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支付大戰硝煙又起!美團“杠上”阿里 取消支付寶支付接口 美團在打什么牌?
美團和支付寶“杠上了”?
7月29日,有用戶發帖稱在使用美團支付時發現,美團月付和銀行卡支付占據優先位置,其次微信支付,而支付寶支付未在支付選擇列表上。
29日下午,美團旗下支付產品“美團月付”在其官方微博上,疑似隔空喊話間接回應:“其實這文章的主體換成餓了么APP和微信支付也同樣合適呢。”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從第三方數據來看,在今年一季度,中國第三方支付平臺中支付寶占有48.44%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一;其次騰訊(微信支付)、銀聯、快錢支付依次占有33.59%、7.19%、6.1%的份額。
“在移動支付市場上,排名前三的支付寶、微信支付、銀聯占比超過9成。美團這個回應里邏輯有個bug,消費者用餓了么就用支付寶不會不方便,用微信時的微信支付也一般不需要開通新支付方式,但是用美團時選美團月付呢?是不是得開通?”華東一家支付機構人士稱。
美團消費不再能用支付寶支付?
7月29日下午,有用戶發帖稱在使用美團支付時發現,美團月付和銀行卡支付占據優先位置,其次微信支付,而支付寶支付未在支付選擇列表上。
一直以來,支付寶支付在美團付款頁面都處于折疊狀態,美團用戶只有點開折疊才能使用支付寶支付,而這次,用戶點開折疊頁也無法看見支付寶支付的選項了。
據了解,這不是美團第一次取消支付寶支付,2016 年、2018 年分別有過兩次用戶反映美團點餐曾短暫無法使用支付寶支付。在知乎上的一則帖子顯示,有用戶在2016年使用美團付款時發現無法使用支付寶,但隨后通過與客服溝通即可恢復支付寶支付。
輿情發酵后,同一天下午,微博認證為“重慶美團三快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的美團金融服務平臺旗下美團月付官微疑似隔空喊話稱,“‘其實這文章的主體換成餓了么APP和微信支付也同樣合適呢’,新來的實習生讀完36氪報道,小聲嘀咕了這么一句。”同時,美團還貼出一張餓了么的支付頁面截圖,顯示只有兩種支付方式:花唄、支付寶。
注:圖片來源網上,當天晚間,美團月付官微已不見該回應
那么,真實情況真的是如此嗎?
29日晚間,在美團點評上,記者在選購產品進行支付環節發現,當前可供首選的是美團月付、其次是其他銀行卡(需綁定),以及微信支付。
在餓了么APP及支付寶餓了么小程序上,記者點單進入支付環節發現,首選項是支付寶花唄,以及用戶綁定的銀行卡進行支付。
不過,對于美團月付微博上述的說法,華東一家支付機構人士認為“邏輯有bug”,“在移動支付市場上,排名前三的支付寶、微信支付、銀聯占比超過9成。消費者用餓了么就用支付寶不會不方便,用微信時的微信支付也一般不需要開通新支付方式,但是用美團時選美團月付呢?是不是得開通?”
易觀數據統計,今年一季度末,中國第三方支付平臺中支付寶占有48.44%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一。其次騰訊(微信支付)、銀聯、快錢支付依次占有33.59%、7.19%、6.1%的份額。這也就是說,美團月付當前還是起步階段,而用戶在美團消費時,如果只能選擇美團月付,將給后者帶來巨量的新用戶。
無怪乎在行業人士看來,美團“取締”支付寶支付是在拉新,暴露了其拓展消費信用市場的野心。
只是,美團和支付寶“杠上了”?巨頭相爭,消費者可能最受傷。
O2O巨頭加入信用支付戰局,支付寶腹背受敵?
“O2O是出行、小店零售之外另一個高頻消費場景,一直以來都是阿里巴巴和支付寶力圖切入的市場,近年布局社區、本地生活等等,均意圖在此,無奈切入難。如果用戶在美團內的使用黏性足夠,而美團月付的開通和體驗又流暢的話,那肯定在短時間內,美團月付說不定就會迎來爆量。”上述支付機構人士稱,“這樣一來,支付寶也許是觸不及防,腹部受敵。”
公開資料顯示,美團月付是美團金服旗下信用支付產品。券商中國記者此前曾報道,今年5月29日,在美團APP,其信用支付產品美團月付已正式上線。記者體驗發現,開通該業務后,在美團系APP消費時,比如點美團外賣、買菜,摩拜騎車、住酒店、旅游出行等,都可以先“賒賬”,用美團月付授予的信用額度完成支付,下月8日再統一還款;這樣算下來,每月固定1號出賬、8號還款,相當于最長有免息期38天。
和支付寶花唄等互聯網信用支付產品類似,美團月付作為美團推出的信用消費工具,初始授信金額通常在300元到3000元之間、最高12000元,運營主體是重慶美團三快小額貸款有限公司。
彼時,美團月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試運營期間,月付用戶的美團訂單量平均提升超20%,交易金額平均提升超15%;用戶開通美團月付6個月后,月付在支付環節的被選率,相較開通首月、平均提升了超六成,越來越多的用戶尤其是90后、95后美團用戶,開始習慣把美團月付設置成首選支付方式;其三,在下沉市場,三四五線城市用戶的月付開通意愿和還款表現甚至比一二線城市用戶還要好。”
面向廣闊的C端用戶人群,在基于消費交易的基礎上,直接提供各類資金融通(含借錢、分期、貸款等)的業務,長期以來都是金融機構、尤其是新興的互聯網金融大公司激烈競爭的市場。它們在發力消費金融領域時,往往會推出“花借組合”,花是消費分期(類信用卡功能)、借是消費信貸。
當前,市場已有如螞蟻的花唄、借唄,京東數科的白條、金條,去哪兒網的拿去花、借去花,蘇寧金融的任性付、任性貸等。當前美團的月付、生活費借錢組合也屬于此系列產品。
不難發現,上述推出“花借組合”產品的其他家大公司,多是電商、O2O平臺,消費金融業務背后,往往都有著強黏性消費場景、高消費支付跳接的聯結關系。以螞蟻花唄、借唄為例,背后就有阿里系的天貓、淘寶、餓了么、盒馬等等高頻消費平臺,且筆均消費金融相對較高,能優選支付寶作為交易結算方式。
也是因此,上述支付機構人士向記者分享了一個觀點,美團月付要“單挑”支付寶并不那么容易:美團月付在用戶消費行為里最大的特點是小額高頻,所以必然也將同樣面臨單場景賬單不夠厚、用戶很難有分期需求的問題。
“對標花唄或信用卡那樣的信用支付產品,依靠用戶消費分期的收入來覆蓋免息資產的資金成本,以及還有團隊運營成本、壞賬不良核銷成本、監管成本等等的話,根本就是一筆不斷虧錢的買賣。”他指出。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