進,但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今年6月長城汽車宣布將在2045年實現“碳中和”。在推動實現“碳中和”目標上,目前長城汽車進展如何?
魏建軍:為實現“2045碳中和”目標,長城汽車在新能源核心技術和產業鏈上深入布局,確立多路線并舉的發展策略,在純電動、氫能、混動三大領域,持續進行飽和式精準投入,2025年之前預計推出50余款新能源車型。
新京報貝殼財經:你如何評價長城汽車這一年的發展?
魏建軍:2021年是“長城汽車2025戰略”元年,圍繞戰略內容和各項目標,均實現了良好的發展。全年度,長城汽車通過組織機制創新,成立“一車一品牌一公司”組織形態,形成“強后臺、大中臺、小前臺”的3.0版本組織架構,構建了更加強大的生態體系,為未來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在人才發展方面,滾動實施廣覆蓋股權激勵模式,覆蓋100%價值員工,實現員工由“打工者”向“合伙人”的轉變。同時,還啟動“萬人計劃”和“全球人才活水計劃”兩大人才創新計劃,讓更多優秀員工異地作戰,向海外、向重點業務流動,徹底激活了員工潛能。
在產品方面,深化品類創新戰略,坦克、沙龍兩大品牌接連亮相,引領品牌不斷向上,50余款新產品連番登場,增強市場影響力。
預計明年新能源汽車將開始與傳統能源汽車爭奪市場份額
新京報貝殼財經:今年以來,國內新能源車市高歌猛進。對明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你有何預測?
魏建軍:與去年同期相比,2021年1-11月,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1.7倍,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進入了爆發式增長階段,并從過去的政策驅動轉向了市場驅動、用戶驅動。2022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長將再次提速,有望大幅超越今年同期。
新京報貝殼財經:業內認為2022年將是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分水嶺。你是否認同?為什么?
魏建軍:早在2020年,新能源汽車的分水嶺已經出現,隨著造車新勢力和世界級汽車集團的入局,新能源汽車的競爭已經進入新競爭時代。目前汽車行業已不僅僅是新能源汽車的競爭,更是汽車智能化應用的大比拼,這是前所未有的機遇。
我們預計到2022年,新能源汽車的競爭將進一步擴大,新能源汽車將開始與傳統能源汽車爭奪市場份額。首先,從相關產業政策法規的角度來看,“雙碳”目標將驅動新能源汽車布局加速;其次,新能源汽車產品通過多年的發展,價格不斷下探、質量不斷提升,充換電等基建也不斷完善,新能源汽車產品整體優勢不斷顯現;第三,全球范圍內已經形成了純電、混動、氫能等多種新能源技術路線,并且各項技術都已經非常成熟;第四,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化成長,新能源汽車生態已經趨于完善。
同時,隨著汽車智能時代的全面到來,如何在愈發激烈的智能化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了品牌制勝未來的關鍵所在。只有抓住市場機遇,快速放大優勢,實現在品牌價值、市場份額方面的突破,才有可能在新能源和智能化全新賽道上領跑。
新京報貝殼財經:近年來自主品牌掀起了又一輪沖高浪潮,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在你看來,中國汽車品牌面臨哪些機遇與挑戰?
魏建軍:對于中國汽車品牌而言,之前的高端化與目前所看到的沖高浪潮,嚴格意義來說,是兩個階段,此前,中國汽車品牌的目標是在別人的賽道上追趕和超越,這一次,則是要在全新的賽道上領跑。
新能源和智能化已經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的共識,將引領全球汽車產業的大變革,也是汽車產業未來發展的“新風口”。機遇在于外資及合資品牌不再具有領先優勢,而是跟我們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上,并且,在新能源和智能化技術領域,中國已經有多項技術處于世界領先位置,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把握住機會就有可能實現超越及領跑。
挑戰在于中國汽車品牌仍有一些關鍵領域技術尚未突破,核心技術自主化水平仍有待提升,限制了汽車產業鏈的發展,這就要求中國發揮產業治理優勢,統籌產學研資源,聚焦薄弱環節進行攻關,加快相關成果產業化布局。
責任編輯:王蒙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