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民營火箭企業商業化提速 藍箭航天有望2年內實現火箭量產 來源:證券日報
進入2020年,商業航天發展迅猛。馬斯克載人飛船發射成功,被稱為是全球商業航天產業的歷史性突破;而SpaceX的星鏈計劃更是頻創佳績,入軌衛星總數不斷增加。
與此同時,我國商業航天也進入了新階段。衛星互聯網被列入新基建,政策利好不斷,中國版“SpaceX”也受到資本的青睞。此前,星際榮耀、九天微星先后獲得了融資。近日,藍箭航天宣布完成12億元C+輪融資,過去12個月,該公司共獲得投資超18億元。
作為我國最早的民營火箭企業之一,成立五年以來,藍箭航天正在全面構建以中大型液氧甲烷運載火箭為核心的商業發射能力。
藍箭航天CEO張昌武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的核心戰略是在未來兩年時間里,實現液體火箭的首飛試驗,同時也解決火箭在產品化過程中的批量生產問題。”
火箭批量生產能力可期
據了解,藍箭航天此輪融資將為朱雀二號系列液體運載火箭產品的研制提供充足保障。作為率先建立起“設計--研發--生產--測試--發射”全鏈條能力優勢的商業火箭企業,未來公司將把握全球衛星快速組網發射的市場機遇,全面構建以中大型液氧甲烷運載火箭為核心的商業發射能力。
瞄準高技術壁壘、高可靠性、低成本的中大型液體火箭產品,可以說藍箭航天開創了中國商業火箭領域液氧甲烷產品路線。
事實上,未來SpaceX將使用的也是液氧甲烷發動機,推力達到了200噸以上,這種發動機以極高的性價比成為商業航天的首選。
但作為一家初創公司,藍箭航天繞過小火箭而發力中大型運載火箭,是選擇了一條最難的路,也被認為“頗有野心”。中大型火箭屬于航天技術中的上游,考驗的是一家企業從設計、研發、生產到發射各個環節的綜合能力。
“藍箭航天之所以要做中大型運載火箭,就是為了滿足低軌衛星批量化發射的市場需求。”張昌武表示,低軌衛星在商業化組網的過程中,衛星的規模基本上都會在兩三百公斤甚至更大,這對批量組網功能、火箭運力要求還是很高的,出于市場考慮,當時沒有選擇小火箭。
從藍箭航天的發展軌跡來看,一步步證明了作為頭部企業的實力。
2018年10月27日,藍箭航天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完成全國首枚民營運載火箭“朱雀一號”的首次發射任務,這是國內民營火箭企業第一次走通設計、控制、測量及發射場支持的全流程。
目前,藍箭航天已經完成了在北京、西安兩地的研發中心以及在浙江省的生產和測試布局。
“公司在過去五年半一直在進行產業布局,這背后是供應鏈和核心自主生產測試能力的形成。”張昌武表示,將在明年根據發射許可的批準情況,擇機發射朱雀二號液氧甲烷火箭。
“商業航天發展至今要解決的已經不是資金問題,而是我們的產品如何快速進入市場,并且能夠跟市場的需求匹配。藍箭航天目前通過兩條腿走路,一方面構建關鍵設備、關鍵測試等核心能力;一方面也在積極培育上游的配套供應商,現在整個上游的產業日趨成熟,能夠支撐我們在未來兩年時間里,形成火箭批量生產能力。”張昌武表示。
商業航天發展勢頭迅猛
商業航天領域的發展始于國務院在2014年底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2015年,《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年)》出臺,明確鼓勵民營企業發展商業航天。這一年也被公認為是中國民營商業航天的元年,我國民用商業航天正式起航。在北京五環外的亦莊,崛起了以藍箭航天為代表的多家民營火箭企業。
截至目前,我國商業航天企業已完成從衛星設計研制、火箭研制發射到衛星在軌運營及商業化應用的“從0到1”的起步。
經過五年的發展,2020年被認為是中國商業航天第二個五年的開始。即在第一個五年完成發展方向和技術路線的探索后,第二個五年重點在于如何與市場接軌。
張昌武表示:“商業航天的研制周期是比較長的,企業要熬過去,經過一個漫長的階段。從另外一方面來看,就跟制藥企業一樣,我們一旦能夠把產品推向市場,就具備非常強的商業化能力。以藍箭航天現在整個商業化進程為例,預計在2022年可以實現當年營收持平的目標,這個大目標的核心支撐就是產品的批量化生產。”
今年以來,我國商業航天邁入新階段。衛星互聯網被寫入新基建,其戰略重要性更加突出,衛星互聯網也成為商業航天的新機遇。
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海南研究院執行院長楊天梁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航天科技已經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應用,特別是衛星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航天應用已經變得必不可少。
“衛星互聯網納入新基建,是一個新的重大增量。”張昌武表示,商業航天過去從政策層面解決了兩個問題:一是在前端,核心是關于準入和許可;另一個是行業未來的用戶端和市場端分布在哪里?太空領域的新基建明確了國家在太空基礎設施領域投資的力度。
隨著衛星互聯網迎來風口,商業航天下游蓄勢待發,民營火箭企業也到了大展拳腳的時候。
楊天梁認為,在此背景下,運載能力和效率變得更加重要,民營火箭公司有體制優勢,按商業航天的規律和邏輯發展,自籌資金、自定技術路線、自擔風險,自享收益,有更多的機會在未來市場上獲得競爭優勢。
長城證券研究報告認為,步入2020年,我國商業航天發展加速,資金、技術、各項布局等均取得突破,迎來新的發展階段,預計未來國家航天業將進入新的賽道,商業價值將與研發速度和技術進步同樣重要。
責任編輯:劉玄逸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